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优势杂草介绍(一)
稗 草
稗草,又称稗、稗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其实和它记载的时期有关。稗子最早记载于春秋末期,稗在当时已经不再是主要粮食作物,相反因为它口感差、米质差、难脱粒等原因,导致它成为粮食作物中地位最低下的农作物,故称之为稗。《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稗乃禾之卑贱者也,故字从卑”。
稗原产欧洲和印度,分布于世界61个国家,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多生于温暖区域,常见于沼泽地、沟边及水稻田中。
稗为常见田间杂草,也是世界上重点研究防除的一类恶性杂草,稗草以杂草群落优势种或亚优势种群的竞争势大量夺取大田中的环境资源,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导致减产。 是白术主要杂草,以其数量庞大,生长迅速,稍不注意就能形成草荒。
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P. Beauv.)是禾本科稗属一年生植物。秆高50-150出苗,光滑无毛,基部倾斜或膝曲。稗叶鞘疏松裹秆,平滑无毛,下部者长于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缺;叶片扁平,线形,长10-40cm,宽0.25-2cm,无毛,边缘粗糙。稗为圆锥花序直立,近尖塔形,长6-20厘米;主轴具棱,粗糙或具疣基长刺毛;分枝斜上举或贴向主轴,有时再分小枝;稗穗轴粗糙或生疣基长刺毛;小穗卵形,长0.3-0.4cm,脉上密被疣基刺毛,具短柄或近无柄,密集在穗轴的一侧;第一颖三角形,长为小穗的1/3-1/2,具3-5脉,脉上具疣基毛,基部包卷小穗,先端尖;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先端渐尖或具小尖头,具5脉,脉上具疣基毛。第一小花通常中性,其外稃草质,上部具7脉,脉上具疣基刺毛,顶端延伸成一粗壮的芒,芒长0.5-3厘米,内稃薄膜质,狭窄,具2脊;第二外稃椭圆形,平滑,光亮,成熟后变硬,顶端具小尖头,尖头上有一圈细毛,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但内稃顶端露出。花期6-7月,果期7-8月。
稗
小旱稗
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P. Beauv. var. austrojaponensis Ohwi)该种与稗区别为植株高20~40厘米;叶片宽2~5毫米。圆锥花序较狭窄而细弱;小穗长7.5~3毫米,常带紫色,脉上无疣基毛,但疏被硬刺毛,无芒或具短芒。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多生于沟边或草地上。
短芒稗
短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P. Beauv. var.breviseta (Doell) Neilr.)该种与稗主要区别为植株高30~70厘米;叶片长8~15厘米,宽4~6毫米。圆锥花序较狭窄,长8~10厘米;小穗卵形,绿色,长约3毫米,脉上疏被短硬毛,顶端具小尖头或具短芒,芒长通常不超过0.5厘米。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布于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和热带非洲地区。生于草地上。
细叶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P. Beauv. var. praticola Ohwi)该种与稗主要区别为植株高20~70厘米,基部带紫色;叶片宽4~10毫米;小穗长2.5~3毫米,无芒或具极短芒,脉上具疣基毛或刺毛。分布于中国河北、安徽、江苏、湖北、台湾、贵州、广西及云南;日本琉球也有分布。多生于路边草丛中。
西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P. Beauv. var. zelayensis (Kunth) Hitchc.)主要特征为秆高50~75厘米;叶片长5~20毫米,宽4~12毫米;圆锥花序直立,长11~19厘米,分枝上不再分枝;小穗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顶端具小尖头而无芒,脉上无疣基毛,但疏生硬刺毛。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西北、华南及西南各省区;美洲也有分布。多生于水边或稻田中。
无芒稗
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P. Beauv. var.mitis (Pursh) Peterm.)主要特征为秆高50~120厘米,直立,粗壮;叶片长20~30厘米,宽6~12毫米。圆锥花序直立,长10~20厘米,分枝斜上举而开展,常再分枝;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无芒或具极短芒,芒长常不超过0.5毫米,脉上被疣基硬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及华南等省区;全世界温暖地区均有分布。多生于水边或路边草地上。
白术地稗草主要通过播后苗前化学药剂封闭剂进行防除。白术生长期间孳生的稗草可以用精奎、高盖、烯草酮等选择性除草剂在幼苗期进行防除。这些药物对白术生长影响不大。
稗草的防治要点和关键点是早防治,四叶以后防治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