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明明早已全球开放,为何我国还大量使用GPS?原因很现实

兰亭说事 2024-04-16 03:34:36

文|兰亭序史

编辑|兰亭序史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早已经实现全球组网,甚至都在向亚洲乃至中东国家,提供精准授权服务。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手机、汽车等设备上,还在大量使用“美国佬”的GPS呢?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既现实又无奈。

GPS的先发优势难撼动

GPS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绝对的先发优势和主导地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GPS就已经在美国投入使用,并逐步在全球推广开来。

"GPS"一词也因此深入人心,成为卫星导航定位的通用称呼。

即使现在有了北斗、伽利略等其他导航系统,人们依旧习惯性地称之为"GPS导航"。

而且,改变用户的这种习惯,并非一蹴而就。

此外,GPS在民用消费级市场的应用,更是广泛和深入。

从手机地图到车载导航,从运动健康到无人机航拍,GPS系统无处不在。

由于先发优势,GPS已在全球构建了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应用生态,我们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取而代之。

北斗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北斗系统在公共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广力度很大。但在消费级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方面的推广还不够广泛。

大多数消费级产品厂商,仍将GPS作为首选导航系统。

相比GPS成熟的导航生态,北斗系统在消费级市场的上下游产业链、应用开发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尤其是,缺乏足够丰富的应用生态,难以吸引消费者大规模使用。

此外,在国内市场推广方面,北斗系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斗系统在消费级市场的推广速度。

北斗系统正在赶超

尽管目前北斗系统在消费级市场的份额较小,但其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北斗三号系统在多项技术指标上,已经赶超甚至领先于GPS,这也代表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创新能力。

北斗系统具有自主可控、持续升级等优势,且发射卫星数量不断增加,系统性能将持续提升。

未来,北斗系统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做出贡献。

事实上,现代手机实际上同时使用了,多个导航系统的卫星信号,包括北斗、GPS等。

只是出于习惯,显示为"GPS"而已。

如今,一些手机厂商已开始将"GPS",改为"位置信息"等中性称呼。

这预示着,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其在国内消费级市场的份额会逐步提高,最终有望替代GPS在国内的应用。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下载使用北斗导航APP等,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国际市场仍需突破

除了国内市场,北斗系统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但总体而言,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仍然较小,GPS和其他老牌导航系统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市场被GPS等老牌导航系统长期垄断,北斗作为后来者需要突破现有格局。

此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科技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和戒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斗系统的推广。

北斗系统在国际市场缺乏,足够的本地化运营和服务支持,在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影响力也有待提升。

这些都是北斗系统在国际市场突围,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主创新的北斗系统

回顾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我国曾长期依赖美国GPS系统,但遭受过多次限制和打压,如"银河号事件"和军事演习干扰等。

为摆脱对外依赖,我国自主研发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技术、资金、合作等多重困难。

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卫星,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实现全球服务。

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是走向科技强国必由之路。

虽然目前北斗系统在某些领域,暂时无法完全取代GPS,但凭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信未来北斗系统的性能将不断提升,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昭示,只有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这不仅体现在卫星导航领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斗与GPS并存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发展北斗系统是出于战略需求,和技术自主的考虑。

虽然目前GPS在民用领域占主导,但北斗系统正在逐步赶超,两大系统将在全球范围内并存发展,相互促进。

北斗和GPS系统均面向全球开放,为全人类服务。

两大系统在不同区域、场景有不同优势,可以相互补充。

未来,北斗系统将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推广和渗透,发挥更大影响力。

我们期待着,有朝一日,当打开手机设置时,"北斗导航"将成为默认选项,取代"GPS"这个陌生的英文缩写。

那将标志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全面崛起,以及国家信息主权的彻底确立。

4 阅读:2568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4:02

    小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 2024-05-08 08:53

    因为国内汉奸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