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伪史论的一点思考和本人澄清

乃澳聊历史 2024-08-23 02:15:34

最近有网友提到关于本人对华夏文明的看法以及对西方历史中伪史部分的观点,我在本篇文章中大概简单地聊一点。

首先,本人一直是对华夏文明推崇备至,这在我的前期作品有很多了解,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翻到最早的作品看,我们是华夏文明的子孙,生我养我的地方怎能不爱,但这不妨碍我也一同去研究和了解世界不同地方的历史和文明。

百年前我们的先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再一次打开格局,睁眼看世界,我们的伟人也通读古希腊、古罗马以及近代欧洲的许多历史名人的著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放下成见,先去了解不同的文明,这对我们来说更有益。

对华夏文明而言,我一直认为华夏文明自古以来都是独特而优越的。

从奴隶社会的历史阶段,作为农耕文明的华夏首先早于西方一千年进入封建社会,这在整个社会制度上就比欧洲文明先进一千年的时间。

当秦朝一统中国之时,欧洲仍处于蒙昧状态,除了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希腊人和拉丁人,今天主导欧洲社会发展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还被视为野蛮人的阶段。

即便被欧洲人推崇备至的古罗马帝国,此时也仍是奴隶社会的中央集权国家。

从公元前475年,古代中国的井田制瓦解,进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阶段;相比较而言,欧洲在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才开始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一个文明比另一个文明先进一个阶段,那么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几乎没有可比性。

也正因为如此,当有人拿古罗马帝国和汉朝进行比较时,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虽然历史有些时候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总体而言历史是螺旋向上发展的,因此,所有的文明最终都是向着更先进的文明迈进。

但是,我们华夏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这与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罗马不同,其在整个文明的所有角度都有截然不同的对比。

以古希腊这种海洋文明为特点,欧洲人擅长逻辑思维,因此不论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其文化的发展、包括哲学的特点都是以现实的个体映照社会文化。

而古代中国的文化特点和思维逻辑则截然相反,我们擅长以抽象的思维和理论来阐述和指导现实社会生活,因此,我们在古代中国的许多著作中能够发现很多哲理直通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更加深奥。

今天研究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首先就是体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

东方的古代中国文化是由难而易,一旦研究透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思想,那么世界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看起来就都很清晰了。

而西方文化则不同,他们往往从易而入难,入门容易但越研究越麻烦,最后也导致西方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指向是“技”的范畴。

当然,这不是说东方没有“技”,西方没有“道”,只是两者在发展上侧重点不同。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因此西方人和中国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但华夏文化难就难在入门,你看全世界真正读懂“道德经”、“易经”的人很少很少,懂一点点就可以指导社会生活了。

而相比起东方的哲学,西方的哲学读起来浅显易懂,他们往往一本书的哲学道理可能比不上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同时,东方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缺乏实质性的对“技”的推崇和应用,这也是明清以后西方科学技术发展逐渐超越东方文明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不能归咎于王朝,因为任何东方的王朝也都是受到东方文化中“道”的引领而行的,换哪一个都一样。

我们的华夏文明的社会还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概括到道家思想中,自封建制度确立后,我们一直都是“外儒内法,佛心道骨”,因此治理社会、法律制度、思想文化、艺术风格、传统习俗、技艺发展等等,都遵循“道德”规范,因此我们也是典型的道德型文明,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西方文明则不同,它将很多东西分的很清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哲学就是哲学,艺术就是艺术,法律就是法律。

这点也造就了欧洲人与我们的思维大不相同的特点,因此这么一个看似散乱社会需要什么来对其统一规范呢?

古典时期的欧洲通过制度进行内部统一,造就了古希腊-罗马的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等;中世纪时期通过宗教进行规范,这也成就了基督教,并造成了欧洲千年的黑暗;近代以后则借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迅速形成了契约精神,时至今日,你在欧洲生活可以看到,任何事物都被打上了契约的条款,它很明确。

但在东方的中国生活则不同,凡事离不开一个“道德”的约束,自古以来从未改变,因此我们也被视为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断层的。

而要说历史上欧洲文明最落后的阶段在哪个时期,我认为还是在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人面对的是从原本统一的古罗马时代,进入到了一个混乱不堪、毫无秩序的黑暗时代。

原本优越的拉丁人和希腊人在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灭亡后,纷纷逃到了远在地中海东岸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

原本的欧洲其他地区的权力出现真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纷纷自立门户,建立了新的王国,如法兰克、英格兰等等。

但是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那就是这些原本被罗马人视为野蛮人的欧洲北方民族,建立国家后却缺乏更加完善的制度、没有管理的经验,尤其他们大多缺乏像古罗马时期那样繁荣的文化基础,这便给了留在西欧的基督教罗马教廷一个发展的最佳时机。

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压迫和黑暗统治造就了西欧的落后和混乱,但基督教的教会学校也让原本处于野蛮阶段的欧洲日耳曼人等逐渐走进文明的舞台。

彼时的欧洲人向往东方,东学西渐之风尤盛,这与近代的西学东渐截然相反。

但是,我们说当时欧洲人称的东方并非单纯指古代中国,而是指欧洲以东的诸多文明,包括远在小亚细亚的拜占庭帝国、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等。

古代中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在封建时期,我们的瓷器、丝绸制品惊艳了世界文明。

但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我一直驳斥西方近代时期的西方文明中心论,但也不认为世界文明起源于东方。

我认为世界文明是多中心起源的,其不同的文明在远古时代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

历史并不是偶然的,我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关于“西方伪史论”的片面看法,我认为不论欧洲文明、亚洲文明、东方文明、北非文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美洲文明,甚至太平洋岛屿文明的发展都有着其各自的独特文化,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演变和不断完善的,这个从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种、肤色、样貌的变化也可以一窥端倪,我们总不能说五百年前一个文明还在“树上”采集野果,然后突然就二百多年就超越了世界文明,这根本不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东方古代由陶瓷、丝绸;古希腊则擅长雕塑;古罗马时期则以大型建筑为特点;古埃及有金字塔,中国也有长城和秦兵马俑;腓尼基人有着精湛的玻璃工艺;波斯人有着华丽的宝石装饰;阿拉伯人擅长贸易。

整个亚欧和北非文明实际上是自古以来便相互交流,即便远在美洲的看似孤立的大陆文明,也有来自北欧以及太平洋岛屿上的古代移民的痕迹。

欧洲文明在中世纪时期有着黑暗而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但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人一直努力向东方学习,不论来自拜占庭帝国的古希腊-罗马遗留,或者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思想和文化,还是更远的东方古印度和华夏的文化艺术,他们取之不竭。

正是如此,开放的交流心态和学习思潮是近代欧洲崛起的内在动力,如果欧洲人在中世纪时期保持着闭眼塞听的态度,那么再过一千年他们仍然落后于东方。

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可以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一旦将怀疑的态度无限放大化,就无法研究其他不了解的事物。

面对外来事物,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驳斥,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先去了解。就像读书一样,一本书你拿过来还没读,就先入为主对开头一通品评论足,甚至提出各种质疑和不合理的猜想,那么给你再多的书籍你也一个字都看不下去。

怀疑的思维无限大的时候,一切的交流和学习都将停滞。

·以史为鉴,读史有感,欢迎交流!

谢谢品鉴!

感谢收藏、点赞、分享、关注、转发!

看图、读书、听历史,文章有点长,如果读累了可以点击右上方的“耳机”按钮,听书也很放松!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