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落
编辑|司徒夜
一群贪玩的少年,进入洞穴探险,泰国政府从国外请来没有救援经验的专业潜水人员。
被困洞穴的十三条年轻生命逐渐呼吸困难,进入洞穴的雨水还在源源不断,
崎岖困难的长途潜水甚至让救援人员也充满生命危险。
本来世界各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灾难,
而这一场关于十三个少年的救援纪实纪录片,
如何通过朗霍华德的精彩导演将其演绎得惊心动魄,充满让人提心吊胆的层层悬念?
01契科夫之枪小说往往比电影更让人感触至深,因为电影是有局限的再现,而小说有着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相比于悠长的长篇,小说中的精髓手法的体现莫过于短篇。
而执导《十三条命》的导演通过将短篇中的精髓“契科夫之枪”在影视中的呈现,让观众有了读小说的期待感。
短篇小说之王曾提出“契科夫之枪”的理论,理论讲的是如果故事里出现了一把枪,
那观众将期待它射出子d,而这把枪通过后续的发射也将满足观众的期待感。
第一把“枪”是,故事开头闷热天气里踢球的一群少年,是彼此磨合已久的默契队员,
这把“契科夫之枪”是对天性贪玩的少年好奇探险洞穴和那风雨欲来的铺垫,
电影故事的开头便让观众充满了期待感。
“契科夫之枪”通过后续射出的子d使毫无察觉的少年只顾着探险,
而雨水早已倒灌把他们的退路截断。
更神奇的是这把“枪”射出了第二发子d。
在超出救援队伍估算的这帮少年或许已经遇难的时间后,
这一群少年队员依然通过彼此团结鼓励在坚韧不拔的活着。
这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预期也使得故事更加合乎情节开展。
就像开篇那片稻田,虽然风雨给稻苗带来磨难,但同时也灌溉了稻田。
02滴答作响的时钟滴答作响的时钟是一种常见的故事情节设计,像《拆弹专家》中那颗随时会引爆的炸d,
因此这样的情节设计也被称之为“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十三条命》中的定时炸弹绑在了少年身上,
是那急速灌入洞穴的大量增加的雨水和封闭的洞穴中不断减少的越来越稀薄的空气。
而妙就妙在这十三条鲜活的生命先是给了观众还活着的惊喜,又给了观众对他们还能活多久的未知。
定时炸弹之二是绑在救援人员身上那容量有限的氧气罐。
2500米深的洞穴,对救援人员的潜水技能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都是莫大的考验,
能不能恰到好处的赶在罐子里的氧气用完之前把人救出去,也都还是未知。
被困的少年和以身涉险的救援人员,他们身处的危险和救援的重重困难,
正是霍华德给观众精心安排的“定时炸弹”。
03人性本善远在泰国的13条生命为何会牵动陌生观众的心?我们的中国老话为什么说“人之初性本善?”
这就不得不提起牛津大学心理学家莫利·克罗基特团队进行的实验。
实验中参赛人通过电击他人或者电击自己而获得奖励,多次大量的研究结果却发现,
哪怕面对陌生人,比起电击他人,参赛者也更倾向于电击自己来获取奖励。
臭名昭著的米尔格拉姆监狱实验,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恶,但这个实验却让我们看到,
人类的善意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人类对爱和善意是充满向往的。
就如同正在和家人团聚,享受幸福生活乐趣的潜水员,
心甘情愿冒着生命危险顶着舆论压力投身到救援中去一样。
也正如同被困的十三条生命在氧气耗尽的危急关头彼此不离不弃,
相互鼓励的精神自救一样,而这或许也是人类爱看灾难片的原因。
深谙心理学的霍华德更是巧妙的利用了人性善良的这个点。
所以说,我们对于整部《十三条命》的关注和期待,
归根结底是出于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善意。
其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芒,正是无数观众的内心希冀的写照。
04打破“刻板效应”打破刻板效应,霍华德如何将救援之路编排得困难重重?
所谓著名的心理学“刻板效应”大家并不陌生,
讲的是人们会凭借以往的人生经历和认知对现有类似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先入为主的认知和判断,所以刻板效应也被称之为“定型效应”。
正是巧妙的利用并打破了这一点,霍华德让救援之路增添了更多困难,
同时也给电影《十三条命》这本来应该枯燥的纪实纪录片也增添了更多悬念。
第一个打破刻板的救援难点:
救援队伍并不是观众以往认知里的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国家专业队员。
而是来自英国的救援人员瑞克·斯坦顿和约翰·沃兰森同来自一位澳大利亚麻醉师理查德·哈里斯,
这支救援队伍属于临时搭建,相应的他们并没有成熟的救援经验和完全的救援方案。
第二个打破刻板的救援难点:并不是有了潜水队员进去就能把人带出来。
少年们已经进入洞穴2500米之深,哪怕是平常人在平坦的陆地上行走也需要漫长的三十分钟。
这便让观众对带着有限氧气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崎岖不平又狭窄洞穴的救援英雄们不由得捏一把汗。
自契科夫之枪后,预示死亡的“定时炸弹”便开始滴答作响,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救援英雄们没令大家失望。
最终的救援成功自然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离不开国家对于这十三条性命的珍视,离不开各个国家的伸出援手。
如果没有大批救援队伍的后勤保障支持,
如果救援人员罔顾生命而选择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如果没有澳大利亚麻醉师的意外之举,
如果没有这十三条生命面对困难和死亡时候的冷静和毅力,
这场大雨必将给被困的生命带来悲剧。
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才有了《十三条命》相对圆满的结局。
在经历漫长的预期等待后,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不由感动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霍华德的《十三条命》中的叙事手法固然精彩,
更将其主题升华的在于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里对生命的考量。
虽然电影中并没有很多的煽情片段,但却看得人热泪盈眶。
这是一场人类本真的体现。
这部意义非凡的电影,我们可能会惊叹于导演大胆的想法,
但更让人动容的则是它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为了挽救少年的生命,十几个国家共同出谋划策,
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全都考虑在内,再一个个地去排除,
最终留下的方法,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但事实证明了,奇迹往往就是在这些不可思议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