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15日,北京怀仁堂内人声鼎沸,1135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妇女代表们相聚在这里,激动地等待着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就在全国民主妇联副主席许广平走上讲台后,台下原本聒噪的众人当即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静静等待着她的讲话。
见大家都努力克制着心中欢喜的情绪,一个个露出翘首以盼的模样,许广平莞尔一笑,紧接着便宣布了一个更加令人激动的喜讯。
只见她清了清嗓子,环视着众人说道:“在此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始之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同志也将来到会场和大家见面”。
闻听此言,台下再次沸腾起来。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不可置信的喜悦之色,她们摆动着双手,口中高呼着毛主席的名字,已经激动到无以言表的境地。
等待了不长的时间,毛主席终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礼堂内,并亲切地和周围的人们打着招呼。
然而,就当毛主席走向人群,准备和每一位妇女代表握手的时候,却突然停住了脚步。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前方一名40岁出头的妇女身上,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而毛主席刚刚走进礼堂的时候,这名妇女也一直关注着他,目光自始至终也没有离开过伟人。
沉默了许久之后,毛主席这才向前走了几步,轻声呢喃道:“阿曾……你什么时候来的北京?为什么不来看我啊……”
话音刚落,毛主席的眼眶便红润起来,而那名被称呼为“阿曾”的妇女,也赶紧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这名妇女究竟是何人?她与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既然她与毛主席相识,为何来到北京之后、却不与故人见面呢?
原来,此人名叫曾宪植,身份极为显赫。
她不仅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后代,更是叶剑英元帅昔日的妻子。
11910年,曾宪植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
她的父亲名叫曾昭和,祖父为曾广江,而曾广江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荃,也就是曾国藩的亲弟弟。
《曾国藩家书》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其中有一句话便表露了曾国藩的心声。
“吾不愿世代富贵,但愿后人代代出秀才”。
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于后代子孙们的教育十分重视,也正因这一点,曾宪植这一代的兄弟姐妹们也大多考入名校,继承先祖们的遗愿。
1923年,刚满13岁的曾宪植便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
虽然她年纪尚小,但成绩却尤为突出,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名列前茅。而且曾宪植面容姣好、长得亭亭玉立,更是受到无数人的追捧,没过多久便被大家冠以“才女”的头衔。
当时,徐特立担任师范学校校长,他对于德才兼备的曾宪植也十分看重,时常对她的学业提出指点。
1927年初,徐特立加入了共产党,受到他的熏陶,年仅17岁的曾宪植也接触了许多共产主义思想,对于革命生活也萌生出浓厚的向往之情。
一次课后,徐特立专门找到曾宪植,向她询问道:“你不是一直想成为革命的一员吗?现在有个机会,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闻听此言,曾宪植立马瞪大了眼睛,止不住地点头说道:“老师,我当然愿意了,你快告诉我是什么机会嘛”。
原来,当时国共两党联合创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设了一个女学员班,徐特立从同志们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曾宪植。
这个女娃娃年纪虽然不大,但是聪明伶俐、又能够吃苦,很显然是个不错的人选。
于是,在徐特立的推荐下,曾宪植进入了军事政治学校,开始踏上革命道路。
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就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之后,蒋介石竟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宣告破裂。随着大量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被捕,全国革命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此时,曾宪植面临着极为艰难的抉择,究竟是继续坚持革命道路,还是选择远离纷争、重新回归平静的生活。
在一番思想斗争之下,她最终选择了前者,毅然决然地在最危险的关头、选择加入共产党,并赶往上海参加地下工作。
21928年的春天,对于曾宪植来说绝对是能够一生铭记的时刻,她奉组织上的命令进入华南大学学习,偶然结识了刚刚领导广州起义的叶剑英。
此时,年仅30岁出头的叶剑英元帅担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可以称得上是青年才俊、初露锋芒,这也使曾宪植被这位英雄一般的人物深深吸引。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短暂相处之后,有着共同革命理想二人定下终身,结为革命伉俪。
然而,婚后的甜蜜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这对新人便要分隔两地、承受相思之苦。
转眼之间来到冬季,根据组织上的决定,派遣叶剑英元帅前往苏联留学,而曾宪植作为妻子、也可以跟随丈夫一同前往苏联。
可是,就在临近出发的前几天,上级却突然发来电报,称赴苏人数超额,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有人留下来。
可是究竟把谁留下呢?这个决定自然十分艰难。
就在众人两难之际,曾宪植主动找到了丈夫,颇为不舍地说道:“我一连想了几天,还是决定不去苏联了,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吧”。
看着妻子略微发肿的眼眶,叶帅明白,她下定这个决心究竟有多么痛苦。
但眼下革命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红军队伍的领导者之一,叶帅又怎能在这紧要关头顾及太多的儿女私情呢?
