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美国最著名最出色的科学家之一,罗兰德,发表了一份堪称预测未来的报告!
我并不认为美国会一直处于现在的状况,通过物理学在应用方面的扩展,美国首先会实现财富上的螺旋式暴涨,之后整个国家会极尽升华,到那个时候,美国不将只是财富引领世界,知识也必将如此。
这短短的一段话,透露出这位科学家的复杂心里,既对现阶段的美国有些失望,又对未来的美国充满希望,是什么让他产生如此的矛盾心理?
1820年,英国著名作家西德尼,史密斯,对刚刚从英国手中获取了独立权的美国(1814年12月末两国战争结束),十分的不屑一顾,甚至还公开发表言论讽刺,“美国人是勇敢、勤劳和敏锐的,但他们迄今为止都缺乏天才和英雄,谁会用美国产的杯子喝酒,谁会用美国产的盘子吃饭?”
这番话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此时的美国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第一次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技术不要说,和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世界工厂地位,正处于巅峰的日不落相比,即使是欧洲国家,也显得十分落后,完全看不出日后,有一丁点取英国而代之的可能!
更别说,英国为了打压美国,技术是全方位封锁,注意全方位这个词,封锁的不只是技术,和技术相关的任何人与物都处于个范围。
一开始,只是禁止珍妮纺纱机,蒸汽机这类,包括图纸在内的工业机器不准出口,违反者将处以200到500英镑的天价罚款。
接着又禁止纺织业主和熟练工人移民美洲,违反者一经发现即予逮捕,前者多数被剥夺公民权和财产,后者不仅要罚款,还要被送进监狱,从此过上包吃包住的生活。
最后甚至拓展到,任何包括钢铁业和煤业在内的技术人员不允许离岸,禁止外国人参观本土的棉花加工设备,总之就是要全方位,无死角的,在整个产业链上封锁美国,誓要杜绝其一丁点崛起的可能性。
而美国是怎么做的,你越是强调封锁,我就越是强调开放,任何一个技术工人,尤其是英国人,只要愿意来美国,到岸就可以获利美国国籍,美国政府还会在专利申请,产业融资,土地提供,后续扩产,等等,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地方给予帮助。
总而言之,就是给出一种承诺,只要你有真材实料,并且愿意来美国,就一定保证你可以名利双收。
也正是这个承诺,斯莱特来到了美国,这位老兄在英美的历史上相当有名气,原本他只是纺织厂的技术工人,对英国纺织技术和管理方法虽然非常了解,但也算不上稀世奇才,在英国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一目了然,直到美国找到他,并给予重金和帮助,才伪装成农民,偷偷登上前往美国的船。
可以说,正是这位提供的技术和管理,才让美国纺织业能够完全复制英国走过的路,跨越至少十年的发展期,后续更是山寨出大量物美价优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抢夺英国的市场,说到物美价优,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套路,每个成功的后发国基本都要走一次,生产初期,质量和精度不如先发国,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先发国的商品虽好,价格却也不够亲民,后发国能够模仿到5成的效果,卖其10分之一价格(比喻),就已经是个巨大成功,有了市场,后续才能一点点的迭代。
斯莱特也成了当时美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家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英国他被称为可耻的叛逃者,在美国却被称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
这段对美国不怎么光辉的历史,在美国的各类书籍中,要么不写,要么春秋笔法,客观来说,作为一个被先发国全面封锁的后发国,技术,资本,亦或是生产效率上,本就是全面落后,出于生存的必要,破解封锁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山寨,挖人,或者一些其它非常规手段,减少支出成本,是一种生存下的合理。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1880年,美国完成了第1次工业革命,第2次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但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络,并逐渐超越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放眼全球,没有几个国家发展的比他凶猛,可美国上下依旧充满了一种未知的焦虑。
和英国相比,整体实力虽然今非昔比,可生产的东西,依旧是三低,收入低,质量低,附加值低,科学上,依旧没有出现牛顿,胡克,达尔文那样的科技巨匠,文化上,康德,黑格尔这样哲学大师,教育上更是一塌糊涂,400所学校中有1/3称自己为大学,实际上很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加在一起才十几个,那些号称教授的人,拿着最高的工资,却只具备中学老师的水平,这样的人,能够研发出什么成果,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又拿什么和英国皇家学会竞争?
