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拍戏却“买不起房”?被小年轻“耍大牌”的她,86岁独居12年

司徒昼 2024-04-23 21:29:19

文|小雨淅淅

编辑|司徒夜

众所周知,不少演员在演话剧的同时,也会兼顾着电视剧、电影的拍摄。

但你觉得,会有人坚持四十多年,只拍话剧么?

事实上,的确是有的。

吴彦姝便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从事演艺行业65年,直到第四十三年的时候,才参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视剧。

从话剧院退休之后,她回归家庭。

但随着亲人的相继离世,她也再次投身于表演之中。

在那之后,各种金马、金鸡等类的奖项,都相继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1、被宠爱的独生女

上世纪三十年代,“独生女”很少见。

秉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多数家庭会一连生五六个孩子。

但吴彦姝的家庭,并没有如此。

她的父母身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行事等各方面都较为开明。

所以,他们只生了吴彦姝这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孩。

他们并没有因为要“传宗接代”而继续努力生个儿子。

相反,他们致力于将全部的爱都奉献给这唯一的女儿。

所以,吴彦姝是个蜜罐中长大的孩子。

她小时候没有吃过什么苦,如果非要说个苦出来,那应该就是母亲对她的严厉教导了。

读中文系的吴母,兼修着家政。

不过,此家政非彼家政。

那个年代的家政,是致力于家庭方面的管理。

在母亲的教导下,幼时的吴彦姝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走姿都要十分标准。

至于吴父,则是学习国际金融出身,不过后来去了山西的医学院。

基于这一点,吴父本想让女儿学医。

但奈何她对解剖尸体,实在是害怕。

于是,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她报考了山西的话剧团。

但对吴母来说,演员并不是什么正经工作。

因为,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讲,演戏就相当于“三教九流”。

不过,在父亲的劝说下,吴母也应允了女儿的心愿。

就这样,她的表演之魂,逐渐燃了起来。

2、奉献了大半生的话剧

初入演艺这门行业,吴彦姝只觉得懵懵的。

对她来说,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新鲜。

不过,毕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刚进剧团的时候,她在表演、声音等各个方面都十分拘束。

但就是这样一个什么都还没掌握的新人,却因与人物相似的外形而领导看中。

担任了话剧《刘胡兰》的主演。

为了这个作品,她们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排练。

先是前往刘胡兰的家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生活体验。

在那里,她们每天都要穿着布鞋下田割麦子,还要纺线织布。

起初,她们对下乡体验表示十分不理解。

但真当她们以“农民”的样子站到台上之后,便瞬间明白了这一切的意义。

因为,只有真切体会了人物的经历,才能更好地诠释出人物本身的灵魂。

那次的汇演,十分成功。

台下的掌声也因演员们的精彩表现而接连不断。

对观众来说,吴彦姝的刘胡兰与以往的刘胡兰都不一样。

没有学生气的吴彦姝,才是最贴近真实人物的。

随着演出的成功,她们也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这对当时的那批演员们来说,绝对是无比的荣光。

年轻时的她,将赫本视为自己的偶像。

也会找裁缝缝制出赫本的同款服装。

有次,她穿着这套服装去照相馆拍了照,事后被店家请求将她的照片当做招牌。

但果断地遭到了她的拒绝。

因为,对话剧人来说,低调才是他们的常态。

后来的吴彦姝,在话剧的舞台上,兢兢业业地奉献了44年。

就这样,坚持到了2003年。

65岁的她,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3 、八十多岁的“运动健将”

退休之后,她回归了家庭。

将自己年轻时对家人的亏欠,在那几年悉数补上。

或许是深受父母的影响,吴彦姝对婚姻并没有太过急切。

在普遍十几岁就结婚的年代,她愣是到了29岁的时候才结婚。

晚婚的她,对生孩子更是十分看得开。

同父母一样,她也是只生了一个女儿。

在他们开明的思想中,并没有所谓的“留根”。

和丈夫结婚之后,她依然像儿时那般地被宠爱着。

婚后,更是没怎么动手做饭。

在丈夫身边,她可以放心的为自己热爱的话剧而奋斗。

但她也因此而错失了不少与丈夫的相处时间。

所以,她在2003年退休后,才会毅然决然地直接回归家庭。

直到2007年,丈夫因病离世。

在那之后,她便专心照顾自己的母亲。

后来,在母亲也去世之后,她被女儿接到了北京。

虽然亲人相继离世,但她的心态并没有因此沉寂。

反而,依旧乐观地笑对人生。

对她说,小时候有父母宠,长大了有丈夫宠,老了之后又有女儿宠。

这样的一生,足矣。

不过,向来习惯了自己住的吴彦姝,并没有和女儿住在一起。

她觉得,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自己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女儿。

所以,相处模式极为轻松的母女两人,一直保持着分居的方式。

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她,仍保持着十分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天一个平板支撑,也是她的日常。

