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母亲和弟弟?春秋第一人的郑庄公被人误解有多深?

江湖之下 2024-08-02 02:15:12

说起捧杀界的鼻祖,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春秋第一人的郑庄公。他为了铲除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对自己的控制,一手策划了一场针对这对母子的捧杀策略,先是对母亲和弟弟予取予求,养大他们的野心,让他们谋反,在把他们一锅端,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一场内乱,赶走了弟弟,囚禁了母亲。

被史官以春秋笔法骂不孝不悌。

他们认为,郑庄公应该在最初即位的时候就约束母亲和弟弟的行为,那么,他们就不会走上谋反的道路。

事实上,后人对郑庄公多有误解,郑庄公一开始并不能约束强悍的母亲和贪婪的弟弟。

1

郑庄公,名叫寤生,这个名字是由他的出生决定的。正常人出生,是头先出。而郑庄公出生是脚先出,生得十分艰难,把他母亲武姜吓得不轻,认为这个大儿子出生就是来克自己的,所以就很不喜欢这个大儿子。

这种心里的别扭在小儿子段出生以后,找到了出口,小儿子是正常出生的,而且生得很顺利。

世人因此认为在一出生,武姜就厌恶了大儿子,其实不然,从后来武姜恨不得弄死大儿子的情况来看,寤生小时候怕是死了无数次了。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母亲爱一个儿子至深,恨另一个儿子欲其死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郑武公和武姜这段婚姻的来源了。

2

《郑伯克段于鄢》第一句话就是“初,郑武公娶于申。”

从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来,郑国和申国是联姻了。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联姻都是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的,也就是说,郑武公娶武姜,武姜嫁给郑武公,都是带着一定的政治目的的。

那么武姜的背后是申国,申国的背后又是谁呢?

《周郑交质》第一句话,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也就是说,郑武公、郑庄公在周天子这里很有分量,但偏偏,现在的情况是,“王贰于虢”,周天子已经不信任郑庄公了。

从信任到不信任之间发生了什么?发生了“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囚母逐弟。

这是郑国的内政,和周平王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来看看,周平王是谁?

他是周幽王的儿子,更是申侯的外甥。

申侯是什么角色呢?这样说吧,他联合犬戎一起,把周幽王杀了,拥立自己的外甥做了周天子。

《史记》里面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这件事情:

“幽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

我们抛去历史对周幽王的评价,单独来看这件事情,就发现其中透着古怪——周幽王废了申国来的皇后,废了申后生的太子,申侯就愤怒了,联合野蛮的犬戎杀了天子。

申侯的势力和嚣张可见一斑。

而不难猜测,申侯是想通过申后控制周天子的。但是,周天子反抗了,所以被杀了,他又扶持了自己的外甥做天子,可见,周天子和申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而周天子又让郑侯做卿士,郑侯也娶了申女,变相做了连襟。那么“申、周、郑”三方其实通过联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团体。

申、周用武姜控制郑、郑娶武姜是为了打消周天子的疑虑。

但这样的平衡却因为郑庄公囚禁母亲改变了。

足以见得,武姜这颗棋子在周天子这里的重要程度。

所以,武姜也绝对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无脑宠小儿子的角色。她在郑国是有自己的政治使命的,那就是影响郑庄公,培养一个亲周的继承人。

但是很明显,郑武公不想让他如愿,郑庄公也没有如她的愿。

3

文章里,有一段话,说武姜喜欢小儿子,想要立他为太子,多次向郑武公吹枕边风,郑武公都不同意。

郑武公一死,虽然立了郑庄公,可是武姜却一直搞事情,不断逼迫大儿子为小儿子谋福利。

郑庄公能拒绝吗?必然是不能的。

这时候的郑庄公压根不是母亲的对手。

公元前761年,武姜来到郑国开始筹谋,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即位,他才18岁,而武姜却已经谋划了18年,要说她在郑国没有势力,谁信呢?

武姜给小儿子讨要的那块地京,比郑国都城新郑还要大,国内反对的声音却很少。这是因为,宗室们都在观望,到底谁才能成为最后的统治者。只有提出异议的那几个人,比如祭仲、比如公子吕是远周派派来试探郑庄公态度的。

有人可能就说了,为什么武姜不直接培养大儿子,却要培养小儿子?很显然,寤生不是亲周派的,不符合武姜的目的,就从郑庄公派人挑衅周王室,就能看出来郑庄公的反骨有多硬?

为什么武姜控制不了大儿子?因为,郑庄公是郑武公用了心力培养出来的,寄托了他壮大郑国的愿望的继承人。所以,无论武姜怎么发力,他都不会该换继承人。

虽然,18岁的郑庄公也不是武姜的对手,准确来说,这时候的郑庄公还没有力量对抗周天子对郑国的干预,但郑庄公能忍啊!

为了让郑国独立,他整整谋划了22年,到公元前722年,他即位的第22年,弟弟和母亲才有了谋反的动作,因为他早有布局,所以,几乎兵不血刃,就完成了国内的和平,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周天子也拿他没有办法。甚至,周天子还忌惮他。

为了郑国的独立未来,捧杀母弟当真是无奈之举。郑庄公这人,心有丘壑,目光长远,处事果断,还懂隐忍,当得起春秋第一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