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宴待之,以酒庆之;
古礼敬之,新人继之。
01
临近中秋,
亲友群里热闹起来。
平时天南海北飘着的大家,
开始各种讨论买什么月饼,
互相约吃、约喝,
直到有个堂姐突然问了一句:
你们不觉得长大后,
中秋变了么?
群里,顿时一阵迷之沉默。
中秋,真的变了吗?
记得在书中看过这样一段话:
中秋团圆其实很抽象,
但每个人都有其具象的答案,
每长大一岁,
答案就不一样:
小时候,
中秋最先是一个月饼,
然后是一个故事、
一则灯谜、一首诗,
后来变成了一种乡音、
一些记忆中的味道、一樽纯酿。
酒入喉,兴三分,
在微醺里唱团圆。
人总会在不同的年纪,
反复更新对中秋的理解,
中秋似乎一直在变,
可无论什么年纪,
只要心中那个具象的答案出现,
就守住了中秋的圆满。
(来源:大作网)
从古至今,
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中国人一直在解锁
中秋佳节的万千答案,
并把自己浓郁的感情
和蓬勃的生命力,
洒在这月光之下。
在此美好时刻,水井坊·第一坊
携中国国家地理
联合发布《中秋美好起源地图》,
与600位各行各业
知名意见领袖及媒体人
一起共襄盛举,
举杯共庆生活中的每一个圆满时刻。
我们到底是如何庆祝中秋的?
不妨随这副
《中秋美好起源地图》,
共探美好起源,
共庆圆满生活。
02
中秋,是龙舞迎来者
华南的中秋夜晚,
被编织成一幅
神秘而浪漫的画卷,
网友@叶嘻嘻
便舞动在这画卷之中:
身在广东,
中秋之夜的南庄上元村,
完全是村民的嘉年华盛会,
火龙在夜空中舞动,
比过年还热闹。
中秋舞火龙,
就跟端午划龙舟一样,
是驱魔的象征,
舞过火龙后
就不会有灾难降临,
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祷。
其实在广东,
舞火龙的习俗
已经延续了数百年,
元末明初开始,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
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
十里八乡的村民举杯同饮,
在欢声笑语中畅谈收获的喜悦,
在酒香里享受欢聚的浓情。
随着一代代传承,
2018年,
舞火龙入选广东省第七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金龙直欲冲天,
共庆此刻圆满,
在中秋这样的圆满时刻,
只有挥舞的火龙
能够表达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也只有浓郁的美酒,
能够承载起
人们内心的圆满与浓情。
(来源:大作网)
03
中秋,是古月赴新宴
北方的秋,
是浓郁而酣畅的,
这里的中秋
也有着同样的厚重与豪迈,
网友@清湖感触颇深:
有一年出差到内蒙古乌海市,
恰逢中秋,
同事约我到他家过节。
这里不流行送月饼,
流行送羊送酒,
而当夜幕降临,
本该陷入沉睡的草原
瞬间活了起来:
年轻人跨上骏马,
奔驰在草原上追逐月亮,
追到月亮西沉,
人们点燃篝火围坐在一起,
盛满美酒的银碗
在月光与火光的照耀下
熠熠生辉,
他们载歌载舞,大碗喝酒,
仿佛有诉不完的豪情,
欢笑声直达天际。
这就是草原追月。
对于草原上的牧人们来说,
自古以来,中秋的圆月,
都代表了美好与圆满的收获。
尤其是清代中期,
受宫廷大宴赛马表演
及草原敖包赛马传统的影响,
中秋节跑马追月的传统,
也逐渐在蒙古族牧民间流传开来。
他们追逐的不仅是月亮,
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向着圆月奔跑,
就会与圆满而美好的生活
不期而遇。
千百年来,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马背上的民族,
永远都在向美好前行。
(AI效果图)
04
中秋,是馔香飘千年
领略过骑马追月的豪爽,
北方的秋天
还有另一件头等大事——涮羊肉。
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文学圈著名的美食家老舍
是这么形容涮羊肉的:
“自火锅以至葱花,
没有一件东西不是带着喜气……”
喜气的涮羊肉,
自然与喜庆的中秋更配。
草原上的牛羊
被丰美水草养了一个夏天,
恰是肉质最为鲜美的时期,
中秋佳节,
一家人围坐在热腾腾的火锅旁,
被鲜香热气笼罩,
吃一口肥嫩的羊肉,
嘬一口浓烈的烧酒,
人与人的相聚,
也变得温热且浓烈。
火锅,要一群人吃才更美味,
中秋涮锅子,
追求的便是团圆和美好,
这一习俗起于大辽,
兴于元朝,
盛于清乾隆时期。
乾隆是一位资深火锅爱好者,
在中秋节期间更是丝毫不遮掩,
以乾隆四十四年
八月到九月间的御膳为例,
共上各类火锅20多种,60多次。
他不仅自己吃,
还带着大伙儿一起吃,
清时期数次千叟宴,
锅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这一刻不分皇帝与平民,
只有对圆满人生的
共同期盼和追求。
而在这样的圆满时刻,
也唯有热气腾腾的火锅,
和香醇浓郁的美酒,
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美好深意。
(吃一口肥嫩的羊肉,佐一口热辣的烧酒,羊肉的丰腴与酒的爽利,在唇齿间碰撞。)
05
中秋,是一曲照今人
而华东的中秋夜幕下,
昆曲的旋律,
一直悠扬地在虎丘上空飘荡,
让戏曲社的@山流连忘返:
提起戏曲,
总会想起大一时,
第一次看虎丘中秋曲会的场景,
我们这些戏曲社新老社员,
因戏结缘,以戏交友,
从此,昆曲就成了
我们相聚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苏轼说过:
到了苏州不游虎丘,
乃一大憾事!
