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遵义会议投下关键一票,晚年请求分配工作,毛主席如何批示?

诗兰谈过去 2024-08-13 02:48:03

1970年3月的一个下午,周恩来总理匆匆走进毛泽东主席的会客厅,手中紧握着一封王稼祥的亲笔信。他将信递给毛主席,信中,王稼祥提到自己的病情已稳定,并请求中央安排工作。

毛主席了解王稼祥的基本情况后,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先听取了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认为:“稼祥同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给予工作安排。”毛主席微微点头,随后在信的末尾批示了20个字。得到主席的批示后,周总理才满怀欣慰地离开。

那么,毛主席在信中究竟批示了什么?中央又是如何安排王稼祥的工作?要了解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回顾1935年的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博古代表中央做了政治工作的汇报,他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敌我力量的悬殊。王稼祥第一个站出来反驳博古的观点,他认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指挥上的失误,李德和博古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王稼祥提出了重新改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并重新部署红军今后的作战计划的建议。

王稼祥发言后,毛主席做了总结性报告,强调红军必须取消与红二方面军会合的计划,将战略重点放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地区。这一建议立刻引起了李德的强烈反对。会场气氛紧张时,王稼祥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由军级以上的干部举手决定红军的去向。在表决中,王稼祥第一个表示支持毛主席的战略,并在他的推动下,大多数军级干部也纷纷表示支持毛主席。面对大势所趋,李德不得不服从安排。

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还进一步建议取消李德和博古的军事领导权,将军事指挥权交给毛主席。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中层干部的支持,最终确立了毛主席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从此,中国红色革命迎来了新的篇章,王稼祥在此次会议中的关键作用不可忽视。

在第四次反围剿运动中,王稼祥为视察敌情不幸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从此身体状况日渐恶化。为了不影响作战计划,他主动退出了“军事新三人团小组”,不再担任领导岗位。退出军事指挥岗位后,王稼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政务管理上,并因出色表现多次获得党中央的高度赞扬。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被任命为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除了进行国事访问外,他还负责国家的后勤保障工作。然而,繁忙的工作压垮了他的身体。出于安全考虑,党中央决定让他安心养病,这一疗养就持续了整整两年。

病情好转后,王稼祥主动提出重新工作。起初,周总理曾劝阻他,但王稼祥态度坚定,周总理最终只能将信函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在综合考虑后,在信末批示:“稼祥同志既然心意已决,那就安排他出来工作吧。”

复出后,王稼祥担任中央东北局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央常务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在整理党务工作方面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然而,繁重的工作再次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尽管医院积极进行救治,但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1974年1月25日,经过长达一年的病痛斗争,王稼祥最终因病情恶化逝世。

为了表彰王稼祥的功勋,中共中央于1974年1月30日在北京八宝山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人物,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