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至今已有52年。在这52年里,1984年的三千日本青年访华活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这是唯一一次聚集了日本 47 个都道府县所有青年团体的活动。
西堀正司(前排中)出席在日本长野举行的“中国书架”揭牌及赠书仪式(图片: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孔子课堂)
198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10周年之际,我作为日中友好协会访华团的一员到访北京,受到了邓小平先生的接见。当时邓小平先生表示,中日友好必须一代又一代地发展下去,光靠高中生和初中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把还没出生的人也涵盖进来。我认为,正是在邓小平先生的领导和中国改革开放路线之下,三千日本青年访华才得以实现。
1984年时,我担任日中友好协会的事务局长。3000人访华准备阶段,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要与时间赛跑,从得知消息到访华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年。当时事务局的事务十分繁杂,不仅要准备送给中国青年的纪念品,还要编排用于大学生交流的歌曲。日本民谣“花笠音头”的集体表演、中国歌曲排练等工作,我们委托给了各个青年团体进行准备。
各个机构、组织间磋商如何组织活动也是难点所在,此外还面临着酒店数量不足、日中两国间定期航班较少等问题。日中友好协会同日本外务省、中国外交部、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日友好协会等机构、组织通力合作,想方设法应对各个问题。
经过周密的准备,1984年9月,访华正式开始。我的行程是从北京入境,经西安到上海再回国。在北京,3000余名日本青年在天安门的临时观礼台观看了新中国成立 35 周年大阅兵。当晚举办的烟花晚会尤其令人难忘,3000余名日本青年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在绚丽的烟花下,同中国青年们忘情地跳舞联欢。
在西安,我们一行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名胜古迹,并在兴庆宫公园与西安各界青年举行了联欢。在联欢会上,一队“兵马俑”突然向我们走来,原来是中国青年们戴着面具装扮而成的。当我们还处在惊讶中时,一个“兵马俑”突然用日语对我说“西堀先生”,更是让我吃了一惊。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国会议员、日中农业农民交流协会会长八百板正先生曾接收中国青年研修生赴日学习农业技术,我在第二年接替了他的工作,原来“兵马俑”是当时曾来日本学习的中国青年。
在上海,我们同中国青年切磋了乒乓球技艺,我的对手是获得过世界冠军的一位女运动员,她故意“让球”输给了我。曾问鼎世界乒坛的她把签名球拍送给我,并对我说:“西堀先生水平比我高!”
2008年,西堀正司(左)作为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分团长访华(图片:中国网)
40年前的3000人访华可谓是一个“大事件”,瞬间改变了众多参与者的青春。日本青年从日常生活中突然走入了一个非常具有“仪式感”的环境中,他们在那里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全部成为了他们身体和血液的一部分。从那之后,日中交流走上了新的台阶,日中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得益于3000人访华活动,两国缔结友好城市的数量也迅速增多,现在已经达到250对以上,这可以说是3000人访华的一大成果。
40 年前参与3000人访华的青年现在大多已年迈,培养一批真心愿意思考日中友好、为日中友好贡献力量的年轻人是我们现在工作的当务之急。
讲述:日中友好协会专务理事 西堀正司
采访、翻译: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