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小伙“就读”武汉大学,四年后却查无此人,武大表示没有录取

仙女聊聊感情 2024-11-14 12:25:37

一、"消失的辅导员" - 一场骗局的真相浮出水面

那是2015年的春天,武汉大学的樱花正盛,张鹏却高兴不起来。快毕业了,别的同学都在热火朝天地准备毕业论文,他却连个能指导论文的老师都找不到。

"奇了怪了,咱们辅导员王杰老师这两天怎么联系不上?"张鹏拿着手机,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着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那头始终是冰冷的忙音。

坐立不安的他决定直接去教务处问个明白。可谁知道,这一问不要紧,直接把他问懵了。

"同学,查了一下,我们学校没有你的学籍记录。"教务处老师面无表情地说。

"不可能啊!我在这读了快四年了,怎么会没有记录?"张鹏的声音都在发抖。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又报出了几个室友的名字,希望能证明自己的身份。结果可想而知——系统里依然查无此人。

回到宿舍后,张鹏把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告诉了其他同学。没想到,这一说不要紧,宿舍里顿时炸开了锅。

"不会吧?那我们这四年算什么啊?"

"快快快,上学信网查查去!"

"我的天,真的没有我们的信息。。。"

一查不得了,居然有24个同学都是这种情况!这下可把大家吓坏了。

更诡异的是,平日里说啥都好说的辅导员王杰,这会儿人间蒸发了似的,办公室空空如也,电话打不通,人找不着。

张鹏望着窗外熟悉的校园,心里五味杂陈。四年前信心满满地走进这个校门,没想到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居然不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这时候,大家才回想起这四年来的种种反常——从来没发过学生证,考试总是单独考场,连最基本的饭卡都没有。

那个总说"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辅导员,现在看来,分明就是在布一个局。

"不行,得报警!"张鹏咬着牙,拿起了手机。他决定要把这四年的真相彻底挖出来,哪怕结果让人心碎。

这个来自苏州的年轻人怎么也没想到,他在武大的求学梦,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画上句点。

二、那个改变命运的2011年夏天

让时光倒回2011年的那个夏天。

当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张鹏傻傻地盯着手机上那个三百出头的分数,心都凉了半截。这分数,别说武汉大学,就连普通本科都够呛。

"儿子,没事的。。。"父母强装镇定的样子,反而让张鹏更愧疚了。

就在全家人都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一个自称是武汉大学"内部人员"的陈东找上了门。

"张先生,别灰心,我这还有武大的特招名额。"陈东西装革履,说起话来头头是道,"15万块钱,保证您儿子能上武大。

张鹏和父母都愣住了,15万?这可不是小数目。但比起能上武汉大学,这笔钱又算得了什么?

陈东掏出一摞资料,有特招协议,有武大公章,看起来模模样样都挺真。还特意拿出几份往年学生的"成功案例",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您看,这都是真材实料。武大现在就是有这种特殊渠道,就是费用要高一点。"陈东说这话时,脸不红心不跳。

15万换一个武大的学历,对于当时的张家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他们哪能想到,这馅饼里面,全是苦涩的陷阱。

张鹏爸爸东拼西凑了15万,紧紧攥着银行卡的手都在发抖:"东哥,这可全是我们家的积蓄。。。"

"放心吧,一个月内,保证让令郎拿到武大的录取通知书!"陈东信誓旦旦。

就这样,张鹏踏上了去武汉的火车。满心期待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却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场长达四年的骗局。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所谓的特招协议、公章、成功案例,全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一纸协议,换来了四年虚假的大学生活。而这个夏天做出的选择,也让张鹏和他的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四年假大学生涯:处处是疑点的校园生活

要说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回想起来简直像一场魔幻剧。

刚到武大报到那天,辅导员王杰就把张鹏他们这批"特招生"安排进了博士生公寓。

可这日子过得,处处透着怪。

上课的时候,老师点名从来听不到自己,问就是"名册上没有"。

最离谱的要数考试了。别的同学都在大教室里考,他们这群人却总被安排在一间贴满励志标语的小教室。考题?那更是神奇,上个学期学过的内容,愣是又拿来考。

"王老师,我们的成绩单什么时候能拿到啊?"每到期末,学生们就问。

"别急,直接寄给你们家长。"王杰永远是这句话。

可这成绩单,就跟人间蒸发了似的,从来没寄到过家里。

没有学生证?王杰说特招生不用。

没有饭卡?特招生可以另外安排。

想用图书馆?特招生有特殊通道。

每年交学费,那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但你敢信?一张正式收据都没有!