对这个年纪的她来说,劈叉、伸展运动等都不在话下。

身处片场时,她也会不间断地进行着各种训练。

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她对现代事物的容纳度却是很高。

智能手机也被她用的十分流畅。

甚至复杂的点餐、买机票、打车等,她都手到擒来。

去国外拍戏的时候,她也会流畅地用女儿给她下好的词典,进行点餐。

还会在异国他乡,坐着地铁到处转悠。

对她来说,迷路了找大使馆就行,一切问题,都不在话下。

如此生活方式,也让她变得分外独立。

在高烧40度的时候,她更是淡定地自己打个车就去医院了。

并不会像有些老人一样,“倚老卖老”地折腾着自己的孩子。

从年轻时代走过来的她,对当代年轻人的压力深有体会。

所以,她不愿意给自己的女儿压力。

靠着自己的退休工资生活的她,倒也生活地惬意舒适。

不过,她也会开玩笑地戏称着自己“没钱”买大房子。

其实,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别墅什么的倒是没有什么意思。

反倒是充满了烟火气的“老破小”才是她心中的“家”。

对大多数老人来说,步入了古稀之年,便是他们享福的开始。

但对吴彦姝来说,现在的人生,才是她的第二个人生。

4、古稀之年,再回荧幕

2010年,被接到北京的她,闲来无事被张纪中导演拉去《西游记》的片场,饰演了毗蓝婆菩萨。

随后又出演了电视剧《人大中年》《手机》《失恋三十三天》等。

虽然都是一些小角色,但对她来说,每一个人物都是她用心去呈现出来的结果。

不过,在自己重回演艺行业的时候,曾因过于低调而被年轻演员当成了群演。

起初,那位演员趾高气昂地让这位老前辈给她拿一张纸。

随后,又理所应当的让吴奶奶帮她拿着包。

虽然被误认为是群演,但她并没有说什么。

反而是对年轻演员的要求有求不应。

随后,轮到吴彦姝拍摄的时候,她走到了镜头前,一字不差地说完了大段台词。

表演完毕后,那位年轻演员看待前辈的眼神也从无所谓变成了尊敬。

而吴奶奶也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后来,在2015年的时候,她接到了《人到中年》副导演的邀约。

想让她饰演一个角色,但角色名、剧情、故事内容等全部是保密的状态。

而这部剧便是对她极为重要的《北京遇上西雅图2》。

唐秀懿,是她在剧中的名字。

字如其人,人物本身也十分优雅。

她和宠爱了她一生的老伴林平生,上演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伴随着浪漫的故事,吴彦姝也提名了金马奖最佳女配。

虽然她并不被很多人熟知,但她却是导演心中的“最佳奶奶”。

有着专属于老年人的皱纹,也有着独属于奶奶辈的质感银发。

皱纹,便是她最好的宣传。

同年和闫妮等人参演了“子女争房产”的剧情片《搬迁》。

其中,“马家老太太”让她拿下了金鸡奖最佳女配。

2017年,她参演了温情片《相爱相亲》。

她饰演的是一位为爱坚守的老奶奶。

作为本部影片的“眼泪开关”,她承包了大部分的泪点。

即便没有几句台词,但她仍凭借隐忍的眼神,将观众代入了他们脑海中的姥姥。

这部电影也让她连续第二年入围了金马奖最佳女配,同时,还入围了金像奖最佳女配。

其实,在她饰演的众多“老太太”角色中,只有《流金岁月》的“蒋奶奶”才是最符合她的。

岁月从不败美人,便是吴彦姝和蒋奶奶的人生缩写。

优雅了一辈子的她们,让观众看到了何为“岁月之美”。

但除此之外,唯有《妈妈》中的“妈妈”,才是她女性力量的刻画。

电影中,85岁的老母亲为了65岁的女儿,积极锻炼身体,甚至爬高跳窗。

只因黑发人的女儿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最终,她用自己极富层次的演技,拿下了“天坛奖”的最佳女主角。

如果说“妈妈”的角色,是她潜藏的母爱,那《去有风的地方》中“阿奶”一角,便是她身为“老顽童”的本色。

身为云南土著老太,她过得惬意而又自在。

有一个孝顺听话的孙子,也有着不愁吃喝的生活。

所以,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阿奶,有一颗童真十足的少女心。

而这,似乎也是吴彦姝本人的真实写照。

如今,她带着自己八十多岁的身体,过着年轻人一样的熬夜作息。

有时候,一拍就直接拍到了凌晨一点半。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大年纪了,在家呆着养老不好么?

其实不然,对已经步入了耄耋之年的吴彦姝来说,女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事业。

结语

前半生,她献身于话剧,后半生,她敬业于影视剧。

如今的她,让观众明白了,岁月带来的皱纹,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美。

女人,从不应该被年龄受限。

正如吴彦姝所说“女性,什么时候也要有自己的工作”。

愿所有女性,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部分参考资料:

《鲁豫有约一日行》|吴彦姝专访

《可凡倾听》|吴彦姝专访

《蓝羽会客厅》|吴彦姝访谈

《每日文娱播报》|吴彦姝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