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试点建设,通过逐步推广和三年连续的监测评估,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2023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一政策从以往的试点阶段过渡到全面推进阶段,逐步推进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使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得到有力支持和全方位推广。
二、制定《指标体系》的核心思路:指标优化与基层导向新制定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基于原有试点的监测指标进行了优化修订。此次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以精简、高效、针对性强为主导,旨在减少基层负担,同时更聚焦于实际效果,体现了人力、技术、服务和管理资源向基层下沉的导向。新版指标体系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从多个方面进行精简,指标数量减少至14条,包含11个定量指标和3个定性指标,使其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主要指标体系:五个维度解读新版《指标体系》涵盖了五大核心维度,围绕紧密型管理和资源下沉、服务效率和医保基金效能、居民健康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监测框架。具体指标包括:
紧密型管理(定性指标):确保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等实现统一管理,通过政策文件、实物及资料佐证,以有明确制度安排并已组织实施为标准。包括资源统一管理、医共体内部的民主决策、服务协同联动三个方面。这一维度旨在建立县域医共体的整体协调和统一运行机制。同质化(定量指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这一维度包含三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医师数量、人均收入比例及心电等设备的村级覆盖率等指标,确保医疗质量在县域内的均衡分布。促分工(定量指标):通过基层和医保支出比例的引导,形成有序的分级就医格局。指标涵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占比、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占比、医保基金基层支出占比,鼓励患者在县域内接受合理的诊疗服务,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提效能(定量指标):该维度重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包括参保人县域内住院人均费用、县域内中医诊疗量占比等,进一步推动医保基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保健康(定量指标):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获得感,包括慢性病管理和四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以此监测县域居民的整体健康状态,评估医共体对居民健康管理的成效。四、指标运用:构建动态监测机制《通知》特别指出,该指标体系将供县级进行自我评估,并由省市两级开展监测和评价,国家层面进行动态监测。此动态监测机制为各地提供了明确的操作和结果应用框架,有利于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际效果转化,各地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确保医共体建设步伐稳健。
深度分析:政策对未来县域医疗发展的影响霍尔斯医疗政策研究解读专家指出,新版《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的发布不仅是对既有医共体建设成果的巩固,更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全面优化。从资源的下沉到管理的统一、从医保基金的合理配置到居民健康的全程保障,这一体系充分体现了未来县域医疗发展的关键方向。同时,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结合,指标体系能更灵活地适应县域医疗的实际情况,成为未来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科学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