"特招生就是要保密,这些都很正常。"王杰总是这么忽悠着,"你们安心读书就行。"

四年下来,张鹏他们都快被洗脑了,真以为自己是什么特别的存在。殊不知,这些反常的待遇背后,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没有学生证是因为根本没法办,

没有饭卡是因为压根就不是学生,

特殊考场是因为正常考试进不去,

看不到成绩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记录。

这些现在看来明显的漏洞,当时却被"特招"两个字完美掩盖。他们就像是生活在武大的一个平行时空里,看似是大学生,实际却是一场骗局的配角。

最讽刺的是什么?这帮假学生,在武大的校园里,愣是装模作样地读了整整四年的书。

如今想来,那些不对劲的细节,哪一个不是明晃晃的红灯?可惜当时太想相信这是真的,甚至忽视了所有的警告信号。

这哪是什么特招生?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连续剧,而他们,都是这场戏里被蒙在鼓里的演员。。。

四、精心策划的骗局与警方破案

真相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当张鹏父亲得知儿子上了四年的"假大学",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叫上张鹏的叔叔,两人火急火燎地赶到武汉,誓要问个明白。

原来这位林镇山,打着武大校友的旗号,专门干起了卖假文凭的勾当。可人家早就玩起了失踪,留下陈东他们继续行骗。

警方介入后,调查发现这个骗局可不得了:

- 24名学生集体被骗

- 来自东北、四川、广东等多个省份

- 涉案金额直接破了400万

- 不止武大,其他高校也中招

最后,警方一网打尽,拿下了周泰等三名主要嫌疑人。

这帮骗子可真是煞费苦心:

收买保安混进宿舍

网上随便找教材复印

考题东拼西凑

就这么糊弄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我交了15万,就换来一场空欢喜?"张鹏听完整个真相,心都凉了。

这些骗子,利用了多少家庭对名校的渴望,又浪费了多少年轻人宝贵的青春?

好在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骗子们锒铛入狱。但那些逝去的四年光阴,又该怎么才能追回来呢?

这起轰动一时的教育诈骗案,不仅揭开了一个惊人的骗局,更给所有怀抱名校梦的学子们敲响了警钟。。。

五、一场骗局背后的细思恐极

这起骗局的背后,藏着太多让人细思恐极的细节。

且不说武大这种重点高校,校园管理竟然有这么大的漏洞:

- 一个保安就能搞定住宿问题

- 随便一个人都能在校园里晃悠

- 教材和考题像大白菜一样随便复制

这哪像个985高校该有的样子?

更可怕的是,骗子们太懂人心了。

"特殊渠道"、"内部关系"、"特招生",这些词儿简直就是照着家长的心理写的。

15万,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可要是能换来武大的学历,谁会觉得亏?正是这种心理,让骗局得逞了一次又一次。

其实吧,但凡这些家长冷静想想:

- 正经高校会有这种特殊渠道吗?

- 几十年的高考制度,能说走后门就走后门?

- 这么多漏洞,怎么看都不对劲吧?

给后来人几点建议:

- 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降的"贵人"多半是骗子

- 正规高校录取,都是阳光操作

- 遇到收钱的,先问收据,再查真伪

张鹏的故事告诉我们:求学路上没有捷径,想走后门的,最后可能连门都找不着。

这事儿过去这么多年,但愿能给那些还在憧憬"特殊渠道"的人当个醒,毕竟,教育的公平,才是最该坚守的底线。

案子最后这么判:几个主犯全进去了,受害者的钱也追回了一部分。但那逝去的四年青春,谁都还不回来。

这事告诉我们,教育不能有捷径,高考才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而那些动歪心思的,最后坑的只会是自己。

至于张鹏们,也只能重新开始。好在,知道真相总比被骗着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也就更清晰了。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