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技术专利对比:美国占10%,欧盟占13.6%,中国呢?

七七的话匣子 2024-10-15 17:24:50

如果有一项技术能破解当今所有的加密系统,那将引发怎样的风暴?这正是量子计算带来的悬念。打破常规,颠覆认知,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中国,欧盟,美国是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各自有多少项专利呢?

美国:稳居量子计算的高地

美国在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用6个字概括:动作早、动作快。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量子计算还仅仅是个在纸上讨论的概念时,美国的科研界和企业界就已经在暗自发力了。

彼得·肖的一纸算法就像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量子技术浪潮。

想想看,一个能破解几乎所有现代加密系统的算法,这事儿谁敢忽视?

而真正把量子计算推向全球舞台的,是谷歌的量子霸权。

2019年谷歌的Sycamore量子计算机成功在短短200秒内完成了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万年才能搞定的任务。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科技界都炸开了锅。

虽然IBM之后提出了一些质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谷歌的这一举动让大家重新审视了量子计算的潜力。

除了谷歌之外,IBM也是美国量子计算的一颗常青树。

从2016年推出量子计算云平台IBM Q开始,IBM就为全球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探索量子世界的大门。

这个云平台不仅让学术界受益,也让更多企业和机构能借助量子计算进行实验和研发。

这一举动不亚于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发了张通行证,让他们可以随时登陆量子计算的前沿阵地。

当然美国的量子科技王国里,不光有这些大企业,还有不少初创公司在悄然崛起。

比如Rigetti Computing、D-Wave、IonQ这些公司,各有千秋。

D-Wave专注于量子退火技术,尽管这种技术并不是传统的量子计算范畴,但在解决某些特定优化问题上却大放异彩。

IonQ更是在量子计算商业化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全球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量子计算公司。

美国的量子计算不是停留在实验室的空中楼阁。

能源部正在尝试用量子计算优化能源分配,解决复杂的电网调度问题。

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巨头则开始研究量子计算在金融分析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而NASA,也已经开始借助量子计算模拟复杂的太空任务,未来的太空探索或许会因为量子计算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根据统计美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约为1000件,占全球总量的10%。

IBM、谷歌、微软等公司几乎垄断了这块领域的专利申请,特别是在超导量子比特、量子纠错等技术上,美国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独占鳌头。

信息来源:安全内参(Secrss).《全球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欧盟:量子通信的领军者

虽然在量子计算领域美国占了风头,但在量子通信这条赛道上,欧盟可是稳稳占据了优势。

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欧盟就是量子通信这行的状元。

2016年欧盟就启动了量子旗舰计划,一个投资了10亿欧元的大动作,专门为了推动量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量子通信。

别小看这项技术,它的核心是能够实现不可窃听的安全通信,用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确保信息传输时不会被偷听。

这一特点对于金融、国防等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安全比金库的锁还重要。

欧盟的研究者们在这个领域可谓硕果累累。

2017年,奥地利的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9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QKD)实验,连接了维也纳和格拉茨。

相比传统加密方式,QKD通过量子纠缠确保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

可以这么说,一旦有人试图窃听,量子态立即发生变化,偷听者的“猫腻”瞬间就会暴露。

更大手笔的是,欧盟现在在建一个覆盖全欧洲的量子通信网络——EuroQCI。

这个网络一旦建成,将成为欧洲数据安全的铜墙铁壁。

未来,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重要的基础设施,都会通过这个量子网络实现数据加密和传输,确保信息不被破解。

这就像在信息安全领域铺了一层防护网,不仅是今天,更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量子计算破解威胁提前做好了准备。

欧盟的量子通信技术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

像瑞士的ID Quantique公司早已开发出了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商用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保护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而法国的Thales集团更是在量子通信设备的研发上走在了前列,推出了多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欧盟的技术领先地位。

虽然欧盟在量子计算上的专利表现可能比不上美国,但在量子通信领域,欧盟可是占了13.6%的全球专利份额,拥有1360件专利。

信息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量子计算专利洞察报告》

中国:量子通信的急先锋

咱们国家的量子信息技术,虽说起步有点晚,但跑得比谁都快!

短短几年时间,从量子卫星发射成功到全球最长的量子通信网络铺设开来,这些成果,足够让咱们在全球量子领域一骑绝尘。

这一切得从2016年的“墨子号”说起。

这是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

它的升空可以说是在全球量子通信领域点燃了一把熊熊烈火。

通过墨子号,咱们的科学家实现了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这是量子通信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它的出现证明了量子技术不仅能在实验室里玩,还能通过卫星实现远距离的安全通信。

未来全球的通信网络,很有可能会因为这项技术变得像铜墙铁壁一般牢不可破。

紧接着在2017年,咱们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这条长达2000公里的线路,连接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为了金融、政府等部门数据传输的安全锁。

这么说吧,这条干线就是咱们量子通信技术的“脊梁骨”,为之后的各种量子网络应用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不仅如此,咱们的地面量子通信网络建设也在迎头赶上。

比方说中国电信,已经把量子通信技术引入了商业网络,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高级别的数据加密服务。

这就好比给信息传输加了层层锁,让黑客连门都找不着,别提破解了。

这一系列成就,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

自从量子信息技术被纳入国家战略后,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投资力度。

拿安徽合肥来说,这里已被打造成了中国的“量子之都”,汇聚了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成为量子技术研发的“大本营”。

不仅是政府,像中国电科、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了量子通信的布局。

阿里巴巴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上双管齐下,旗下的达摩院已经推出了多个量子通信解决方案,想把量子技术带进更多的商业场景。

而华为则推出了量子安全加密技术,目的是为未来的5G和物联网通信筑牢防线。

咱们在量子信息技术的专利上也是遥遥领先。

截至目前,咱们在全球量子技术专利中的占比达52.3%,专利数量已超过5445项。

其中量子通信相关的专利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信息来源:新浪科技.《多图预警!《量子信息研究报告》发布》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