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初,杨绛从医院回家。
她想,这次是从前门走出,是站着出来的,如果是从后门太平间躺着出来,那就是“回家”了。
在医院的病床上,她一直在想,这一生,已经走到人生边上了。
如今,她已经是九十多岁了,又老又病又忙,既不管家事,也不需要照顾他人。
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到底是什么呢?
她想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是死亡,是虚无,可人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吗?
人活一世,到了生命尽头,回头看我们这一生?我们会看到什么?是虚无?是被名利物质占据的一生?是庸庸碌碌,还是曾努力做过自己?
于是,九十多岁的杨绛,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思考写了出来,就是作品《走到人生边上》,她在书中自问自答,将很多人生的真相向我们一一道来。
01如今,物质越来越丰富,可人们的生活却没有越来越容易。
很多人追逐物质,在物欲的世界里横流,没有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物质,就是搞钱,谈到信念,就是唯心。
科学发现了很多规律,可是人类的心灵,依旧是一片不曾被好好探索的荒原。
更可怕的是,如今人们对自己的心灵,越来越疏于探索。
生活越来越同质化,可是人们对自己的探索却越来越少,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杨绛说:
人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
什么灵魂?
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而身体具有生命,即是灵魂。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底色,我们一辈子都活在这个底色里,你会喜欢什么,会爱上什么,其实你的本性里都有。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因为本性被蒙蔽了,沾满了灰尘,人只能看到那些灰尘,以为那就是生命最重要的东西,其实灰尘之下,是美玉、黄金。
可是这些尘土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本来很干净,可是这个世界的习气、观念、要求所污染,变得浑浊。
这就是一个事实,但幸好,人还有灵性,有良心。被唤醒的灵性要求我们去洗干净自己的灵魂,去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好,而良心,不断提醒我们要善良。
02人有肉体,也有灵性。
肉体是下沉的,贪图享乐,酒色财气,令其沉迷,好吃懒做,追逐物质名利,追逐鲜花掌声。
肉体是沉重的,将我们拉进物质欲望里,贪图物质享受。
然而,我们的灵魂却告诉我们,物质享受,是暂时的,人真正的长久的快乐,应该是由灵魂发出的,所以我们会渴望超越物质享受,从而获得精神享受,会渴望从物质安稳,到灵魂真正的安定。
杨绛先生说,灵与肉,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有斗争,就有统一。
然而,但凡斗争,就有胜败。
有些人是肉体战胜了灵魂,一辈子在物质追逐之中沉浮,得时欢喜,失时悲伤。
但喜悦是短暂的,悲伤却是长久的。
还有一些人,灵魂战胜了世俗的追求,从无休无止的物欲横流里走了出来,试图成为真正的自己,找到人生真正的平静和幸福,开始照顾灵魂。
这些人,内心自由,也就没有什么能束缚他们。
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争斗,临到生命尽头,才能稍微看清一些东西。
或许可以称之为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那个在我们背后主宰我们,影响我们的东西,叫做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说得玄乎一点,如同上帝之手的存在,说得无神论一点,人的命运,就是他所处的文化、环境、观念等所有一切的总和。
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命运,也就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人生,且只有一次机会,你会成为这样,而没有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尽管当初你离另一个样子多么近。
然而,你就是没有成为那样。
这就是命运,只有这样的命,而没有那样的命。
不管怎样,在我们背后,总有一个叫做命运的东西,让我们只能在花花世界里选择一种人生,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03既然人生有命,那人到底能不能为自己做主?
杨绛讲了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许给了钱钟书一个职位,在外人看来,那是很理想的职位。
但钱钟书一口就拒绝了。
杨绛问他,为什么要拒绝?
他解释说:
那是胡萝卜。
钱钟书不愿被胡萝卜引诱,他也就不会受大棒的驱使。
在杨绛看来,钱钟书得到高官赏识,这是命,但是他拒绝胡萝卜,这就是个人性格,是个人的自由意志。
后来,国内形势不大好,有人劝他们夫妇出国,并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工作。
这是命。
可是他们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留下。
这是性格和自由意志决定的。
杨绛还讲了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她二十八岁做了中学校长,那是应母校校长的邀请,她决定做半年试试。
可是后来又延长了一年,因为校长硬是舍不得让她离开。
怎么办?
