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的人们正在沉沉的睡梦中。凌晨 3点 42分,伴随着一声巨响,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灾难,也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壮的一次劫难。
根据事后的统计,唐山大地震震级为里氏7.8级,震中烈度11度,使唐山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此次地震共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是20世纪死亡人数第二多的一次大地震,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一、
唐山大地震威力有多巨大?据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回忆,就连几百公里之外的天安门城楼那几根高大的梁柱,也在地震时发出了"嘎嘎"响的响声。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的住处,门窗上的玻璃也一直“哗啦啦”地响个不停,甚至地下传来了拖拉机般轰轰的响声。
此时的毛泽东,病情已十分严重,时常处于半昏迷状态。按照中央的分工,这段时间由华国锋、汪东兴分两班轮流值班守护。感觉到可能发生地震后,汪东兴和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张玉凤,立即向毛泽东的卧室走去。
毛泽东身穿睡衣,半躺在床上,双目微闭,并没有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而恐慌。汪东兴走到毛泽东的床前说:“主席,好像是发地震了,我去了解一下,了解清楚后再向主席报告,请主席不要着急。”
不久后,华国锋等人也赶到毛泽东的住所。经过研究,大家决定把毛泽东转移到游泳池南边的“202”号住所中去。那个住所是中南海战备工程项目,不仅结构牢固,还能防原子和化学辐射。
趁毛泽东服安眠药入睡的空当,华国锋指挥工作人员将毛泽东转移到了“202”号住所。毛泽东醒来后,毛泽东一再要求回中南海游泳池,华国锋解释说:“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定的,考虑到主席的安全。等地震平静下来,主席的身体好些再回去。”毛泽东只好答应下来。
从毛泽东的住处出来,华国锋将政治局的同志们召集到中南海紫光阁,紧急磋商地震情况及处置办法,弄清震源在哪里,损失有多大,需要中央具体做什么?
二、
地震发生时,北京军区正好是副司令员肖选进值班。凌晨1时,肖选进被剧烈的摇晃惊醒后,迅速赶到作战值班室,要求迅速查明军区范围内河北、内蒙、天津等地的震情,并尽快与国家地震局取得联系。
很快,各地的震情便被收集了上来,同时也确定了唐山受灾最为严重。肖选进当即向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打电话汇报。陈锡联立即指示成立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并派军区副参谋长李民携带电台,先赴唐山地区勘察震情。
半路上,李民遇到了正驾车去北京汇报灾情的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军人出身的李玉林,在地震发生后第一个想到必须尽快向党中央汇报灾情,于是找来一辆车,赶往北京报信。
为了节约时间,李民派随行的参谋袁庆武陪同李玉林一同进京。在袁庆武的指引下,车子进入北京城后,便直奔新华门而去。在新华门门口,值勤人员问清怎么回事之后,立即打电话向党中央报告。
几分钟后,值勤人员对两人说:“快,去中南海,中央领导要见你们!”
车子开进中南海后,纪登奎副总理早已在门口等候,马上将李玉林引起了会议室。华国锋急促地问道:李玉林同志,你是从灾区来的,最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你说吧,最需要我们干什么?
李玉林边哭边说:“唐山都震平了!得派解放军,不怕多呀!”
