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一家人睡在一个蒙古包里,新婚夫妇怎么办?当地人道出了实情

浩漫玩转趣事 2025-01-14 15:16:48

游牧民族为了在蒙古草原上更好地生活,聪明的祖先发明了蒙古包,类似于帐篷一样的房子,可以随时做好迁徙的准备。

不过问题来了,蒙古包全部都是开间设计,需要一家人住在一起,如果恰好碰上家里有新婚夫妇,大家又该怎么生活,才能避开尴尬呢?

一、蒙古包的结构功能

蒙古包,又称作“毡房”,是独属于蒙古族牧民的房屋。

过去的几百年,蒙古族同胞都以游牧为生,他们要在一望无际地草原上放牧,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选择更适合牛羊生活的地方。

很多人以为草原四季常青,那就大错特错了!一年有四季,草原的植被也会根据季节特点变化,牧民需要追赶着绿植生存。

正因如此他们需要跟着牛羊四处漂泊。

传统的木架房屋虽说在安全性和保暖性方面更好一些,但造价成本比较高,而且无法满足移动的需求。

要知道游牧民族搬家的次数连他们自己都不确定,要是再斥巨资建造木架房屋,他们着实有些不舍得。

最难以接受的是,这些斥巨资建好的房屋搬不走,损失巨大的财产不说,还要把家“丢”掉,肯定行不通。

于是蒙古族的祖先发明了蒙古包,它不仅可以随意移动,而且特别结实。

蒙古包以木杆为骨架,用羊毛毡做顶,形成一个圆顶结构,既方便搭建拆卸,又能抵抗草原上的风雨和严寒。

圆顶的设计真的很巧妙,就算是面对恶劣的天气,也不用担心蒙古包被破坏,内里永远都是亮堂宽敞。

搭建蒙古包的时候觉得特别简单,可实际上蒙古包的设计和制作并不简单,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良之后才形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蒙古包。

草原风大,要考虑到蒙古包的防风性,在大风天气下不会被吹散、刮走。还得要考虑蒙古包的舒适性,通风、采光一样都不能差。

走进蒙古包,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内部通常被分为两个区域:

靠近门口的区域属于生活区,这里设有炉灶、餐具和储物架。

远离门口的位置,则属于休息区,那里铺设着柔软的垫子,可供家人睡觉和休息。

蒙古包外面看起来简简单单,实则内里五脏俱全,所有的物品都被归类摆放,看起来格外地漂亮。

蒙古包对于牧民来说,不仅仅是他们的住所,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搬家的时候,只需要把蒙古包一收就能轻松上路;到了新的地方,重新把蒙古包搭建一遍,就又有一个舒服的小家。

不可否认,蒙古包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对于注重隐私的汉人来说,“大通铺”的设计,着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尤其是新婚夫妇,倘若一家人住在一起,该如何生活呢?

二、新婚夫妇的居住安排

在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中,新婚夫妇在婚后,也会继续与长辈同住。

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成员需要相互尊重,共同照顾牲畜、管理家务。

至于如何生活,生活在当地的游牧人给出了答案:

过去经济比较落后,条件允许的家庭,会在新婚夫妻刚结婚的那段时间,给他们搭建一个小型的蒙古包,也称之为“分包”。

相较于大的蒙古包来说,“分包”的设计和布局就比较简单,仅用来满足白天休息和晚上睡觉。

目的当然是给新婚夫妻提供更私密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在独属于自己的“分包”里,过着幸福的二人生活。

白天新婚夫妻会在长辈的大蒙古包里做饭、用餐;晚上就回自己的“分包”里睡觉,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然要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就只能委屈新婚夫妇暂时和长辈住在一起。

考虑到新婚夫妻的实际情况,长辈们也会在有限的蒙古包中,给他们提供一片单独的区域。

用屏风或帘子隔开一个小角落,作为新婚夫妻的“秘密基地”。晚上休息的时候,帮他们铺上柔软的被褥就可以。

对于新婚夫妇来说,蒙古包的空间可能有限,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浪漫。

他们也会在休息区精心布置自己的小天地,挂上喜欢的装饰物,摆上私人用品,营造出独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私密空间。

好在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新婚夫妇再也不用为婚后如何居住发愁了。

早在孩子结婚前,父母就已经准备好新建蒙古包需要的所有材料,就等着结婚时为他们搭建更漂亮的蒙古包。

这一点其实和现在大多数的汉族父母一样,会在儿女婚前为他们准备好房子,解决孩子的后顾之忧。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家里来客人,蒙古人该怎么接待呢?

