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遗毒七十余年,最后康熙是怎么将其平息的?

小牧童那小罡呀 2024-12-06 17:55:53

文|杨睿

编辑|t

引言

康熙元年,江南士绅中弥漫着一股低调却坚韧的抗拒情绪。苏杭的文人雅士们频繁聚会,似乎在祭奠那个已逝的旧朝。就在这时,康熙收到了巡抚朱国治的报告,说是江南士绅“拒不缴纳”拖欠的赋税,还拉帮结派,煽动民众抗清。

康熙一声冷笑:“看来,东林党的毒瘤还在江南扎根。”于是,皇帝决定亲自“操刀”,清除这个隐藏了数十年的东林遗毒。

康熙的刀从何处砍下?是江南的赋税漏洞,是一桩桩士绅拖欠的“奏销案”,还是震撼江南的“哭庙案”?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康熙时代,看这位年少的皇帝如何运筹帷幄,一步步清除东林党的遗毒。

东林党遗毒的渊源

东林党在明朝末年以道义著称,他们宣扬正直,崇尚气节,倡导“清流”,反对贪腐。然而,随着明朝的覆灭,这种“清流”思想却并没有随之消失,反而在江南地区扎下了根。

江南是富庶之地,士绅阶层通过巨大的经济影响力维持着自身的文化话语权。而这些士绅大多曾受东林思想的浸润,他们心中仍然怀念旧朝,对清廷持有抵制情绪,视清朝为外族入侵者。

清朝初期,这些江南士绅不仅在经济上自给自足,还在文化和政治上保持高度自治。尽管清廷不断实施政策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但东林党遗留下来的思想却成为江南士绅与清朝之间的无形壁垒。

士绅阶层不仅在赋税上阳奉阴违,还在地方事务中把持话语权,极大地威胁到了清廷的统治。

奏销案:康熙打击江南士绅的第一刀

康熙帝为了削弱江南士绅势力,决定从他们的经济命脉入手,而“奏销案”就是清廷针对江南士绅发动的第一轮打击。这一事件不仅涉及财税征收,还成为康熙整肃地方豪强、削弱士绅集团的重大手段。

奏销案最早起始于顺治十七年,最初仅仅是清廷要求地方政府如实上报田赋收入,确保税款足额入库。然而江南地区的士绅长期以来形成了拖欠赋税的“传统”,在明末因为赋税加重,地方官默许了这种行为。清朝入关后,一度将赋税降到明代的一半,江南士绅因此更为放松。

然而,当顺治皇帝命令各省严查钱粮账目时,江南士绅仍然拖欠严重。更重要的是,顺治年间江南士绅中暗藏反清势力,部分人甚至寄希望于郑成功的“反清复明”事业。在清廷看来,这些士绅不仅仅是经济上违背朝廷,甚至在政治上也不安分,需对他们加以打压。

奏销案由布政使司负责执行,江南布政使司负责将全省的钱粮账目上报户部,并且通过审核各地衙门的税收数据。为了查清拖欠税款的情况,清廷规定凡拖欠田赋超过一定比例的士绅将革去功名,严重者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

例如,凡是欠款达到八成以上者,将被革去功名并戴枷受刑。同时,清廷以各级官员的“离任清算”为手段,确保地方官在任期结束前催缴清欠款,否则不予调任。这一举措实际上打破了之前地方官得过且过、把债务留给继任者的做法,使地方官不得不与士绅形成对立。

奏销案的严格执行使得江南士绅集团受到重创。在苏松常镇四府,近一万三千名士绅因拖欠赋税被剥夺功名。江南一带人心惶惶,士绅纷纷感叹,昔日的风光不再。甚至连在科举上也遭到影响,清廷不仅停止了六年科举,还大幅削减录取名额,以此削弱士绅的政治影响力。

这种大刀阔斧的打击不仅是税收问题,更是清廷对江南士绅阶层的压制与威慑。当地的士绅因失去政治与经济地位而胆怯失声,不敢再公开表达对朝廷的任何不满。

康熙六年时,奏销案的执行达到了高潮。这一年,康熙皇帝即位不久,便下达命令,要求各地继续清缴拖欠的赋税。苏州士绅中,有些人仍试图拖延或逃避。然而,清廷迅速派员催缴,甚至调遣军队配合地方官,将不愿交税的士绅抓捕押解。

最终,奏销案在江南地区的执行使得大量士绅经济上破产,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这种前所未有的打压彻底摧毁了江南士绅的反抗意志,使他们不得不屈从于清廷的控制。

奏销案不仅让清廷填补了税收的空缺,也为康熙在政治上对江南士绅的打压树立了样板。通过奏销案,康熙皇帝不仅巩固了经济上的掌控权,更让江南士绅在朝廷面前低头,甚至有士绅感慨,“江南士气已失”。这场浩劫在江南士绅群体中留下了长久的恐惧感,也让清廷彻底掌握了江南的经济命脉。

哭庙案:士绅抗议与清廷强硬镇压

奏销案让江南士绅感到巨大的威胁,但更令人惊恐的是随后发生的“哭庙案”。顺治年间,由于江南遭遇赋税压迫和官员贪腐,士绅们积怨已深。顺治十八年,苏州士绅在孔庙前集体哭庙,抗议赋税压迫,并指控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