从李玉林口中得知唐山灾情特别严重的情况后,华国锋立即给毛泽东写了一份报告,决定立即调动十七个师的部队,前往参加抗震救灾。同时在北京、辽宁、山东和人民解放军中抽调五千人的医疗队伍,赴灾区抢救伤病人员。组织力量抢修供电线路、通讯设备和道路桥梁,维护危险水库,抢运物资,支援灾区人民,解决生活急需。
接到华国锋的报告后,主席哭了,当即圈阅了这份文件,同时还指派华国锋出任中央慰问总团团长,让华国锋率领中央慰问团赶赴唐山,代表党中央看望和慰问唐山人民。
接到毛主席的批示后,华国锋立即找来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张宗逊,要求他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唐山,不惜一切代价援助灾区,保证灾民的生活供应,共渡难关。
众所周知,每次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是两项最为重要的工作。而华国锋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张宗逊,足见对他的信任。
三、
张宗逊 1908 年出生在陕西渭南赤水镇堰头村,1924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后, 张宗逊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展露出不俗的指挥才能, 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将张宗逊调到自己身边,专门担负毛泽东的贴身警卫任务。张宗逊就这样成了毛泽东的首任卫士长。
当时秋收起义部队的环境十分恶劣,到处是反动武装和土匪, 内部也存在一些动摇分子,要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并非易事。在担任毛泽东警卫任务后,张宗逊与毛泽东形影不离,每晚都与毛泽东同住一个屋内,出色地完成了保卫任务。
1928 年 4 月, 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后,张宗逊仍紧随在毛泽东身旁,陪着毛泽东一路转战,他本人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起来。
1930 年 10 月,张宗逊升任红 1 军团第36 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张宗逊率部支全歼国民党军第 18 师师部,活捉敌师长张辉瓒。通过这一仗,张宗逊也成为红军中的一名著名战将。
长征开始后, 张宗逊担任中央纵队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强渡湘江、夺占娄山关、攻克遵义城等战役。他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朱德、徐向前、刘伯承等人的高度赞扬。
1937 年 1 月 6 日, 毛泽东任命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局长,直接指挥中央警卫团。这个安排,也足见毛泽东对张宗逊的信任与器重。
担任一局局长后,张宗逊负责将军委机关迁往延安的各项事宜。他亲率一部分先遣人员先期赶往延安,划分了各单位的驻地,做好了迁移中的保卫方案,并亲自护随毛泽东从保安平安转移到延安。
转移途中,毛泽东曾感慨地说:“十年前你护送我上井冈山, 现在又护送我去延安,这真是缘分啊! ”
到达延安后, 张宗逊跟毛泽东同住在凤凰山下的一个院子里。在做好保卫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近距离向毛泽东学习的大好机会。半年后,毛泽东派张宗逊到红二方面军担任第 4 师师长,张宗逊也成了红军中仅有的在 3 个方面军都任过职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 120 师,张宗逊担任了第 358 旅旅长。在张宗逊的领导下,358 旅抓住战机,屡挫日寇,成为一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劲旅。
1945 年 8 月,中央军委组成晋绥野战军,由贺龙任司令员, 张宗逊任副司令员。这里是连接陕甘宁边区与其他根据地的枢纽,也是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中央如此安排,是将护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交给了张宗逊。
解放战争爆发后,胡宗南调集了34 个旅,企图直取延安,捣毁我中央机关。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与敌在陕北山区周旋,予以各个歼灭。在此期间,张宗逊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重任,并在沙家店战役中一举歼灭了胡宗南的王牌整编第 36 师,从此扭转了西北战场的战局, 使党中央、毛泽东的处境转危为安。
1949 年,张宗逊升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进行了扶郿、兰州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歼灭了长期盘踞西北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的主力部队,促使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 解放了大西北。
新中国成立后,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由于他支持贺龙、罗瑞卿,遭到林彪一伙的迫害。1971年,毛泽东想起了这位当年的部下,问“张宗逊哪里去了?”张宗逊这才从关押的地方被解放出来,出任总后勤部部长一职。
四、
从华国锋的手中接过任务后,张宗逊立即下令:“解放军作为救援唐山的主要力量,总后勤部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调集人力物力送往抗灾前线,做好灾区物资的管理和分配,尽可能的、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生活!”
布置好这些工作后,张宗逊又亲自带着部队赶往唐山。
1976年8月1日,张宗逊赶到了唐山。在唐山市商业服务楼附近,张宗逊听到脚下有微弱的呼救声。他大喊一声:“同志们,赶快从这里扒!”
