《水浒传》之天勇星大刀关胜

君达看文物 2024-11-09 05:06:54

关胜是元末明初文人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人物。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籍贯: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

• 绰号:因擅长使用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

• 星号:天勇星。

• 梁山排名:第五位。

• 梁山职务:马军五虎将之首。

2. 外貌特点:

• 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长相与关羽颇为相似,英姿飒爽,是个美男子形象。

3. 上梁山前的经历:

• 关胜原是蒲东巡检,但得不到赏识,始终屈居下僚。

• 梁山军攻打大名府时,太师蔡京召集枢密院官员商议出兵救援,步司衙门防御使保义宣赞与关胜有旧交,向蔡京推荐了他。

4. 梁山经历:

• 征讨梁山:关胜被任命为领兵指挥使,率领一万五千精锐士兵攻打梁山泊。他初战用计擒得张横、阮小七二人。后来与梁山猛将秦明、林冲交战,宋江爱惜其才,下令鸣金收兵。之后呼延灼诈降,将关胜引入埋伏,关胜被梁山军用挠钩活捉,上山后得宋江礼待,感其义气,遂降。

• 说降二将:朝廷派凌州将领单廷圭、魏定国讨伐梁山,关胜与二人有旧,便主动请缨。他用拖刀计击败单廷圭并劝降,又前往劝降魏定国。

• 梁山聚义:梁山排座次时,关胜名列第五,为天勇星,与徐宁、宣赞、郝思文守卫正东旱寨。此后面对宋朝童贯、高俅等人的讨伐,关胜作为骁将数次立下功勋,挫败宋军。梁山众人接受招安后,关胜随宋江出征。

5. 南征北战的功绩:

• 征讨辽国:杀贺重宝,破土星阵,与花荣、张清合力杀死辽将兀颜光,使辽国称臣。

• 剿田虎、王庆:屡立战功,如收降唐斌、文仲容、崔野,与索超等人内外夹攻杀死北将房学度等。

• 讨方腊:功勋卓著,先后夺取克丹徒县、毗陵郡、乌龙岭等地,杀邢政等人。

6. 结局:

• 平定方腊后,关胜封武节将军、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在大名府期间,因醉酒而摔死。在钟伯敬的水浒评本中,关胜是因为不从刘豫投降金朝,而被其杀害。

关胜在《水浒传》中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正义凛然:他原本是被蔡京派去攻打梁山泊的将领,这体现出他对朝廷的忠心和担当。在与梁山众人接触后,感受到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和正义感,对比当时朝廷中的贪官污吏,他内心的正义被激发,这也是他最终选择留在梁山的原因之一。在战场上,他英勇作战,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与敌人对抗,不畏惧强敌,展现出正义之士的风范。

2. 谦虚谨慎:关胜并非只懂习武的莽夫,他饱读诗书,研究兵法。即使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诸多军功,他依然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自省。战后会结合实战经验和兵书继续学习,这种性格特点使他在作战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3. 忠心爱国: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关胜心中始终怀有对君主的忠诚和报效国家的信念。虽然落草为寇,但他依然渴望有机会为朝廷效力。所以当宋江提出招安的建议时,他是支持的,并在接受招安后跟随宋江南征北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4. 重义气:被梁山好汉活捉后,宋江亲自为他解缚,并拜倒请罪,呼延灼也赔礼不已。关胜见宋江等人义气深重,遂与宣赞、郝思文一同投降梁山。后来他成为宋江的得力助手,与梁山众人并肩作战,可见他是一个重义气的人。

5. 容易轻信他人:关胜对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充满信任,往往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例如,在梁山上,他受到宋江的礼遇后便归顺了梁山。作为一名主帅,他轻易地相信了呼延灼的诈降,导致中计被擒。

《水浒传》中对关胜的外貌描写为:“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以下是具体解读:

1. 身材高大:“堂堂八尺五六身躯”,说明关胜身材高大挺拔。在古代,身材高大往往给人一种威武、有气势的感觉,这也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奠定了基础。

2. 胡须独特:“细细三柳髭髯”,这里的“三柳髭髯”是指关胜的胡须比较细长,且像三缕柳丝一样,凸显出他的儒雅和独特气质。这种胡须样式在古代也是一种美男子的标志,与他的英雄形象相得益彰。

3. 眉眼英气:“两眉入鬓,凤眼朝天”,眉毛延伸到鬓角,显示出他的眉毛浓密且长,给人一种英气逼人的感觉;“凤眼朝天”则描绘出他的眼睛是丹凤眼,并且眼梢朝上,丹凤眼在古代被视为一种极具威严和神采的眼型,进一步增添了他的威严和不凡气质。

4. 面色红润:“面如重枣”,即脸色像红枣一样红润。这种面色不仅体现出他的身体健康、气血旺盛,也与关羽的面色相似,暗示了他作为关羽后代的身份特征,让人自然而然地将他与关羽的英勇形象联系在一起。

