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于天下无负,群臣皆知之乎?武则天震怒之后是怎么骂人的?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2-29 18:39:50

608 年 4 月到 9 月之间,平定徐敬业叛乱的过程中,裴炎因为评叛不积极,对太后有怨言,还要求太后扶持睿宗复位。这些言行,就使得武则天对他非常不满。

裴炎也意识到了这种矛盾和斗争。某种程度上,他本来就可能跟徐敬业有某种关联。裴炎就被卷入了所谓的谋反案件当中。

所以,在平定徐敬业叛乱以后,裴炎也被抓了起来,作为参与谋反的高层官员,在洛阳斩首示众。同时还杀了一位在前线回来的将军程务挺,他是裴炎提拔支持培养的人,是当时在军队当中威望最高的人。平定了徐敬业,杀掉了裴炎和程务挺,这个时候,武则天召集群臣开展了一次训话。

武则天就在这一顿怒斥群臣的谈话当中,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倾诉了出来。

武则天心想,你们凭什么造反?

她首先就开问了:“朕于天下无负,群臣皆知之乎?”

我根本没有辜负你们任何人,不管是公卿大臣还是天下百姓,我为什么可以这么说?我没有辜负你们这些全体官员,也没有辜负天下百姓。你们扪心自问,我协助先皇唐高宗治理朝政几十年,你们哪一位的官位,甚至你们父辈的官位,不是老娘给安排的?

再说天下百姓,几十年来协助先皇唐高宗,我调整政策,改革制度,休养生息,整个经济高速发展,天下百姓是“朕长养之”,这个政策是我协助先皇出台的。从《姓氏录》到泛阶,到逃户政策的调整,直到后来我建言十二事的这一套措施,我们迎来了一个天下太平,你们有什么理由造我的反?

好,你们要造反也行,你们自己掂量掂量,我们镇压的这三个人,你们有人能跟他们比吗?

如果要摆资格,受遗老臣“倔强难治”,有比裴炎更厉害的吗?至于讲出身,“将门贵种,纠集(合)亡命,一呼百应“,能够拉起一支队伍来跟我作对的人,有超过徐敬业这个条件的人吗?

再说,你们手上要有兵权,在军队当中有威望,能打胜仗的人,有超过程务挺的人吗?

这三个人,武则天说都是人杰,他们“不利于朕,朕戮之”,全杀头了。你们掂量掂量,如果你们根本没有这三位这样的本事和资格,那你们就不如洗心革面,“悉心事朕”,不要想着什么造反了。

群臣一片趴下,为太后所慑,群呼,我们不敢(造反)了。就把所有有野心的人,在政局变动当中,可能有一些非分之想的人全部给驯服了。

所以武则天的这一顿责骂,一种怒斥,实际上是把她心中积压的这些情绪,全部给倒出来了。因为这些儿子也太不争气了,那我凭什么要挑这副担子呢?武则天这个时已经 60 多岁了,他比唐高宗大三岁啊,年过花甲的人,我还来挑这副担子?我挑这副担子是为百姓挑的,

先帝以天下托顾于朕,朕知爱百姓而不知爱身。

我要把这副担子再接起来,我想这是武则天和裴炎的一个根本的区别,裴炎关心的是在唐高宗交给他的那个格局当中,继续保留自己的位置,托孤的顾命大臣,他关注的是自身的权利和地位。而武则天关心的是天下的大事,是苍生百姓的未来。

武则天训斥群臣的这一段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里面留下的。很有意思的是,这种话就有点泼妇骂街的意味,这种话呢不符合司马光对一个帝王的理解。

所以他就在《考异》当中写了一段话,说:“恐武后亦不至轻浅如此,今不取。”

司马光的意思是说啊,这个武则天也是个当皇帝的人,不至于像泼妇在大街上骂娘,说这些都是老娘给的,有资格跟老娘作对吗?就不至于轻浮浅薄如此。

所以呢,他在《资治通鉴》的正文里面就没有用这一段话,不把它写进正史当中。可是如果司马光不相信这段话的话,他为什么偏要留下个线索在那里呢?

某种程度上,笔者觉得司马光真的是非常聪明。

他就说正文里面我不写,但是这个辞令、故事的线索,我给你留下来了。在司马光的理解当中,这很符合武则天那个时候的情绪和她的抱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