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作家毛姆81岁。
此时,毛姆功成名就,早已是闻名世界的作家,一家报纸正在采访毛姆,问他喜不喜欢别人给他作传。
毛姆说不喜欢。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无意义的做法。
所以,他不屑一顾地说:
现代作家的生活本身都是无趣的,我自己的生活必然是乏味的,而我不喜欢跟乏味搭上关系。
事实上,毛姆的一生,与乏味毫无关系,这世间有趣的灵魂不多,但毛姆绝对当之无愧。
01多年之后,毛姆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的名声,同时也为他带来巨额的财富,他一个人,就是一个贵族。
他不是靠祖上的荣耀,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成了精神和物质上的贵族。
毛姆出生的时候,祖上三代,都投身法律界,但都是默默无闻,到了毛姆父亲这里,才凭借自己的才华,将律师这一职业干得风生水起,还将家传企业干得有声有色的。
这一成功,使毛姆家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863年,毛姆的父亲三十九岁,娶了十九岁的妻子,并于1873年生下毛姆。
毛姆的母亲,有教养,有个性,还很浪漫。
所以在毛姆的儿时记忆里,他们一家出行,坐的是私人马车,闲下来的时候,就看歌剧或者话剧,家里还经常会开舞会,家里总是摆放着最新鲜的花,也总有最新鲜的水果。
这些都是大户人家的日常生活。
等到毛姆稍微大一点,哥哥们全都出去上学了,毛姆一人,独得父母的宠爱。
可能是上天觉得一切都太好了,所以就给毛姆降下一个口吃的毛病。
这就是毛姆童年唯一的阴影,也是此后很多年,一直困扰着他的东西。
然而,随着毛姆渐渐长大,母亲的身体也渐渐垮了,在他刚过完8岁生日没几天,母亲就去世了。
原本幸福温馨的家庭,突然之间就一去不复返了。
毛姆简直不敢相信,房间里还有母亲的香水味,以至于小毛姆觉得,母亲跟以往一样,只是出去散步了。
不同的是,这次散步,母亲再也没有回来。
母亲去世两年,年迈体衰的父亲也跟着去世了,虽然一辈子都在拼命工作,但留给几个孩子的遗产还不到5000英镑。
家散了,但毛姆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02父母双亡,十岁的毛姆跟着叔叔婶婶一起生活。
毛姆的叔叔,是一个刻板严肃的牧师,他留着长胡子,总是面色严肃。
他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因此在家里,总是规规矩矩,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
毛姆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可是他不能反抗,只能接受,因为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孩子。
叔叔的牧师宅邸里,总是气氛阴郁,吝啬的牧师,严肃的牧师,总是让毛姆胆战心惊。
他严肃、木讷、又拘谨,做事死板,不知变通,让年幼的毛姆背诵他压根就理解不了的祈祷文。
有次毛姆学着学着就哭了,婶婶问他怎么了,毛姆哭着说:
这些话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婶婶说,这是为你好,然后将祈祷书拿到一边,也不给毛姆解释。
而毛姆这样的行为,让叔叔大为恼怒。
后来,大概是婶婶说服了叔叔,毛姆才得以摆脱残酷的背诵祈祷文。
在这样的生活里,毛姆觉得孤独。
幸好,叔叔也给毛姆规定了一些消遣活动,他允许毛姆在书房里看书。
他没有玩伴,如同和外在隔离了,最关键的是,他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关爱。
但他很快就学会了隐藏,他不喜欢让别人看见自己哭,最关键的是,口吃让他自卑,让他离群索居,他不想让人嘲讽自己的残疾。
因为口吃,他在学校受尽白眼,遭受了很多嘲笑,随后变得越来越内向。
幸好,毛姆是变得内向,也更加向内,他喜欢上了阅读。
他知道,与人相处,人们会看到他自身的残疾,会嘲笑他,但和一本书相处,他会看到自己的丰富。
于是,他拿起书,一读就是几个小时,忘我而沉迷。
多年后,毛姆还感慨: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他很小的时候,就逃进这个避难所,试着和自己的灵魂相处。
世界兵荒马乱,人们的内心兵荒马乱,他要在书里,找到内心的安稳。
上帝为人们关上一扇门,也必然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03有句话说,投资自己最不费力的方式,就是读书。
读书,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书,会让我们的内心更有力量,更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从而去探索生活的种种可能。
最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人看到自由。
在学校,毛姆是一个尖子生,学习优秀,也很有个性。
他想考剑桥大学,就连校长都觉得,他一定可以考上,可是他因为讨厌某个老师,就想逃离学校,哪怕因此考不上剑桥,也在所不惜。
“我完全知道要做什么。我在同龄人里确实个子小,身体弱,但我脑子灵。”
于是,他退学了。
退学后,毛姆觉得,从此之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然而,现实很快就打脸了。
他满怀期待地走出去,可是没有多久,他就像斗败了的公鸡,带着一大堆迷茫回到了叔叔家。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最想要的是什么,可是走出去后路,他才明白,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此时,他已经十六岁。
但人生也不能一直这样荒废下去,他决定出去留学。
1890年5月,毛姆带着简单的行李,到了德国。
此时的毛姆,虽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但他大量阅读,不断丰富自己,他一边学习德语,一边大量阅读。
拉辛、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这些伟大的作家一个个走进他的生活,他还研读叔本华的哲学。
他决定写作。
他写得野心勃勃,可是作品惨遭拒稿,心高气傲的毛姆,一把火烧了稿子。
但他并没有放弃写作,而是打算曲线救国,他打算进行戏剧翻译,因为他喜欢戏剧。
在翻译上,他不选那些高大上的作品,不翻译莎士比亚,而是去翻译一些八卦的戏剧。
作家要写出精彩的故事,一定是因为自己是精彩的,要写出一本丰富的书,一定是因为自己是丰富的。
04翻译也没给毛姆带来收益,而他年纪却越来越大,不得不开始思考,到底应该怎么生活?