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蒙古包,就和我们家里的房间一样。

那些备用的蒙古包可以变成“客房”,用来招待前来做客的亲朋好友;甚至,还可以用来出租收取租金。

很多人担心的待客吃饭问题,同样不会出现在蒙古包身上,它的包容性超乎大家的想象。

有幸去过蒙古包的朋友,都会被它的内部设计“惊”到:实在太大了!

普通的三室一厅,若是碰上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走访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拥挤,招待七八个朋友都有些局促。

若是住在蒙古包,那这样的问题就不叫问题,哪怕一二十人在蒙古包用餐,空间还是特别充足。

就算没有去过蒙古包,相信也从一些影视资料中看到过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会在蒙古包中专门留出一片区域,摆上长长的桌子来招待客人。

三、独属于游牧民族的习俗

蒙古包和游牧生活,只是蒙古游牧民族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

其实他们的生活远比大家想象得要充实,直到现在蒙古族还保留着很多独属于他们的传统习俗。

出了蒙古大草原这片区域,就再也看不到这些传统习俗,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慕名参加。

第一个:祝寿习俗

尊老爱幼,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真正把这个美德发扬光大的,还得数蒙古族。

他们会从小教导子女尊重家里的长辈和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对长者毕恭毕敬,在重要的场合或特殊的日子,向长辈敬献礼物。

祝寿是蒙古族为老人举行的一种重要的礼仪庆典。

在老人六十、七十、八十和九十岁这样重要的年龄节点时,家里的亲朋好友都会齐聚一堂,向老人敬酒、送礼品、献哈达,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祝福。

和汉族人的过生日相比,蒙古族的祝寿习俗会更隆重,一直保留着最传统的习俗,未曾改变。

在蒙古族人心中,家里的老人就是“定海神针”,只有老人健康长寿,子女们才能更有福气,未来的生活才会越过越顺。

第二个:那达慕大会

夏季的蒙古草原特别热闹,因为会在这里举行为其数天的那达慕大会。

对于所有的蒙古族来说,这是一个展现他们勇敢、智慧和技艺的节日,哪怕身在外地也会赶回家参加。

那达慕大会有很多蒙古族传统的文化项目,摔跤、赛马、射箭……这些传统的竞技活动,在旁人看来难度很大,可却是蒙古族人从小刻在骨子里的印记。

这三项被称为“男儿三艺”,是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的三项技能。

过去蒙古族生活的区域并不安稳,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不被外族侵犯。

有幸看过那达慕大会的朋友,一定会被活动现场勇敢的蒙古族人感动,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好像从来不会认输一样。

第三个:马奶节

蒙古族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民族,他们会在农历七月或者八月的时候,专门庆祝马奶丰收。

他们知道,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得益于放养的牛羊和马匹,当然要花时间庆祝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活。

表面看来,是蒙古族人民在表达对马的热爱之情,可实际上是他们在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在马奶节期间,蒙古族人民会欢聚一堂,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来自草原的甘甜马奶,用各种各样丰富的方式庆祝。

如此重大的节日,他们也会虔诚地祈祷祭祀,希望祖先和神灵能够保佑,让来年的生活五谷丰登。

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蒙古族人民,哪怕是和长辈一起住在蒙古包中,他们也会在平淡的生活里寻找快乐,绝对不会内耗。

时代在进步,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也在进步,大家担心的新婚夫妻住宿问题早已经被解决,只不过他们依旧保持着过去的生活习惯罢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小盖纪实 2024.08.17 《蒙古一家人睡在一个蒙古包里,新婚夫妇怎么办?当地人道出了实情》

安东尹刚 2024.10.06 《蒙古一家人睡在一个蒙古包里,新婚夫妇怎么办?当地人道出了实情》

8点财经社 2024.05.05 《蒙古一家人睡在一个蒙古包里,新婚夫妇怎么办?当地人道出了实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