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作为中国第二大岛,同时也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自国家启动海南自贸区以来,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海南岛地处中国南海,北邻广西和广东,位于北部湾经济圈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商贸合作往来的重要平台。
在国家构建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背景之下,特别是以“广西平陆运河”和“海南自贸区”的两个国家超级工程和政策的推动背景下,联动打造中国大西南地区对海对外经贸的战略背景下,海南的地位也是日益凸显。
随着海南作为国家自贸区和北部湾经济圈核心城市区的地位日益上升,海南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位于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就是沟通两地的重要往来海上通道,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或人员要抵达海南岛除了选择航空运输方式之外,就只有选择海上航运的方式了,且海运是目前前往海南成本最低,运载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琼州海峡】: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宽约20—40公里,最宽约为39.5公里,最窄约为19.4公里,琼州海峡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为114米。
【海上轮渡运输方式】:目前前往海南岛的方式除了航空航运之外,就是以海上轮渡运输为主要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和人员经粤海铁路湛海线经湛江徐闻港海安南站由海上铁路轮渡,运输至海南岛的南港码头。该过程中需要将陆上的铁路链接卸上海上移动轮渡铁路运输船,经过琼州海峡,抵达海南岛码头之后再卸船对接最后进入海南岛铁路网,这一工程即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也时常受天气因素影响不能够准时通航,造成两岸的货物延迟和堆积。同时对两岸港口的承载量也是一个严重的考验,长时间堵塞的车辆排队长龙,不仅考验着当地协调交通压力,也时常面临环境卫生问题等诸多问题。海上轮渡运输方式深受天气因素、装卸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随着海南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经贸合作更为密切,现阶段的运输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未来大陆与海南的发展。除了增加海南岛与广东之间链接码头之外,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面对海南岛发展需要和未来规划,早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了建设建设海南岛与广东之间的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相比于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工程55公里的长度,显然最窄仅为19.4公里的琼州海峡更有建设的可能性。在规划方案中提到了在湛江与海南之间的最窄区域搭建公铁两用上下跨海大桥工程,工程以上为公路,下为铁路的方式设计方案,并规划了多条搭建线路方案和开关式大桥。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工程】:除了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之外,还有人提出了在琼州海峡之间修建海底隧道,将运用海底隧道加人工岛和大陆桥的方式打造,以东线:排尾角——白沙角;中线:炮台角——天尾角;西线:灯楼角——道伦角为主的三套线路方案实施。然而看似完美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两大方案为何时至今日却迟迟没有开建呢?这究竟是为何呢?
【“琼州海峡”工程面临的难题】:“琼州海峡”工程无论是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两大工程,都在建设上面临着琼州海峡洋流冲刷、台风浓雾等极端恶劣天气、海峡地震带(断裂层)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和工程资金等问题的阻扰影响。特别是台风和浓雾天气同样对于即使通车之后的跨海大桥也是一个重要影响,不稳定的海底断裂带不仅对施工时有所影响,建成之后也要面临其潜在风险,那么琼州海峡工程真的不能实施了吗?
【“琼州海峡”工程新思路】:一直以来许多人的思想都被禁锢在琼州海峡之间最短或较短区域修建工程,这样就要面临海峡之间对冲的洋流和海峡深度及相应的不稳定海底地层,若工程可以另辟蹊径,在琼州海峡东侧或者西侧的浅滩或者浅海区域,避开断裂带和深海区(建设海底隧道有水压风险难题)通过对浅海区填海造陆和修建“琼州海峡”工程,形成“琼州海峡”大通道工程新思路。
【“琼州海峡大通道”工程的意义】:借助未来科技和攻克施工难题,在海南岛和祖国大陆之间建立起一条集铁路、公路为一体的海上通道,成功克服在台风和浓雾等极端天气下通行的难题,实现全天候通行,成功解决现在以轮渡运输方式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琼州海峡大通道”建成之后将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对未来北部湾经济圈和海南自贸区的打造有着推动和更为深远的战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