叔叔是牧师,但毛姆知道,自己不适合做牧师,他口吃,还内向,不善于夸夸其谈,这一碗饭肯定吃不了。
有人建议说,去学医,肯定能混一碗饭吃。
于是,迷茫的毛姆,为了这一口饭,进了医学院。
在医学院里,大部分人都庸俗低俗,他们上完课,就开始谈怎么泡妞,谈论性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毛姆觉得,自己都一把年纪了,还是一个处男,简直是丢脸。
为了去掉自己处男的身份,他花了一英镑,找了一个妓女,破了童子身。
可是事后,毛姆染上了花柳病,不得不偷偷跑去医院治疗。
然而,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常常拿出来向别人炫耀。
有时候,毛姆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不止喜欢女人,也喜欢男人,他是双性恋者。
但他总是努力让自己正常,竭力隐藏自己的同性恋行为。
有次解剖课堂上,他埋怨某条神经的位置不正常,老师石破天惊地说:
正常才是稀罕事。
这世间,太多事情不正常,所以正常才那么稀罕。
毛姆学医,只是为了生活,他对医学并不感兴趣,可是短暂的医师经历,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幽微和阴暗。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这些经历对于毛姆来说,就是积累写作素材。
他随时都在构思写作,脑子里随时都装着小说的大纲,还有随时浮现出来的故事。
想到了,他就写下来,一页又一页地写。
他如此坦诚自己:
“我写作是因为忍不住。
看书累了,写作累了,他就出去找女人,找男人,但他安慰自己说:
“每次回家都和出门时一样纯洁。”
那时候,同性恋不被允许,毛姆得知王尔德的悲剧,他心有戚戚,甚至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因此身败名裂。
于是,他认真写作,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同性恋行为。
1897年,经历了无数次退稿,《兰贝斯的丽莎》终于得以出版。
于是,他打算放弃医学,专业写作。
朋友劝他:
“靠写字吃饭可不易啊,写作是非常好的事业,却是非常糟糕的营生。”
然而,想到自己已经出版了一本书,毛姆觉得,其实没那么难。
05离开学校后,毛姆给自己做了大量的计划。
他想要成名,想要钱,想要爱。
于是,为了找到创作的灵感,他去了西班牙,并且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留着八字胡,抽菲律宾雪茄,还学弹吉他,看斗牛,喝酒。
春天,他就带着手枪,装着剃须刀,去荒原打猎。
几个月后,他带着一叠稿子,回到伦敦。
对于物质享受,他不避讳,更不会觉得庸俗:
“我觉得感官需求并不比精神魅力更低级。美酒,佳肴,情欲,我决心抓住一切机会,从社交与交往中获取满足。”
年轻的毛姆,性欲旺盛,随时留意可猎取的对象,他和单身汉拼床睡觉,自然而然地发生关系,他说:
性关系通常是很惬意的。
他的生活,很露骨。
然而,在写作上,毛姆也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些露骨的题材,他写《克雷杜克夫人》,讲女性的欲望。
然而,作品完成后,因为写得太黄,尺度太大,也描写得太真实,许多出版社都不敢出版。
然而,这本书最终出版后,却让毛姆一举成名,不仅赢得了巨大的名声,还获得了大量的金钱。
有评论说:
“如果你害怕直面生活,最好不要去碰毛姆的书。”
小说很成功,可此时的毛姆,一心只想当剧作家,因为剧作家赚钱更快。
他花大量时间进行戏剧创作,可是全都没有被接受,有人甚至说:
“有人靠写剧本当然赚了大钱,但是你,小伙子,你不属于这种人。”
但毛姆不愿放弃,他说:
“他不了解状况。我年轻,贫穷,而且有决心。”
是的,他确实很有决心,也很有耐心。
《一个体面的男人》这部戏剧作品,终于为他的戏剧生涯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温不火,直到戏剧《弗雷德里克夫人》大获成功。
毛姆名利双收。
此时,他终于靠戏剧创作赢得了金钱和名声,此后,钱财源源不断地滚进他的钱包,他甚至觉得,以后就当一个剧作家算了。
毛姆成功了。
他的戏剧作品,为他带来了大量财富,他不无炫耀地说:
两年写了四部剧,上演了八部,我觉得自己有权利放松几个月。
他似乎找到了门路,觉得戏剧写作是很简单的事情。
“我认为写剧本的难度被大大高估了,我脑子里随时都装着五六部戏。一个主题浮现出来,它自己就会分出幕和场,每一张‘幕布’都紧紧盯着我。于是,我刚完成一部,第二天马上就能写新剧本,这没什么难的。”
然而,如果他的人生只是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下去,那或许就跟我们无关。