5. 嘴唇饱满:“唇若涂朱”,意思是嘴唇像涂了朱砂一样鲜红饱满。这也是一种健康、有活力的表现,同时也为他的外貌增添了一份光彩。

总体而言,关胜的外貌形象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和英雄气概。他的外貌与关羽极为相似,这也使得他在《水浒传》中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

关胜外貌描写在《水浒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身份暗示

关胜有着“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的外貌,与三国名将关羽极为相似。这种相似的外貌描写强烈暗示了他作为关羽后代的身份,借助读者对关羽的熟知与崇敬,快速在读者心中树立起关胜不凡的形象,让读者对其产生先入为主的好感与期待,认为他或许也具备关羽那般的英勇、忠义等优秀品质。

性格烘托

1. 英勇威武:高大的身躯、英气逼人的眉眼等外貌特征,直观展现出关胜的威武不凡,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孔武有力、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感觉,烘托出他英勇善战的性格特点,使读者相信他有足够的实力担当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等重要角色。

2. 忠义气质:其面如重枣等类似关羽的外貌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他可能如关羽般忠义。关羽在民间一直是忠义的象征,关胜与之相似的外貌会让读者潜意识里觉得他也会秉持忠义之道,无论是对朝廷(前期)还是对梁山兄弟(后期),这种外貌描写为其性格中忠义的一面做了铺垫。

形象塑造

1. 辨识度提升:独特且详细的外貌描写使关胜在众多梁山好汉中形象鲜明突出,很容易让读者记住他的样子,区别于其他角色,增强了他在书中的辨识度,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只要提到类似外貌特征的人物,读者就能迅速联想到是关胜。

2. 增加传奇色彩:因为与关羽的外貌关联,仿佛给他的人生经历也披上了一层传奇的外衣。关羽在历史和传说中本就是极具传奇性的人物,关胜作为其后代且外貌相似,使得关胜在梁山的故事也带有了一种继承先辈传奇的感觉,丰富了他在书中的形象内涵。

《水浒传》不同版本在外貌描写的文字表述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但整体形象特点基本一致。以下是在常见版本中的情况:

1. 百回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容与堂刊行的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关胜的外貌描写为“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这是现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比较接近施耐庵原作的面貌。

2. 百二十回本:源于明袁无涯刊本,现代的《水浒全传》多版本合并而成。此版本基本包含容与堂百回本所有回目,但在外貌描写上基本与百回本一致。

3. 七十回本(金圣叹评本):此版本中回目及一些文字有金圣叹修改的痕迹,但关胜的外貌描写大体上与其他版本相似,不过可能在一些文字表述的细节上,因金圣叹的评点或修改而有微妙变化,但整体形象特征未变。

4. 简本:以明刘兴我刊本为代表的简本水浒,文字错漏处相对较多,回目名称也多与繁本有文字上的不同,但关胜外貌描写的核心要点与繁本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的文字表述上可能相对简略或存在一些差异。

总体而言,在《水浒传》的各个版本中,关胜的外貌描写核心都是强调他身材高大、胡须独特、眉眼英气、面色红润、嘴唇饱满,与关羽的形象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性是关胜人物形象的重要特点,在不同版本中都得到了保留和体现,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字表述的细微变化上。

《水浒传》中关胜外貌描写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象鲜明且具体

采用了一系列生动且具体的词汇来描绘关胜的外貌,如“堂堂八尺五六身躯”准确地勾勒出其高大挺拔的身材形象;“细细三柳髭髯”细致地刻画了他独特的胡须样式;“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更是从眉眼、面色、嘴唇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构建出关胜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的外貌形象,仿佛这个人就站在眼前一般。

借鉴与传承

明显借鉴了对三国名将关羽外貌描写的手法和词汇。关羽的外貌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早已深入人心,关胜作为其后代,作者通过使用“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凤眼朝天”等相似表述,不仅快速建立起关胜与关羽在形象上的关联,也借助读者对关羽形象的熟悉感,让关胜的形象更易被接受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传承性。

句式整齐且富有节奏感

描写关胜外貌时运用了较为整齐的句式,如“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通过这种句式的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完整的人物外貌形象,同时也使得这段描写在整部作品中显得颇为突出。

以貌显人

语言不仅仅是在单纯地描绘外貌,更是通过外貌特征来暗示人物的性格、身份等。比如从其高大威武的身材、英气逼人的眉眼等可推测其英勇善战;与关羽相似的外貌则暗示其可能具备关羽般的忠义等品质,这种以貌显人的语言运用方式,使外貌描写成为了人物整体塑造的重要一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水浒传》原著中关胜的结局是在江南平定后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他在北京操练军马,深得军心,后来因酒醉,失足落马,最终得病身亡。

不过在钟伯敬评本中,关胜的结局则是“后来刘豫欲降兀术,关胜执义不从,竟为所害”。这种说法属于对原著结局的一种不同解读或在其他评本中的特殊设定。但一般提及关胜的结局,还是以原著中的酒醉落马而死为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