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医谈中羌医养生

田兴望小望 2024-02-09 09:57:58

“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医学不是神学,医学是不断地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没有止境,人体的探索也没有止境。我现在的理念是在岗位上治病救人,剩下的多做健康科普,观念影响更多的人。 医学虽然有限,但情感无限。我的信念:我不一定能治好你的病,但一定好好治你的病。

目前中医和西医,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认识争论仍不休,各有各道理。作为医生,作为治病救人的行业,不能按照个人好、恶来评判,既要认识到每个学科的特长和局限,也更要遵循疗效性、副作用,损害性大小等客观因素。我的观点是赞成现代医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及循证等优点,但是也推崇中医学整体思维及宏观指导的哲学性思想。

现代医学整体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生物治疗向新生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患者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发展......这些表明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大家一看就明白恰恰是中医药的特长和优势。也是这么多年以来中医思维的方法和诊疗特色。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这两句诗讲述是凡是都有定数,茫茫之中都有规律注定,就像老子老先生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个:“道”字,不是神,也不是上帝。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知道。周天之内,上下四方,古往今来,都有自己运行的法则和规律,其实医学也不离藩篱。

古往今来,鸿濛混沌兮,孕盘古,无极始出兮,太极来。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始祖伏羲,长坐方坛、听八风之气,观草长莺飞,审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长,度鹰翔鱼跃,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开阴阳之道,正姻缘、调阴阳,和人伦秩序。古哉周易,新哉周易,东方文化之核心。天开新宇兮,浩正气,地现阡陌兮,展心懿。古为今用取精华,阴阳二进举世奇。揭示二元之规律,珍惜瑰宝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绵远若流长,用之不完,汲之不尽。“鸳鸯绣罢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易经说:“天地不交,否。天地交,而万物通。”意思天地之气互不交通,万物不生。只有天地之气相交,万物才能生长,世界才会亨通。也就是讲究阴阳平衡调和,才能安定平稳。社会如此,疾病更是如此,羌医讲究的“疏,通,调,和”是基于阴阳平衡失调状态下的治疗理念,是具有哲学性和整体性的。《易经》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万世万物都是由阴和阳组成的,都是阴阳气化,那么我们的大脑也不例外。天是一个大太极,人是一个小太极,我们的脑也是一个太极。我们的脑和这个太极一样,也是一个阴一个阳。这里的“阳”就是我们的显意识,“阴”则代表大脑的潜意识。

《易经》有一句话,叫做:“伏羲知幽明之故”,就是伏羲这个人他知道幽暗的和明显的思维规律,因此他能够知生死之术。通过这段话,《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事物有明也有暗,有显露的也有隐讳的。也就是说,现在还有很多事情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并不了解。显露的事情我们知道了,那还有不显露的事物可能就不清楚了。我们的大脑思维也是这样,我们既要知道显露的,也要知道不显露的。我们有很多科学的道理,现在的科学研究其实都是显露的,我们还是很难进入到不显露的,就是隐讳的那部分。

大脑的太极图太极图,阴极部分表示的是潜思维,阳的这一部分表示的是显思维,一个幽一个明。我们人在没有语言之前,不会说话的时候,是潜意识为主的。只有通过潜意识进行思考和交流。但是自从会说话以后,显意识就飞速地发展,潜意识就被压抑下去了。所以说,现代人的思维就形成了潜意识和显意识两种思维,下边是深层的潜意识,上边是表层的显意识。

潜意识是一种深层的意识,它是人类进化的很长时间里,千千万万年以来祖祖辈辈的人积累的智慧,这是一个暗流,而上边的表层意识,是表层的智慧。我们不禁要问,这两种意识它们能够沟通吗?我们要运用它们的话,能调动潜意识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能够调动我们的潜意识,也能够促进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沟通。

