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有三怕”,“人死忌讳三六九,葬后又怕三个七”这不仅是对丧事期间可能出现的种种担忧的概括,也反映了农村人对于逝者的尊重、对家族荣誉的维护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坚守。那么,“白事有三怕”究竟是指哪三怕?“人死忌讳三六九,葬后又怕三个七”指哪三怕?这两句俗语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白事有三怕”第一怕,怕天气突变
农村白事大多会持续三天,有些甚至会更长,比如五天,或者是一周的时间。从入殓到出殡,一系列仪式都在户外或临时搭建的灵棚中进行。若是遇上恶劣天气,比如暴雨倾盆、狂风呼啸,整个葬礼的安排都会被打乱。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同时还要增加开支。而且,道路泥泞不堪,前来吊唁的宾客行路艰难,甚至可能因此延误重要仪式的时间。在传统观念里,恶劣天气还被视为不祥之兆,仿佛逝者的离去都得不到老天的眷顾,这种心理上的阴影会笼罩在每一个参与葬礼的人心头。
尤其在农历的六月份,这种担忧更为强烈。因为六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在人去世后,遗体需要停丧几天。然而,在高温下,遗体很快就会发臭,尤其是在夏季,这就会导致很多的麻烦。同时,夏季也是气候最容易发生突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大的暴雨。记得村里有位老人去世时,原本预定好的出殡日期,却突然遭遇了罕见的暴雨。可是既定的安葬的时间是不能错过的,因此即便是下暴雨,也要出殡。灵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送葬队伍也是狼狈不堪,家属们在雨中悲痛万分,那场景至今让人难忘。
第二怕,怕做事不合习俗,从而被村民非议
农村的白事习俗传承已久,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范。从停灵的方位、守灵的规矩,到祭品的种类与数量、出殡的时辰与路线等等,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被视为对逝者的不敬,引发村里人的议论纷纷。对于主家来说,他们本就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还要时刻担心是否遵循了所有习俗,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比如,在出殡的时辰选择上,就有着诸多讲究。按照习俗,出殡的时间要避开一些被认为不吉利的时辰,比如正午时分,因为正午阳光强烈,被认为会灼伤逝者的灵魂。此外,出殡的路线也要精心规划,不能走回头路,寓意着逝者要一路走好,不再回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路况、天气等,有时很难完全按照习俗来安排。这时,主家就会面临两难的选择:是坚持习俗,还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一旦选择不当,就可能引发村民的非议和不满。
第三怕,怕有人来闹事,或者是主家与宾客发生矛盾
白事期间,主家要接待众多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人多事杂,难免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有时可能因为饭菜安排不合口味、住宿条件有限,或者是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导致宾客心生不满。而这种不满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曾经有一户人家办白喜事,因为在宴席上座位安排不当,引起了两位亲戚的争执,最后闹得不可开交。原本悲伤肃穆的葬礼变得混乱嘈杂,引来了很多村民看热闹,大家也是议论纷纷。而这也让主家在中间左右为难,既伤心又很无奈。对于主家而言,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最希望的就是一切顺利,能够让逝者安详地离去,让葬礼圆满结束。然而,一旦与宾客产生矛盾,不仅会破坏葬礼的氛围,还可能让主家陷入更加难堪和痛苦的境地。
其实,“白事有三怕”不仅反映了农村人在丧事期间的种种担忧,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这些习俗虽然繁琐,但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情感。比如,在出殡时,儿子要抱着逝者的遗像走在最前面,寓意着逝者将永远活在亲人的心中;在葬礼结束后,家人要在坟前烧纸钱、放鞭炮,以此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这些习俗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承载着农村人对于生命、死亡和家族情感的深刻理解。
二、“人死忌讳三六九,葬后又怕三个七”除了“白事有三怕”之外,农村还有很多与丧事相关的俗语和习俗。比如“人死忌讳三六九,葬后又怕三个七”。这句俗语的前半句指的是一个自然月里带三、六、九的日子,总共就9天,分别是3号、13号、23号;6号、16号、26号;9号、19号、29号。在古代,三六九被认为是吉利数字,但对于阴间的逝者而言,就是凶兆了。而后半句中的“三个七”则分别指初七、十七和二十七。人死后,“头七”很重要,按照习俗,还得“烧七”。在“烧七”仪式中,亲朋好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祭奠和追思逝去的亲人。之所以会“怕”,也是担心逝者会在这几个日子里触犯阴间的忌讳,从而遭到责罚。这不仅对逝者来说是一大不幸,也是不孝的体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也在逐渐改变。比如现在农村也开始提倡火葬,一些繁琐的仪式也被简化。但无论如何改变,“白事有三怕”这句俗语所反映出的农村人对于逝者的尊重、对家族荣誉的维护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坚守,都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这些习俗和观念已经深深融入了农村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白事有三怕”这句俗语不仅是对农村丧葬习俗的生动概括,也是农村人对于生命、死亡和家族情感的深刻理解。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人在丧事期间的种种担忧和不易,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尊重传统、关爱家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