巡抚朱国治等人将此事上报朝廷,指控这些士绅“聚众闹事,图谋不轨”,清廷随即派出钦差,展开残酷镇压。

这场镇压导致数十名士绅被逮捕,数人被处死,其中包括著名的文人金圣叹。哭庙案在江南士绅中引发了强烈的恐惧,许多士绅被迫解散私塾、停止文化活动。清廷通过这种血腥手段,将江南士绅的反抗意志彻底击溃。

博学鸿儒科:怀柔政策与人才收拢

在一系列高压手段之后,康熙也逐渐意识到,单靠打压显然不足以彻底解决江南士绅的问题,更难以完全收拢人心。于是,他启用了另一种策略:招贤纳士,通过“博学鸿儒科”开科取士,以期将江南乃至全国的文士聚拢到中央政权的旗下。

这一举措不仅仅是选拔人才,更是康熙对江南士绅施加政治影响的一种精妙手段。

“博学鸿儒科”并非康熙的心血来潮。早在康熙八年(1669年),他就曾下诏广招各地文人,期望吸引那些才学兼备、声望卓著的士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各地对这次号召反应冷淡,报送的文士寥寥无几。

清廷的招贤令并没有引起士人们的热烈回应,这也反映了当时汉族士绅对清廷的态度,或多或少带有疑虑和抗拒。

康熙没有轻言放弃,他深知“文治”的重要性。于是,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再次颁布诏令,广邀天下“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而这一次,他的目标更为明确:通过“博学鸿儒科”科举考试的形式,不仅要网罗有才之士,更要借此机会笼络人心。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大规模的“博学鸿儒科”考试正式启动。当天,全国各地推荐的学者、儒士齐聚保和殿,参与康熙亲自主持的殿试。最终,彭孙遹、汤斌、朱彝尊等一批才俊被选拔为“鸿儒”,并被授予侍读、侍讲、编修等官职。

“博学鸿儒科”的开设效果显著,它不仅让康熙成功网罗了江南等地的众多才俊,也极大地提升了清廷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地位。

康熙皇帝的这项政策用意深远:一方面,他通过任用这些士人,将清廷的权威逐步深入到汉族文化的核心地带;另一方面,这些才俊在朝中任职,能够有效缓和满汉矛盾,使江南士绅在感受到朝廷威严的同时,也看到了进身之阶。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挑选人才时不拘一格,对未被录取的士人也予以安抚。例如,一些年老或才学稍逊的文士,如钱塘的王嗣槐、太仓的王昊等,尽管未能通过殿试,却仍获得了“特赐内阁中书衔”等恩赐。这些举措让许多文人心悦诚服,逐渐改变了他们对清廷的排斥态度。

“博学鸿儒科”的影响超出了普通的科举考试,它不仅改变了许多士绅的命运,还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清廷“重才纳贤”的形象。这一政策既是康熙笼络人心的手段,也是清廷融入汉族文化的一步重要举措。

通过“博学鸿儒科”的开设,康熙成功地将士人阶层的精英网罗到自己麾下,为巩固清廷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阅读:5740
评论列表
  • 羽寒 72
    2024-12-11 10:59

    全是扯淡,东林党和南方世家大族怀念的是明朝?别往脸上贴金了,他们怀念的是自己的特权。

    晖皇社评 回复:
    对,这帮孙子为了一己之私,拖垮了明朝,以为还能趴在满清身上吸血,结果被蛮夷给一锅端了,大快人心
    用户12xxx22 回复: 晖皇社评
    结果是被两百年后的太平天国一锅端了
  • 2024-12-25 12:49

    明朝对付文人、东林党,但凡有满清一半的狠,至少可以续命一百年。

    _呦 回复:
    明朝这样干只会死的更快
    魅影 回复: _呦
    有啥区别,干一下也许成功了呢,
  • 不知 24
    2024-12-22 19:06

    东林党什么货色???还是想在朝廷争权,继续坐大

  • 2024-12-25 04:04

    旗人可不跟你扯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物理消灭呗。

  • 2024-12-27 08:15

    按作者的意思,东林党“宣扬正气、反对贪腐”,所以是遗毒?作者想宣扬什么?

    茶薄荷 回复:
    东林党自己才是最大的贪污犯
    用户10xxx31 回复:
    南宁文人也配谈正气
  • 2024-12-30 09:34

    康熙元年的康熙虚岁才八岁,朝政由四位辅政大臣处理

  • 2024-12-29 18:40

    东林党很是满清的资助者之一,想要明朝时期的特权被用刀子离了三遍,自古以来江浙地区心思太灵活

    用户12xxx22 回复:
    他们到清朝时大多还是活得好好的,直到太平天国时才被大范围的刀子犁了,自古以来山东也心思太活
  • 王壮 10
    2025-01-06 23:56

    满清皇帝的基本盘是八旗!东林党还想用以前那一套,没想到人家直接轮刀子砍,砍完了还要写书骂这帮人!真真正正的杀人诛心!

  • 2024-12-16 19:04

    明朝江南省的税收占三分之一,清朝只有19%,清朝对他们更好。

    很帅 回复:
    要是那么点,清朝打仗两百多年的钱哪来,都快灭亡了韩又钱训练新军呢,明朝最后都收不收税了。
    明月清风 回复:
    还有八大晋商
  • 2024-12-31 22:59

    这年头,做满遗难道还有好处?

  • 2024-12-24 09:32

    东林党是什么?是否是早期资产阶级代表?

    用户15xxx89 回复:
    不,是吸血虫代表,大明有一半是宗室吃垮的另一半的东林又贪又要还没本事整垮的
  • 2025-01-02 17:42

    当然是以力服人[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