没有创新,没有文化,没有教育,说的就是此时的美国,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焦虑,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文章开头罗兰德的一番演讲。
从历史的角度说,他的话是充满前瞻性的,19世纪上半叶,也就是1914年第2次工业革命结束后,美国出现了爱迪生,贝尔,福特,这样的发明家,出现了安德鲁,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这样的工业巨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就能产生巨人的时代。
回顾这一段历史,大家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熟悉感,每一次翻开各国的工业史,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都让我再一次确定,路虽然凹凸不平,但我国已经走在最正确的道路上,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是我国最好的老师,我国是美国最好的学生。
2012年至2014年,老拜头多次回应美国媒体对于我国取代美国成为制造中心的忧虑,他却十分轻蔑的表示,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GDP,最富创造精神的公司,最有生产力的工人,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企业家精神更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匹敌,而“他们”你能指出一项创造力的项目,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改变,或者一种原创性的商品吗?
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场科学理论的革命,也不是对科学理论的应用,他和哥白尼天文学革命,牛顿力学,萨迪·卡诺热力学,没有直接关联,它是关于工业组织,制造技巧,设备工艺以及生产要素,如何在一个市场内,不断循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实践型知识的革命,是一种“干中学”,一旦基于这种原理诞生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或者成为全球贸易链的一部分,那么任何国家都有机会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领导者。
这种自下而上通过“干中学”和“实践中创新”的过程,是任何一个试图工业化的国家都无法绕过的一条路,是真正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过去四十年,为什么外国转移过来的技术我们可以很快的吸收,并迅速的转换成效率,为什么同样接受技术的,拉美,东南亚,印度,则远不及我国?
因为我国是从最基础最原始的工业革命开始,不仅诞生了市场,生产上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参与其中,外来的技术即使一时无法理解,但只要不断的在市场中实践,让我们的工程师(工人)不断接触它,理解也只是早晚的事,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它,延伸出新的需求,发展出新的赛道更是自然而然。
就好第1次工业革命革命后,为什么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会爆发以运输和能源为主的第2次重工业革命,因为在市场变大的情况下,就需要生产更多的商品,而商品的大增,就需要更强的运输,更多的能源,一切是如此的环环相扣,如此的丝滑。
那些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引进先发国的先进技术,就以为可以一步到位的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例成功,时代包括苏联,人家在沙俄就已经完成了原始工业化,才能在大萧条的时间段,完整的吸收来自德国和美国的技术。
没有市场的需求,没有成熟的工程师,生产出的商品质劣价高,也不知道要卖给谁,卖不出去,就无法继续迭代,无法产生就业,无法收取更多的税收,整个循环就会被打断,如果此时还要养着“先进技术”,就只能不断的往下抽取,地下有石油还好一些,靠着卖油的钱,也能推动技术进步,没油也没钱的,往往会形成一片片贫民窟。
写到这里,不少朋友应该已经明白了,工业革命只要成功,它就会自发的一直演变下去,会去寻找市场,能源,运输,一切能够让他成长的东西,所以我从来都不担心我们的产业升级能不能成功,更不担心美国的技术封锁,每一次的封锁,也只是在给我们制造额外的市场,让我们一些早就丧失了市场份额的企业,再次有了登上舞台的机会。
相反,真正要担心的是美国,不可否认,美国的尖端技术,科技理论上,比我们强大的多,就像1880年的英国与美国,但同样不应该忘记,通过物理学在应用方面的扩展,获取财富后,是可以再反补知识上的缺陷。
而一旦去工业化去的太彻底,缺少了场景应用,再牛的技术,再好的想法,你如何来实现,如何来迭代?
前两年搬家到美国的某富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没有成熟的工程师,什么也做不到,这两年,美国煞费心机的拿走欧日韩的工业,除了有增加就业的想法,怕也有弥补短板的意图,但是我国的产业链是花费几十年,投入几十万亿,才逐渐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留给美国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其他国家当真不会有一点抵抗,愿意任人鱼肉?
其实我一直觉得,当我国产业成功后,极有可能会与美国两分天下,因为只要无法聚集与我国媲美的产业链,他的一切想象,终将由我们来实现,就像新能源,无人机。
这篇文章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不足或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能够理性讨论!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要全面控制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要立法禁止软银,摩根之类大资本财团的超巨额高收益投资,比如立法规定及时合理稀释投资股份或者是高额征收利得税,尤其是所有人的离境财产税!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