06毛姆是风流的,也是不甘寂寞的。
有钱之后,他更是到处沾花惹草,也是四处寻欢作乐。
他和不同的女人交往,也有自己的同性恋情人,都是一个个漂亮的小伙子。
他喜欢王尔德说的:
“任何人都无权谴责另一个人的作为,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的路,去他选择的任何地方,按照他选择的方式生活。”
他在作品中写女人,如同女性的知心朋友,很多女人甚至将他当成模范丈夫。
他不仅有钱,还英俊潇洒,十分讨女人喜欢。
功成名就后,毛姆突然又想写小说了。
“我花了几年时间写求快的话剧,现在只想到宽广的小说天地里自由发挥。”
此时的毛姆,已经决定,一定要写出一本重量级的小说出来。
说干就干,毛姆推掉了其他工作,专心写作。
这部小说,就是《人性的枷锁》。
写着写着,写累了,毛姆又写写剧本,剧作《卡洛琳》大获成功,在此道上,毛姆可谓志得意满。
他不无得以地吹嘘说,每周进账两千英镑,钱就像水一样流进来。
或许小说创作是艰难的,所以毛姆在生活上,可一点不甘寂寞,他和热恋的情人分手后,转身就上了另一个情人西莉的床。
西莉是一个有夫之妇,而毛姆与西莉被人捉奸在床,毛姆因此被起诉,陷入一起通奸案。
毛姆不是一个规矩的人,勾引有夫之妇,这还不能让他满足,他又勾搭了一个漂亮的小伙子。
《人性的枷锁》出版之后,作为小说家的毛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小说,成为毛姆作品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存在。
毛姆看到了人性的枷锁,可这世界,也人人都在枷锁之中。
07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一眼就可以看到头。
然而,毛姆拒绝这样的生活。
他已经的知名作家,然而,他依旧渴望不同的生活,情报机构找到他,希望毛姆成为国家间谍。
这是一份很危险的工作,毛姆的作家身份,就是很好的掩护。
然而,毛姆答应了。
他积极投入间谍工作,直到身体出了问题,才终止工作,带着同性情人出去旅行。
这一次旅途,毛姆意外得到了高更生前的一幅画,他去了高更生前隐居的岛旅游。
后来他灵感迸发,决定以高更为原型,写一本小说,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
在到处都是六便士的生活里,他抬头看见了月亮,无关对错,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这本书出版后,毛姆的名声再次得到扩大,他的财富也跟着上涨,连他之前的作品销量也被带动起来。
毛姆一跃成为世界最有名的作家之一。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毛姆探讨了人生的种种可能。
他写孤独时说: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他写人生的选择时说:
“我承认这种生活(世俗眼中的安稳)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由他自己决定。
对于这本小说,作家蔡崇达(《皮囊》的作者)读后说:
“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让我明白,如果我一辈子不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08毛姆赚钱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可是他的感情生活却越来越糟糕。
自从当年被人捉奸在床,毛姆迫不得已,娶了西莉。
可是他和西莉,压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西莉庸俗,不理解毛姆,她在意物质享受。
最为关键的是,她花钱无所节制,没有钱,就偷偷变卖各种东西,就连毛姆最爱的书桌,也被西莉变卖了。
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淡,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各种不理解,让这段关系终于走到了尽头。
再说毛姆,他也不是一个可以在感情里安身的人,成名之后,他总是带着年轻漂亮的小伙子,其中有一个,就是杰拉德。
杰拉德跟着毛姆的时间最长,他跟随毛姆出国旅行,充当纽带为毛姆结交其他年轻漂亮的小伙子,然后将这些人带到毛姆的床上。
这样的生活,让毛姆很享受。
他觉得自己需要性关系,需要大量的性生活,这让他感觉愉快。
他和男友看春宫图,看到图上的男女以传教士的体位做爱,毛姆感叹:两个男人不能这样做爱,真是可惜!