太极图中一阴一阳,阴和阳是在的什么地方沟通的呢?阳极避阴,阴极避阳,阴阳的交接处就是阴阳转换的地方。“阳极避阴”就是说我们思维在白热化的状态下,在显意识思维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可以和潜意识沟通,就可以出更多的智慧。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他有个故事叫“李白斗酒出诗篇”,我们看李白写出诗来的时候他要喝一斗酒,写出来的诗才是好诗。这就是说在阳极状态下,他就可以调动潜意识。这也就是说人的思维处在一种白热化的状态下的高度集中,就很容易形成这个阳极避阴,把藏在深层的潜意识调动起来。一旦调动了深层的潜意识,我们的思路就会很快,智慧也就源源不断地出来。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切干扰没有的时候,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以说智慧就如喷泉一样的喷出来。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消亡过程,都是在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宇宙与自然界为什么会自我演化?时间与空间也是一个阴阳两面,时间与空间这对阴阳是处于不平衡状态,出现了阳统阴,时间统领空间的情况。

假设时间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意取一点,这一点就是现在,而点的一边是过去,点的另一边就是未来。把这一“点”无限放大,其大无外,就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生存的空间。在同一时间里,所有的空间都属于同一时间。时间的意义在于支撑空间的存在,如果时间为零,其小无内,那么空间也会在瞬间崩塌,就是说,所有的物质都会在瞬间崩溃,还原成虚无,这也许就真的进入我们常说的黑洞了。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卷叠浩繁,卓越辉煌。自黄帝内经在20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界包藏着生生不息之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人在自然界中是一个适应周围环境地完整地有机体,自然界气候地温、热、寒、凉和昼、夜、光、亮的变化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地生理和病理活动过程。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把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及临床治疗和自然界的物质、气候变化和时间因素联系在一起来加以阐述。医学各代医家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各种学术思想继承发扬了祖国医学,为中医养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五彩纷呈,人际交往更加广泛、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更加残酷.....,激素、色素、毒素、抗菌素、化学污染、光磁电污染的包围下,怎样保养一下自己身体,不要将珍贵的仅有一次的生命过早流逝或过早衰退。这就是我们的话题“养生”!中医养生其学派众多且不言,源远流长也不论。单言中医典籍之文言文,文字段落苦涩难懂,理论基础太过丰富,没有扎实的中医基础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很难将中医养生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道理,通俗的文字叙述出来并不失精要。

中医养生与中医治病一宗同源,理论依据与实践皆大同小异,所以中医养生必将遵循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血管经络运行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养生也是这个道理,调节脏腑气血调整阴阳平衡必须遵循从整体出发。而每个人又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遗传基因,先天条件,后天濡养,环境,心理承受,生活工作.......,均不一样,通过辨清体质,认清自己身体情况,有针对的调节自己,才是最好的养生。

通常情况下,即使发生疾病,机体本身也能充分应付。当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机体自行治愈,有些病还是要靠药物、手术、心理等手段来治疗。多数情况,外源性病因及药物在疾病发生与治疗的过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却是人体自身。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体内正气充足,邪气就不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

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样可以使全身阴阳协调,维持整体的健康状态。如肝主升发,它善于升发阳气,宣散郁滞,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所以能够促进脾胃升降;而肝和肺的合作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肝属木主升,肺属金主降,他们的运作使得气机有升有降,有升有降才达到了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气机升降就会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阴阳不调、气血不周,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不能循环流通,全身就会生病。

  五脏六腑都需要气血的滋养,经络的畅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气血则有赖于健康的五脏来提供。所以说健康的根本在气血,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气血充足、经络疏通、脏腑平衡。

北川中羌医医院受大禹治水疏导的启发,并在民间传说和羌医理论基础上,结合脏腑学说,气血学说,三焦经络学说,羌医管道学说等学说整理出疏通学说。研究发现,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三焦运化,经络功能无不体现通畅的重要性,疏通是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重要理念,大禹治水关键在于疏导,疏导方法使水患平息。

人体基本有“三通”:大便通,小便通,微微汗出。三者通畅为健康根本,也是疏通的理念,各项研究也证明: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骨皮肉等组织器官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使机体协调统一。气血的流畅和平衡是气血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人生百病,皆因气血不通;气血畅通,健康一生,所以人体健康在于脏腑、气血、经络疏通。以此类推,疏通理论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养老保健,中医美容等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深入研究价值。

羌医田兴望打油诗说到:

