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解放军两栖作战主力,十年后悄然退场,“攻台神器”为何被淘汰?

霏霏侃 2024-10-08 14:22:35

十年前,“野牛”级气垫登陆舰曾是解放军攻台作战的主力,被认为是两栖登陆的王牌。然而,十年后,这艘曾经备受瞩目的装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野牛”从核心装备变成了“老兵”?

“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并不是普通的舰艇,它实际上是为前苏联红海军应对北欧复杂地形量身打造的。这个庞然大物的排水量高达555吨,远远超过了传统气垫登陆艇的标准,因此更像一艘登陆舰。苏联设计它的初衷是为了能在北欧崎岖的海岸线上快速展开登陆作战,气垫船凭借“悬浮”的工作原理,能够穿越传统登陆舰难以进入的地方。据估算,传统登陆艇只能在20%的海岸线登陆,而气垫登陆艇则可以在70%的海岸线行动,这正是“野牛”的独特之处。

不仅如此,“野牛”还有强大的载重能力,能够携带三辆主战坦克或一个机械化步兵连的装备,并且配备有强大的火力系统,包括22联装火箭炮、近防炮和防空导弹。可以说,它不仅能运兵,还能在登陆过程中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几乎是当时两栖作战的理想工具。

2000年代,中国两栖作战需求日益突出,特别是台湾海峡的特殊地理环境让中国海军看中了“野牛”的高航速和强大的载具运输能力。它的航速接近100节(约180公里/小时),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跨越130公里宽的台湾海峡,将三辆96/96A主战坦克或一个坦克连快速送达登陆地点。这种快速而强大的运兵能力,让解放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主力装甲力量部署到台湾沿海,是当时攻台作战中的核心装备。

然而,尽管“野牛”曾是解放军攻台作战的“明星”,但它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野牛”体积过大,导致其行动范围和运输方式受限。中国海军当时只有一艘“东山岛”号半潜船可以运输“野牛”,且一次只能运输一艘。

这意味着大规模作战时,光靠“野牛”并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两栖登陆需求。而且,“野牛”依靠自身航行时,作战半径只有300公里左右,这使得它只能在台湾附近活动,作战范围非常局限。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在过去十年里得到了快速提升,尤其是新型726型气垫登陆艇的量产,让“野牛”的角色逐渐被取代。虽然726的运载能力不如“野牛”,但它体积小、机动性高,而且可以搭载在071综合登陆舰和075两栖攻击舰上灵活出击。一艘071综合登陆舰可以搭载4艘726气垫登陆艇,而075两栖攻击舰则能装载更多。相比之下,“野牛”这种庞然大物不仅需要依靠半潜船运输,还因为体型大而灵活性不足。

随着726气垫登陆艇的量产,解放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726的排水量为160吨左右,载重60多吨,虽然每次只能运载1辆主战坦克或者2辆步兵战车,但其数量上的优势弥补了这一劣势。更重要的是,726型气垫登陆艇可以搭载在两栖舰船上,极大提升了作战灵活性和效率。

当前,中国海军已经装备了8艘071综合登陆舰和2艘075两栖攻击舰,它们可以携带38-44艘726气垫登陆艇。这意味着,这些726的总运载能力已经是“野牛”级的两倍多,而且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726不仅能够完成“野牛”的任务,还能够应对更远距离的登陆作战需求。可以说,“野牛”逐渐淡出是中国两栖作战装备升级的必然结果。

回顾“野牛”级气垫登陆舰的命运,从曾经的核心装备到如今逐渐被取代,这并不是它“落伍”了,而是中国海军整体实力的飞跃式进步。在十年前,中国急需像“野牛”这样的大型气垫登陆舰来填补两栖作战的空白,但随着两栖舰队的发展,尤其是726气垫登陆艇的崛起,“野牛”在现代战争中逐渐失去了其独特的优势。

如今,中国海军不再依赖单一装备,而是以更为灵活、高效的作战方式面对未来的挑战。从“野牛”到726的更替,正是中国军事技术和两栖作战能力快速提升的一个缩影。

总结而言,曾经的“攻台利器”逐渐退场,是因为中国海军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强的装备。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军事装备更替会越来越频繁,而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步伐将继续加速。未来,还会有更多像“野牛”一样的“老兵”被更先进的装备所替代,成为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历史符号。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