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民生综合体?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3-11-30 11:00:33

12月上旬,宋江苑社区民生综合体即将迎来试营业。

翠苑三区39岁的王仲珍很开心,走走3分钟就能到,相当于就建在“家门口”。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周末找个带娃的好去处,是挺让大人头疼的。在民生综合体里,有同一个小区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还蛮好的。”综合体里还有健身房,这是王仲珍最爱的。她是注重身材管理的人,每周都要去健身房。

家门口的民生综合体,是她能“放手带娃”的好地方。

社区是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民生综合体,便是“社区服务集成者”,也是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破题之法。

一个综合体

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宋江苑在余杭塘河畔,2020年前归属于翠苑三区。

宋江苑社区民生综合体有两幢,分别位于翠苑三区31幢(庆隆路路段)和66幢(翠苑三区内),总建设面积约1000平方米。

综合体内设有便民办事大厅、舞蹈房、和事佬调解室、“小哥”驿站、婴幼儿成长驿站、党群活动室暨市民讲堂、圆桌会政协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多功能分区。

民生综合体,不仅是社区服务的场地,也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

这两天,虽然宋江苑社区民生综合体还没有正式开门迎客,但部分场所已经在试营业了。

乒乓球室已经对外开放,时间为早上8点至晚上8点。室内设有两张乒乓球台,空调、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

“室外乒乓球桌倒是多的,但我还是喜欢来这里打。现在天冷了,在小区里打不是容易感冒嘛。这里的设施都是新的,还齐全。”民生综合体里的乒乓球室,以后会是陈大哥常光顾的地方。

由于场地原因,宋江苑社区一直未能设置室内乒乓球场地,所以在综合体建设之初,社区就规划了室内活动室,并申请了乒乓球台。

“自乒乓球室建成后,几乎每天都爆满,来打球的居民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这也正说明,老百姓是有这个需求的。”宋江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民生综合体建成后,满足了居民对生活文化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是有幸福感的。”

和乒乓球室一起开放的,还有党群活动室暨市民讲堂。目前,市民讲堂里已经办了十多场活动,包括健康讲座、手工制作、传统文化传播等,也都是居民喜闻乐见的。

宋江苑社区民生综合体里的市民讲堂可同时容纳60多人,是之前场地的3倍。

走进翠苑三区31幢综合体一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婴幼儿成长驿站,设有儿童之家、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基地、家长学校、妇女维权站、心理健康室等活动空间。

这是一个集妇女教育培训、儿童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民生服务场地。

宋江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心理健康室”将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辖区妇女儿童提供多形式的心理关爱服务,包括婚姻家庭辅导、儿童心理疏导、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

民生综合体还设置了“颐养”多功能服务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专为老年人群服务的场所,进一步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民生服务综合体将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让民生服务有温度、有个性。”宋江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这也正是民生综合体吸引人的地方。

什么样的民生综合体才受欢迎?

社区服务场所其实并不少见,但大多功能分散,且在不同的地方,居民来回往返,费时又费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湖区才在2021年提出建设民生综合体,就是为了破解民生服务点位少、功能缺、管理弱的痛点,打造“10分钟民生服务圈”。

民生综合体相当于是多个社区服务场所的“组合版”,涵盖助老、健康、教育、治理、生活等多个服务空间。也就是说,居民只要打开一扇门,走进一栋楼,就能享受全周期、全链条的民生服务。

综合体里安排哪些服务,也都听居民的。毕竟,盘出来建民生综合体的楼,都在好地段。当然,也怕建成后,居民不常来,就成了闲置的空间。

建设民生综合体前,西湖区11个镇街就通过“民意小圆桌”“民生圆桌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听取了多方意见建议,先后召开了56次民生圆桌会、议事会,收到了860多条意见,才确定了助老、健康、教育等“7+X”的服务空间。

如何让居民成为“民生综合体”的常客?

居民的需求听起来五花八门,其实很简单,民生需求能在“家门口”就能被满足。

这也为服务资源提出了要求:场地要就近可及、服务内容要多元、服务项目要实惠。这是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解题之法。

只有就近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才能让民生综合体“活起来”,真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明星空间”。只有提高民生综合体建设的精准度,才能让民生综合体真正建成居民喜欢来、愿意留下来的地方。

目前,西湖区已经累计建成58个民生综合体,实现镇街全覆盖,相邻服务设施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0米。

杭州新发布的“十大攀登行动”也明确,要高水平打造城乡社区民生幸福共同体,全面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

这几年,杭州的各个镇街也都在尝试“服务集成,惠及群众”。

比如,余杭区闲林街道就打造的“集成式党群服务中心”,就整合了暖流之家、妇儿驿站、“聚贤里”直播间、创客空间、老年食堂、居养中心、林下小芽托育中心、草根文化展厅等功能区。

显然,老百姓需要一个会做加法的民生综合体,在家门口,把各种民生服务都加进来。

这就要求政府推动社区民生服务从“碎片化、低水平”向“集约化、高效化”转变,通过集成空间场地,优化整合民生公共服务资源,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推动民生服务综合集成、优质共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