泱泱华夏,

何止千年,

始祖华胥氏,

华夏之根、民族之母,

后生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继则生少典,

少典生炎、黄二帝,

黄帝玄孙者,

大禹也,

治水之英雄,

勤劳之楷模,

以疏为法,

以通为本,

摒筑堤堵塞之弊,

创疏通之理念,

功成于当代,

其利在千秋也。

沧海桑田,

星移斗转,

物是人非,

已过四千余年亦,

今之羌城,

涅槃重生,

插旗山刺破苍穹,

湔江绵延于北川沃土,

栽灵性之草本,

孕古羌药之灵,

物华天宝,

仙方妙药。

调阴阳,

固根本,

畅气血,

通经络,

神农尝百草而知药之性味,

岐黄畅谈之间留永恒经典。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潜心数年,

薪火传承,

呕心沥血,

上承大禹疏通之理念,

下汇百家之妙论,

深窥此道,

萃汲羌乡草药精华

养生与天然之中,

循古学今,

以疏通为根本,

以调和为目的,

一滴保健酒酒,

堪比九天之琼浆玉液,

特异之治法,

通经络气血而祛百般之顽疾,

让羌医文化在神清气爽中散发魅力,

让养生之道在清静自然中耳目一新,

悟生命,

寻健康,

神游天地,

不忘初心,

晨钟暮鼓里诠释生命,

健康关爱中寻找温情,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以疏通为理念,

以精进为方,

以诚信入药,

以上善之水细煎,

熬一勺陪伴,

煮一碗传承,

我们邀您一起探养生之道,

寻健康之园。

“龙来氐羌黄河头,征尘漫漫几千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羌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华夏民族主要族源,影响十分深远,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羌族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中,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病治病的临床经验,有独具特色的羌医羌药。由于羌医药散见于民间和释比的经典,没有经过系统整理,更少有人研究。建国后,随着羌区现代医药事业的发展,羌医羌药受到医学界的逐步认识、注意和肯定。  一批致力于科技、医学、体育、文化研究的羌族学者开始较系统地收集整理民间单方、验证和秘方,并用于临床治疗。他们深入羌区边缘山寨采集药物标本,拜老医师、老猎人和释比为师,逐渐摸清了羌医药的基本脉络,写出了一批科研文章、著述,向国内外宣传、介绍羌医药,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如羌族学者陈宝生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的“中国民族药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羌医羌药》一文受到与会专家好评。羌族学者烨星(署名)发表的《羌族治病方法见闻》较详细介绍了羌医常用治病方法和特点,受到有关方面关注。陈宝生献出的羌药避孕秘方、致癌秘方被国内医学界欢迎和采用,并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一书。羌族学者蔚明高总结演练的羌族气功先后在《中国气功》杂志、中华气功研讨会、《羌族历史文化集》等发表,并被生活科学院、中华养生功等广泛采纳和宣传。

  羌医羌药,为卓然于世的中国医药史,增添了光彩,使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同西方文明竟相媲美。

医疗模式从单纯地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和康复相结合,使天然植物药在国际市场上得到青睐。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人类疾病谱及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生活方式、社会、心理、行为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以及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导致了医疗模式、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结构等的调整。使得在治疗慢性病、免疫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独特疗效优势的中药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回归自然”、“绿色”的生活方式为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大禹故里,历史悠久,全县地貌多样,资源丰富,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清水秀,森林资源丰富,羌医药有悠久的历史,羌族分布区是许多名贵药材的天然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祖辈传承的羌医疗法,加上优良的药材,疗效显著,羌医药药材地道、质量优良、用药简单、取材方便、疗效独特,在养生保健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四川省羌医药研究中心任重而道远,着力于羌医药理论研究整理、临床运用、专科、专病特色疗法、单验方整理收集、养生保健。

以“发挥羌医药特长,更好的为群众健康服务”为着力点,大力宣传,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羌医药、积极使用羌医药、更加喜爱羌医药,打造羌医药特色科室、培养羌医优秀人才,在羌医药预防、治疗、调养方面齐头并进,继承发扬,惠及广大群众。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羌医药将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在医疗保健中发挥更大作用。“关注北川羌医药,就是关注您的健康”“健康人生路,羌医药研究中心与您同行!”

忠臣叛逆营何在,一竿风雨钓洲头。

顺天承运大有收,几多圣贤几王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