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撞上了欧亚板块,巨大冲击力造就了青藏高原,也孕育出了神奇瑰丽的“川西”
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汇处,拥有壮丽的雪山、广袤的草原和清澈的海子。
几乎你能想到的旖旎风光,都能在川西找到,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1917年,美国摄影师甘博来到了川西,他没有拍摄绝美风景,而是将镜头对准当地普通百姓。
清晰记录了100多年前,川西的人文风貌。
△贡嘎雪山下的村民,当时,川西的羌族和汉族都有头上包“孝帕子”的习惯,衣着打扮几乎分不出来。
△阿坝的一座悬索桥,以竹为缆,以木为板,横架在岷江两岸。
当时的民谣:“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就生动描绘了悬索桥在岷江上重要性。
△川西的溜索,用粗大的竹绳编结而成,用溜索渡河,不仅需要一定的勇气,还需要相当的体力。
△川西的一座陵墓,大大小小树了十几个根木桩,还有两头石马,和中原的汉墓大不相同。
△茂县的城门,虽然墙体斑驳脱落,但城楼飞檐斗拱,很是气派。
△守城的士兵,此时清朝已经灭亡了整整5年,士兵们的装备和服装已经完全近代化。
△城内的店铺,三个年轻人正在晾晒烟叶。
△100多年前的川西人,都是土布衣服配草鞋,干净整洁,也没有补丁。
说明虽然是山区,交通不便,却没有完全闭塞,手工业和商业还可以。
△手拿牛尾巴,驱赶蚊虫的老人
△甘孜一个小镇上的婚礼,虽然各种装备很简陋,但敲敲打打,也算是热闹。
△甘孜的一座悬索桥,4名轿夫抬着富绅,摇摇晃晃的过桥,看起来很是危险。
△川西的一个小镇,商铺都是木板房,路面也是用碎石垒成,显得古朴而原始。
△小镇上的一名妇女,正在用麻绳编筐。由于川西地处偏远,普通人家女孩,都没有裹脚的习惯。
△小镇上的一个儿童,正领着狗在路边玩耍,这种黑色的小狗,可是正宗的田园犬,如今已很少见。
△甘博雇佣的护卫,正在捡拾草丛里的野果。
△四姑娘山下的背柴老人,柴火被他截成长短相同,整整齐齐捆扎在一起,可见其干活之细心。
△抽旱烟的老太太,她背后堆满了各种的木料,似乎在一个木器场。
△甘孜的一个寺庙,佛像雕刻的精美庄严,显得栩栩如生。
△甘孜的一个小镇,一家三代六口人,都坐在外面晒太阳。这就是当时,最常见的家庭组合。
△阿坝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房屋是茅草顶,土坯墙,看起来很是简陋。
但画面左侧有个“字库塔”,专门用来焚烧写有字迹的纸张,以示人们对文字和知识的崇敬。
△村庄里的村民,身材很瘦很结实,说明肉蛋类蛋白质吃的很少,但粮食还是吃的饱,没人饿着。
△准备去镇里卖货的村民,由于货物沉重,加上天气炎热,还没出村,就已经是满身大汗。
△村庄里的小孩,手拿镰刀,身背猪圈,正在附近割猪草。
时隔100多年,就连他的孩子,如今也是古稀老人了……
以上这些,就是1917年,甘博拍摄的川西。房屋很简陋,人们的衣服也很简朴,大家都在为一口吃食而奔波,根本无心欣赏壮美的风景。
对比前辈们的辛劳,才能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