唐山市商业服务楼是一栋6层大楼,倒塌后堆积着3米多厚的砖、木和水泥预制板。人究竟在什么位置,一时难以判断。张宗逊发动大家先搬动水泥预制板,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挖出一个两米半深的大坑,发现了被一块水泥预制板斜压着的铁架床的栏杆,终于看到了被埋在下面的群众。
看到人后,大家都异常兴奋,加快了手上的速度。虽然翻滚的烟尘使人难以睁开双眼,熏人的臭味呛得大家头昏脑胀,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两个小时后,终于扒出了被埋110多小时的64岁老人孙尚卿。老人被救起后,告诉战士们说:“下面还有人活着。”
听到这个讯息,张宗逊又指挥大家继续扒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突击,又救出了第二个被埋的群众。
唐山大地震后的前两天,由于缺少大型机械设备,战士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的抛开碎石瓦砾,寻找幸存者。再加上物资缺乏,很多参与救援的官兵是在又累又渴又饿又困的情况下,坚持救援的。
当时的唐山,供水已经中断,处于缺粮断水之绝境。仲夏天气,地震的幸存者顶烈日、冒酷暑,四处寻找水源。伤员们在呼喊水,孩子在呼喊水,老人也在呼喊水。一时间,到处都是寻找水源的人们。战士钱明亮说:“那时候看见一条臭水沟,我们顾不得那么多,直接就冲上去捧着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宗逊克服重重困难,通过总后勤部调集了一批机械设备和后勤物资,第一时间运到唐山,让官兵们和受灾群众喝上了干净水、吃上了馒头。考虑到杀菌的需要,张宗逊还想办法调配了数十吨大蒜头发给大家,增强大家的抵抗力。许多市民拿到吃的后,感动得直流泪,纷纷喊着:“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在张宗逊的统筹安排下,唐山大地震发生仅仅五天后,解放军的后勤部门便建起了几千座帐篷式的临时住所。考虑到余震,这些临时住所的骨架是轻钢结构的,屋面是三角顶的轻质石棉瓦,墙面是里外两层纤维板,既抗震又保温,每个临时住所都配备了两到三张临时床铺。
五、
经过救灾部队的日夜苦战,这次地震中,大家从塌房残楼下共救出1.64万名遇险群众。其中张宗逊从部队里调来的基建工程兵和机械设备,在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震后的唐山,70 多万受灾民众衣、食、住、医无着,10 多万救灾大军同样需要保障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后勤保障成为维系灾区的生命线。抗震救灾的后勤工作,既要保障部队,又要协助地方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在张宗逊的指挥下,后勤部门成立了指挥、政工、供应、卫生、运输、防疫和营房等组,并与地方上联合成立了医疗抢救、抢运和卫生防疫领导小组,本着先灾民、后部队的原则,很好地完成了抢救和外转伤员、抢运和分发救灾物资、供应保障救灾部队和受灾民众,以及卫生防疫等各项任务。
在这次地震中,张宗逊还从各部队抽调了125个医疗队5400多人,与各省市区派出的138个医疗队的1.04万名医务人员一起,昼夜奋战,先后医治伤员上百万人次,抢救危重伤病员4.5万多人。同时还动用火车 159列次,飞机 470 架次,将9.35万多名重伤员及时向全国 11个省市区转运,确保伤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在张宗逊的统筹下,震后十天,唐山的交通便基本恢复。后勤部门的工兵,甚至在蓟河上搭起了一座159米长的浮桥,用来运送救灾物资。这座桥是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湍急的河水架起来的。
震后不到半个月,唐山居民的用水和用电问题得到解决;震后两个月,唐山的大部分机关、商店、企业复工。张宗逊用实际成绩,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也为唐山未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山有一个别称,叫“凤凰城”。据说很早以前,天空飞来一对凤凰,落在唐山凤凰山上。人们看到这对凤凰,认为这里是祥瑞之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居住。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吉祥象征,被称为“不死之鸟”,可以浴火重生。在经历了 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几十万人丧生的那场大地震后,英雄的唐山人民不屈不挠,迅速地擦干眼泪和血迹,在地震的废墟上,一座美丽富强的新唐山像凤凰一样,涅槃重生。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从亲历者角度看灾后救援!唐山大地震45周年祭》
中新网:《生命的赞歌——唐山大地震中的救人故事》
夏明星:《“禁卫上将”张宗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