沉默许久后,叶帅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
1929年5月,曾宪植和同志们组织华南大学的同学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对反动派政府的独裁统治予以抨击。
就在她四处张贴标语的时候,一小队军警突然从一旁的小胡同里冲了出来,将她团团围住。
为首的那名长官看到她手中那一摞厚厚的宣传报之后,不禁阴险地笑道:“活该我们兄弟们立功,今儿个还真抓了个共党”。
话刚说完,那名长官一挥手,其余的几名军警便一拥而上,将曾宪植绑了起来。
眼看自己已无处可逃,曾宪植索性高声呐喊道:“打倒独裁政府,誓要革命到底!”
在监狱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反动派的军警、特务们时不时前来提审,得不到他们想要的情报,必然免不了严刑拷打。
曾宪植虽然是不到20岁的小姑娘,但在面临拷打时却能咬紧牙关,毫不泄露任何组织上的信息,也绝不为了金钱名利做叛徒。
不久之后,上海地下党组织得知了曾宪植被捕的消息,周恩来当即指示要尽最大努力营救。
等到她被同志们解救出来的时候,全身伤痕累累,甚至连走路都极为困难。
为此,组织上决定将她送到日本。一方面,曾宪植的身份已经暴露,前往日本可以躲避反动派的追捕;另一方面,她也可以在日本一边疗养身体、一边学习。
就这样,曾宪植在日本待了8年之久,直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她才接到组织上的命令回国。
然而,等到抵达延安之后,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
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由于信息的不通畅,夫妻二人都得不到对方的任何消息,叶帅甚至以为,妻子已经在革命中牺牲。
等到曾宪植再次见到心心念念的丈夫时,才发现对方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虽然心中有万分不舍,但她并没有任何憎恨的情绪,反倒是在心中默默祝福着他。
3抗日战争时期,曾宪植进入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担任地下交通联络员,一次又一次为前线部队和后方指挥所传递重要的情报。
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她又成为邓颖超的助手,并且担任中共南方局妇女组组长,参与领导党的妇女工作。
而随着后来我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全国解放近在眼前,于是在1949年初,中央决定召开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而筹备此次大会的任务、便落在了曾宪植的身上。
经过曾宪植的不懈努力,一个多月后,这场中国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盛大会议完美收官。
也就是在这场会议之后,中华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蔡畅担任主席,邓颖超、许广平、李德全任副主席,而曾宪植则被推选为副秘书长。
直到1953年,中央决定召开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毛主席对此极为重视,甚至在4月15日会议开始的那天,亲自赶到怀仁堂。
当时,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891人,列席代表有244人,如此众多的人员齐聚怀仁堂显得格外热闹。
而当身为妇联副主席的许广平宣布,毛主席正在赶来的路上时,礼堂内当即人声鼎沸起来。
要知道,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人们心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也正是在这位伟大领袖的带领下,全中国才迎来解放、老百姓才真正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一位参会者脸上都挂着激动的神情,翘首以盼伟人的到来。
大概过了20分钟后,毛主席终于走进了会场,在热烈的欢呼声中与众人一一握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发现了身处人群之中的曾宪植,脸色不由得一怔。
在确认对方确实是曾宪植之后,他才颇有些幽怨地说道:“阿曾……你什么时候来的北京?为什么不来看我啊……”
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岁月中,毛主席早已与曾宪植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由于曾宪植比毛主席小17岁,所以伟人一直将她当成自己的晚辈来看待,平时见面时也习惯性地称呼她为“阿曾”。
而且,鲜为人知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正是曾宪植搀扶着毛主席,一步一个台阶走上天安门城楼。在整个典礼上,也一直陪伴在伟人的身边。
而现如今,听到毛主席的问话,曾宪植赶紧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主席,您的工作太忙,我怕打扰您”。
闻听此言,毛主席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幽默地说道:“这才几年不见,你的白头发怎么这么多了,以后该叫你‘老曾’喽”。
一番寒暄之后,曾宪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毛主席,向其他妇女代表们一一握手,就像当初的开国大典一样,陪伴在毛主席的身旁。
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曾宪植一直奔走在妇女工作的最前列,先后担任全国妇联秘书长、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等职务。
1989年10月11日,已经79岁高龄的她因病去世,中央的领导们得知这个噩耗,纷纷表达了惋惜之情,并且特意在追悼会上送去了一副挽联。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若沧海;
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贯长虹。”
这短短的62字,是曾宪植的一生写照,也是对她最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