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吃白食的?40年公粮差价,农民到底亏了多少?

益者三友金子 2024-10-27 16:04:51

近日,网络上关于“谁吃白食”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不少声音指责农民群体占国家便宜,享受了不应有的福利。然而,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供应粮与公粮差价这两块,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白食”大户。

建国后至2006年,农民交公粮是他们的一项义务。在这段时间里,农民们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自家产出的粮食上交一部分给国家。然而,这个价格却远低于市场价。以公粮价一毛三与市场价四毛三为例,每斤公粮农民就要亏损三毛。这样的差价,对于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假设每户农民有15亩地,每亩地产出50斤粮食用于交公粮,那么每年每户农民就要上交750斤公粮。以每斤亏损三毛计算,每年农民因交公粮而损失的金额就达到了225元。这样的损失,持续了整整40年。如果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一毛钱相当于现在的10元来计算,那么农民因交公粮而损失的金额就高达90万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与农民交公粮的亏损相比,工人在吃供应粮方面却享受到了巨大的优惠。建国后至1993年,工人吃供应粮是一种特权。供应粮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以白面为例,供应粮价二毛,而市场价则高达三毛。这样的差价,使得工人们在购买粮食时能够节省大量的开支。

以一个五口之家为例,每人每天需要1.5斤粮食,那么一年下来,这个家庭就需要消耗约2737.5斤粮食。40年的时间里,这个家庭总共需要消耗约10.8万斤粮食。如果以每斤供应粮与市场价差价一毛来计算,那么这个家庭因吃供应粮而节省的金额就达到了1.08万元。同样地,如果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来计算,这个家庭因吃供应粮而节省的金额就高达108万元!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供应粮与公粮差价方面,农民实际上是吃亏的一方,而工人则是受益的一方。农民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产出的粮食,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上交国家,而工人们则享受着国家提供的低价粮食供应。这样的现象,显然是不公平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对这一现象的影响。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国家为了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需要农民们的支持和牺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正。农民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农村60周岁后每月领取的一百多元养老金,并不是所谓的“白食”。这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而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养老金的发放,是基于农民们过去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的,是他们应得的权益。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剖析供应粮与公粮差价背后的真相,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民并不是所谓的“吃白食”者。相反,他们在历史上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农民的偏见和误解,尊重他们的劳动和贡献。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纠正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农民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待遇。

3 阅读:277
评论列表
  • 2024-10-28 15:50

    公粮是无偿的,低价的是统购粮。两条道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