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大姓氏之一吴氏

小李子史书 2024-12-12 16:22:43
一、安徽吴氏的来源

安徽吴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家族分支。

春秋古吴时期:安徽全面进入古吴版图始于春秋时期。太伯、仲雍南奔至无锡、常熟一带,将周王国的生产技术和先进文化带到当地,奠定了吴国的基础。随着吴国的发展,安徽地区逐渐成为吴姓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唐代以来的著名大宗:安徽的歙州吴氏(又名修宁吴氏、新安吴氏)是唐代以来吴姓的著名大宗。其来源一部分是夫差家室逃难至歉县繁衍而成,另一部分是吴芮的后裔吴猛分衍而来。吴少微是这一支系中的杰出代表,他在武则天时登进士,官至左台监察御史,权倾一时,显赫于世。其后代遍布金陵、德兴、庐岩等地。其他重要分支:宁国吴氏是安徽的另一支望族,其祖先吴衢从四川华阳吴氏迁来。全椒吴氏的始祖吴夙以务农为业,传到七代时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吴敏梓。此外,唐代吴融的长子吴元睿由江阴迁居江陵,形成了江陵吴氏这一分支。

二、安徽吴氏的分布

安徽吴氏的分布广泛,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望族。

徽州吴氏:徽州吴氏是徽郡三大姓(汪氏、程氏、吴氏)之一。徽州吴氏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派以唐初进士、监察御史吴少微为始迁祖,定居于休宁海阳镇西郊;另一派以唐末普通百姓吴宣为始迁祖,为避战乱由江西浮梁迁至休宁的边缘地带。吴少微的后代中进士者不乏其人,且“皆以资雄于乡”,成为徽州地区最有势力的名族之一。其他地区吴氏:除了徽州地区外,安徽其他地区也分布着众多吴姓望族。如宋代著名“铁御史”吴中复迁居武昌,成为武昌吴氏之始祖。在湖南,西汉长沙王吴芮家族更是尊荣显贵,五人封王、九人封侯,在汉初荣极一时。此外,还有迁居南阳的吴汉家族、洛阳的吴雄家族等,都在各自地区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

三、安徽吴氏的历史贡献

安徽吴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治贡献:安徽吴氏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吴少微在唐代官至左台监察御史,权倾一时;吴中复在宋代以“铁御史”著称,为官清廉正直;吴汉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子孙在东汉一朝封侠者达十多人。文化贡献:安徽吴氏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如全椒吴氏的吴敏梓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洛阳的吴雄家族是东汉时著名的法律世家,被誉为“三世法律名家”。吴应宾:明代学者、作家,安徽桐城人,字尚之,号观我。他深于性命之学,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主要著作有《中庸释论》十二卷、《大学古本释论》五卷等。吴兆洛:当代作家,安徽阜阳人,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戏剧、小说等150余篇(部),近100万字。其中小戏《万分之一》获得安徽省文艺调演一等奖,小说《赵赖五发愤》被多家报刊转载。吴瑞山:安徽六安人,开国少将。他性格豪爽,爱喝酒,但军事才能出众。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通信队队长、指导员、连长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十七旅副旅长。解放后,曾担任过福州军区和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吴宗先:安徽六安人,开国少将。他1932年参加红军,先后在六安独立团、皖西北独立第三师参加战斗。后编入红二十五军,在皖西北地区参加反敌第四次“围剿”的斗争。长征到达陕南后,参加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吴诚忠:安徽金寨人,开国少将。他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晋东南粉碎日军“九路围攻”战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河南省军区后勤部政委、许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吴式颖:当代教育史学家,安徽泾县人。他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后去前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学习。回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外国教育史、苏联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话》等。吴抗生:当代物理学家,安徽桐城人。他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从事低温物理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奖等。主要著作有《超导电性:第二类超导体与连接超导体》、《超导电性基本原理》等。吴伟陵:当代信息学家,安徽安庆市人。他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后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进修。曾担任北京电子学会信息专业学会委员,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著作有《信息处理导论》、《英汉信息论词汇》(主持修订)等。吴立本:当代摄影家,安徽怀宁县人。他早年在商店当学徒,后进入南京中央电影厂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编导等职务。主要作品有《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人民的胜利》等。吴华强:当代中医基础理论家,安徽肥东人。他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医多选题》(合著)、《医述校注》等。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