做下去是千顺百顺,辞职会逆水行舟,特别艰难,到底要不要离开?
然而,杨绛硬是辞职了。
她需要工作,需要赚钱,便去做了一个小学教员。
她说,这不是不得已,这是她的选择,因为假如她听从校长的安排,那就是顺从别人的期望,虽然会过得好一点,但也只是一辈子继承这个职务。
但杨绛渴望的,不是要当个校长,而是当一个作家。
所以她选择离开。
这是她的选择,是自由意志的呼唤。
回首一生,杨绛说:反思一生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
但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
然而,就连自己做主,也只是造化小儿的玩弄,他让你如此这般为自己做主,你就如此这般为自己做主。
大哲学家康德感慨:
唯天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越是思考,越是神圣。
这也许就是天命。
《中庸》里面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是根本,随性是修行。
04人应该是自己的主人,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人生,依旧是苦的。
人生实苦。
杨绛有段话说: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侮辱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与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人生实苦,更苦的是,好多人就在操心、苦恼之中度过了一生。
贫贱的人,不得不为了衣食住行苦,成家立业了,又得为了家庭孩子苦。
而今这个社会,贫贱的,估计还得为能不能找到伴侣苦,因为大家都抱着一堆要求,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自身。
就算是富贵的,也有操不完的心,有难以填补完的欲望。
然而,就因为人生苦,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修行,洗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才对得起我们在世间所受的苦。
杨绛先生引用牛顿在《原理》中说的:
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
所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修炼自己,怎么修炼呢?肉体当然只能照顾好,让他吃饱穿暖,别的不能再多了,所以要修的,是灵魂。
当我们的灵魂变得越来越好,内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人生,也会越来越从容。
05人,最可贵的就是自身。
可是人最容易忽略的,也是自身。
大多数人沉迷于物欲之海,在物质的漩涡中孜孜不倦地追求,却不愿意花时间去认真地对待自己,不愿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听从物欲的主导。
到老了,才突然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不在意,才感到遗憾,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九十多岁的杨绛,走到了人生边上。
她向后看看,想要探索人生的价值,杨绛一生,有过很多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她写的散文,连钱钟书都自叹弗御。
她写剧本,成了著名的剧作家。
她的一生,创造了很多文字,给这世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她说:
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做事情,因为沉重的肉体在要求着我们,让我们去经历,去感受,也去工作,去为了物质奔波。
所以大概有时候能让自己活着,并不给他人添乱,已经是一种成绩了。
我总觉得,我们这个世界,过于执着于结果,总是希望有好的成绩,希望能取得成功。
可到底什么是成功?
很多人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随波逐流地去追求,觉得物质多了,就是成功,钱多了,就是成功,名声大了,就是成功。
然而,这真的是成功吗?
假如一个人以灵魂为代价,去换取身外的物质,能算成功吗?
所以,真正的成功,应该是以自我为基础,去做一些适合自己的事,去过一种喜欢的生活,让灵魂变得更好,更纯粹。
人生的价值,也应该由此而诞生,是对自我的完善,而不是用物质去衡量价值。
06人活着,总会走到人生边上,站在死亡的跟前。
就是说,人都是要死的。
那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有句话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当然,我们现在也许还年轻,还不懂得人生的某些内涵,我们只是在生活,随着生活在前进,可是想一想,当你走着走着,走到了人生边上,你会怎样看待自己的一生?
最近几年,我很喜欢的一个词就是,向死而生。
我们都在不可控制地奔向死亡,总有一天会投进死亡的怀抱,一头扎进死的虚无。
可是看到死的结果,不是为了去死,而是为了活得更好。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杨绛先生的这本书,也许能够给我们某种启示,当然,杨绛的看法和思考,也许未必是我们很多人需要的,但这是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样思考这一生。
然后或许会更加清楚,应该怎样活过这一生。
杨绛百岁之年,有记者问:
“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杨绛说:
人生一世,无非就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深以为然。
在死之前,好好改造自己,努力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如此,方不负在这世间走了一遭,经历了那么多事情。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