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恂,字良夫,魏国名臣王朗之孙,王肃之子。他自幼聪颖过人,通晓文章义理,学识渊博,堪称一代才子。
公元256年,王恂的父亲王肃离世,按照当时的世袭制度,本应由王恂的兄长王恽继承兰陵侯爵位。然而,王恽英年早逝,且没有留下子嗣,导致封国被撤销。公元263年,朝廷念及王恂家族功勋,于是封王恂为兰陵侯。次年,朝廷推行五等爵制,考虑到王肃在前朝的卓越贡献,于是将王恂改封为氶县子。
王恂在朝中以忠诚正直著称。经过屡次升迁,王恂最终被任命为河南尹,负责管理河南地区的政务。在任河南尹期间,王恂十分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他设立了二学,即两个官方的教育机构,用于培养和选拔人才。这两所学府主要是为了推广儒家经典教育,王恂尊崇儒家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些经典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于培养具有儒家思想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王恂通过这些举措提高了当地的文化水平,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者。
王恂在为官期间清廉自守,不受贿赂。鬲县令袁毅曾试图贿赂王恂,送他骏马,但王恂坚决拒绝,后来,袁毅的腐败行为被揭露,所有曾经接受过他贿赂的官员都遭到了废黜,而王恂因其清廉而免受牵连,更赢得了朝野的尊敬。
在曹魏时期,公卿以下的官员被赐予不同数量的租牛客户,这导致了一些官员和权贵为了逃避劳役,大量募客,家中仆从动辄上百人。同时,太原诸部也将匈奴胡人作为田客,有的家庭竟多达数千人。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加剧了阶级矛盾。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为了整顿社会秩序,下诏严禁募客。王恂在执行时表现得非常严格和峻厉,他治理的地方没有人敢违反禁令。
公元278年,王恂去世,他的生前贡献被追赠车骑将军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