袁宏道也在《虎丘记》中写道:
“虎丘…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
倾城阖户,
连臂而至。”
可以想象,
相较于他时他处,
虎丘中秋的月亮大概也分外清亮。
这时候应该贴出
明朝张岱的《虎丘中秋夜》,
四百年前那个中秋,
上自生公台,下至试剑石,
“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
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人们席地而坐,
耳边是乐曲在回荡,
杯中是美酒在飘香,
古人与今人仿佛穿越时间,
奇妙地相聚在一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在这一刻有了圆满的表达。
这是独属于虎丘的中秋浪漫,
也是他们共庆圆满
最美好的韵律。
(来源:大作网)
06
中秋,是杯酒踏月来
不妨再回到
《中秋美好起源地图》卷首:成都。
记得有一年中秋
带爸妈去成都旅游,
路过一条热闹的街,
老爸拉住我:
“这是哪?
隔老远就闻到一阵酒香。”
我连忙在地图上一搜,
原来是水井街,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
“中国白酒第一坊”就坐落于此,
难怪把老爸的馋虫勾起来了。
自唐代起,
酒便是成都人中秋的魂儿,
华灯初上,
成都酒坊熙熙攘攘,
坊内酿酒,坊外买酒,
笑声与酒香交织,
一直延续到天亮,
远看去,
好一幅全民欢饮的“月光会”。
在中秋节,
成都人将爱耍的天性
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不仅赏月吃饼,
也把酒坊文化
与中秋庆典巧妙结合,
上至官府、下至百姓,
成都人都会以美酒助兴,
举杯敬月、
对月赋诗、
拜月放灯。
只要在成都,
就能深刻体会那份
人与人之间,因酒结缘、
以情共融的中秋庆典。
(AI效果图)
自古以来,
酒都是中秋情感交流的重要仪式,
巴蜀地区
将这份情谊酝酿得尤为醇厚——
从李白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到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醉成名篇,都在酒中吟出,
成都的中秋,离不开酒,
更离不开酒坊和水井街。
清代傅崇矩《成都通览》有记:
“成都之酒坊…凡四百九十六家,
有烧酒、大曲酒、红老酒……”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
那时水井街酒坊的前店里,
一定坐满了来游玩赏景的文人、
驿站的吏卒、
经营川酒生意的商人。
不仅仅是中秋,
而是每时每刻,
都有人在推杯换盏,
无论是日常的美酒消遣,
还是亲友节日相聚的欢饮,
亦或是生意谈成后的庆祝,
每一个难能可贵的重要时刻,
都在水井坊美酒中得以见证。
这或许就是水井坊穿越古今,
最想表达的东西:
生命中每一个感到圆满的时刻,
都值得被庆祝。
(水井街酒坊遗址俯瞰图)
07
或许有人会问,
为什么《中秋美好起源地图》
以成都酒坊为卷首?
你一定有了答案:
那些美好、珍贵的圆满时刻,
都离不开在浓情中
以最好的美酒助兴。
酒,是对心灵的匡正,
它让圆满变得更加丰盛浓郁;
酒坊,则是这些情谊
得以呈现必不可少之地。
水井坊作为酒坊文化的代表,
从“中国白酒第一坊”建成开始
就陪伴着人们共庆圆满:
广东的舞火龙,
内蒙古的骑马追月,
北京的涮羊肉,
虎丘的中秋曲会……
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习俗,
不同的故事背后,
却有着共通的情感追求,
水井坊以独特的酒香,
串联起一个又一个
相通的情感需求,
促使不同的人
奔赴同一场圆满之约。
于是,有了今天
水井坊·第一坊
与中国国家地理携手谱绘的
《中秋美好起源地图》。
酒是中秋的灵魂,
中秋是酒的精粹,
这一次,
水井坊与中国国家地理的碰撞,
是酒坊文化
与不同地域文化的
一次深刻交流,
也让酒坊文化与国人
有了更深层次的沟通。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酒,
有酒的地方,
就有水井坊的身影——
一家人庆祝丰收,
小酌口井台杯酒言欢;
与兄弟家乡重逢,
举一杯典藏浮一大白;
和多年不见的同窗相聚,
尽情推杯换盏;
跟传道受业的师父再会,
恣意把酒畅谈……
600余年来,水井坊·第一坊
将浓郁的酒香带到千家万户,
让酒坊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水井坊·井台和水井坊·典藏)
当然,
《中秋美好起源地图》所传达的,
也并不只是单纯的
中秋文化与酒坊文化,
二者还有更深的缘分:
水井坊所蕴含的传承精神,
与中秋文化的传承
和坚守内核是相似的。
水井街酒坊被誉为
“中国白酒第一坊”,
在600多年的时光中,
世世代代匠人
坚守对酒品质的提升,
让今人得以在中秋欢饮宴中
品尝到高品质的酒香。
这酒中凝聚着古人和今人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是与亲友共庆圆满的媒介,
更是一条穿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08
汉字5000年,典籍3000年,
长城2000年,宋瓷1000年,
酒坊600年……
水井坊·第一坊
历经600余年酿酒人的智慧与匠心,
古礼敬之,新人继之,
他们代代相传,
让水井坊的浓香
在时间的长河中愈发芬芳,
成为了一种文化,一段传奇,
一份永恒的传承。
600余年传承创新
浓缩在一杯酒里,
有浓情,有欣喜,
有许许多多情绪,
化作一句“干杯”,
与坚守初心的你,
共同庆祝此刻圆满。
庆祝,可以是一件盛大的事,
也可以是很微小的时刻,
这一刻,只要你觉得足够美好,
就值得举一杯水井坊,
共庆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