他不避讳自己的欲望,他也不断写作。
可年纪越大,他也越发喜欢安静,他彻底结束了剧本创作,只写自己想写的。
有人批评他的作品缺乏原创性,不够深刻,也缺乏洞见。
毛姆说:
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从来不假装自己说别的什么。
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讲完了,深刻简单,读者自行理解。
09年纪越大,毛姆也开始审视这世间的规矩和束缚。
到了七十多岁,他决定写一本不规矩的书。
此时的毛姆,功成名就,有花不完的钱,名声也越来越大,他写作,也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而是写自己想写的。
小说初稿完成时,毛姆说:
“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小说,就是《刀锋》。
在《刀锋》里,毛姆审视了这世间的很多规矩,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他写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拉里。
拉里不愿意与世俗苟同,他想要寻得人生的意义,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可是,他的未婚妻因为他不好好工作离开他,他身边的很多人,都因此而看不起他。
但拉里不为所动,他最终散尽自己的财产,不顾一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如何,他也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他都不愿意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
1944年,《刀锋》出版。
里面有句话说:
“男人就该工作,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也才是造福社会的方法”
这也是世俗的认定。
可就像鲁迅那句惊天发问:
从来如此,便对吗?
但规矩就是规矩,规矩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可以压迫他人。
毛姆在《刀锋》里说了一句话:
人生如果不想随波逐流,就等于是一场豪赌,失败的人不胜枚举,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然而,失败又如何,成功又如何?
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一种成功。
如果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算获得了成功,也是一种失败。
101946年,毛姆设立了毛姆奖,这个奖项针对年轻作家,鼓励资助他们旅行创作。
1948年,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此后,毛姆虽然笔耕不辍,但主要是写回忆录和文艺评论。
他必须写作。
毛姆说:
“写作就跟喝酒一样,养成习惯容易,戒掉可就难了。”
但他感觉自己似乎有些江郎才尽,于是悲哀地感叹:
“我明白,当年的才华已经不在了,我不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作家,我很孤独,人物都离你而去了。”
他甚至说:
“写作于我是一种病。”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毛姆不断琢磨关于死的事情,甚至在思考自己可能会以什么方式离开。
1965年,91岁的毛姆去世。
他想不到自己死的方式,但他活着的方式,却如同一盏灯。
回首毛姆一生,若以世俗道德论之,毛姆是同性恋,对婚姻也不专一,或许是很多人眼里的败类,就像《月亮和六便士》里的画家主角,中年抛妻弃子,只为追随梦想,很多人也觉得,这人简直是败类。
可是人生不是一条轨道,那我们何必用一条标准去要求别人?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这朵花拼命想要绽放,可是很多人却将它折了下来,让它还未绽放就开始枯萎。
这实在是一种悲剧。
于今这个人们喜欢规规矩矩的时代,毛姆最起码告诉了我们,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11毛姆如同一个人生导师,指引我们去探索生命的种种可能。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他告诉我们,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刀锋》里,他告诉我们,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要去跟随自己的灵魂。
关于人生迷茫,他会鼓励你:
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对于爱情和女人,他说:
女人对一个仍然爱着她、可是她已经不再爱的男人可以表现得比任何人都残忍;她对他不只不仁慈,而且根本不能容忍,她成了一团毫无理智的怒火。
如果一个男人无力博得一个女人的爱,那将是他的错,而不是她的。
对于人生追求,他会说:
我认为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自我的完善。
人生有两宝,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动自由。
关于生活,他会说:
等你年事稍长,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人,不是一个定式,而是一种种可能。
对于有趣的人来说,生活从来不是用来忍受的,而是用来创造的,他们会将生活创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用来忍受的,而他们已经习惯了忍受。
然而不管怎样,如果你是有趣的人,就请你去开创有趣的事业,以梦为马,义无反顾。
最后,祝所有朋友新春快乐。
文|不有趣灵魂&素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