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38个子女送往国外,临终遗言:不许为中国效力,其女儿遗臭万年

恨之看历史故事 2024-11-23 09:22:33

将38个子女送往国外,临终遗言:不许为中国效力,其女儿遗臭万年

引言:

1912年冬天,北京城内一座富丽堂皇的王府中,卧病在床的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将自己的38个子女召集到身边。他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你们都要记住,永远不要为中国效力,更不能做中国的子民。"这位曾经的大清肃亲王,为何会说出如此令人不解的话语?而他的这些子女,后来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其中最让世人震惊的,莫过于他那位被送往日本的女儿,她的所作所为让无数中国人愤恨不已。这个家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从清朝显赫的王族,沦落到如此地步?

一、少年意气:肃亲王府的荣光岁月

北京城西北角,一座气势恢宏的亲王府邸巍然屹立。这里便是大清朝肃亲王府,也是爱新觉罗·善耆的出生之地。1866年农历五月初八,善耆降生时,整个王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肃亲王府在北京城是数一数二的显赫家族。善耆的父亲爱新觉罗·隆懃不仅是当朝亲王,更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将领。王府内设有专门的武术教习场,每日清晨便传来阵阵喊声。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善耆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武艺天赋。据王府旧部回忆,年仅十岁的善耆就能赤手空拳打翻两名成年侍卫。十二岁那年,他更是在御前武术大比中技压群雄,获得慈禧太后亲自赏赐的"金玉狮子"。

1882年春天,一件轰动北京城的事件让十六岁的善耆声名大噪。那日,善耆带着几名侍从在西直门大街游玩,恰逢两名英国商人在欺凌一位年迈的茶商。那两名洋人不但不付茶钱,还将老茶商的茶具摔得粉碎。

善耆见状大怒,他不顾侍从劝阻,直接上前理论。那两名英国人见是个少年,更加嚣张,其中一人甚至掏出了手枪。谁知善耆身手敏捷,三两下就将那洋人的手枪夺下,随后一个过肩摔将两人摔倒在地。

这一幕被众多路人目睹,很快传遍京城。连总理衙门的大臣都称赞这位小亲王既有胆识,又懂分寸,没有将事态闹大。

善耆的少年意气,不仅表现在武艺上。他十分好学,在王府内设立了"文华堂",广邀各地名士讲学。据说他能背诵《四书五经》,还精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

1887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善耆被封为镇国将军,统领禁军。这是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镇国将军。上任之初,他便整顿军纪,改革装备,使其所部成为京城最为精锐的部队。

每逢阅兵,善耆都骑着白马走在队伍最前列。据当时的《京报》记载:"肃王仪表堂堂,指挥若定,军士见之无不肃然起敬。"就连一向严苛的慈禧太后也曾在垂帘听政时夸赞他:"肃王有先王之风。"

1889年秋,善耆的父亲隆懃因病去世。按照宗法继承制度,善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肃亲王的爵位。在继任大典上,军机大臣李鸿章亲自宣读圣旨,赞其"忠勇可嘉,堪继王位"。

此时的善耆,可谓是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他不仅是当朝亲王,更掌握着京城重兵,前途似锦。然而,他不会想到,转折即将来临,而这个转折,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更改变了整个家族的未来...

二、家国动荡:八国联军与命运转折

1900年夏天,北京城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开了紫禁城的大门,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下显得如此脆弱。

这一天,善耆站在肃亲王府的城楼上,望着天空中升起的阵阵浓烟。就在三个月前,他还在军机处向慈禧太后汇报军队操练的情况。而此刻,他引以为傲的禁军早已分崩离析。

当德军的大炮架在景山制高点,指向紫禁城时,善耆带着残部撤离了王府。一位当时的随从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日王爷离府时,未带一件细软,只携府中古玉一方,系先王遗物。"

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一路上,善耆奉命担任护卫重任。从北京到西安,这段长达千里的逃亡之路,彻底改变了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亲王。一位太监在日记中记载:"善耆王一路沉默,与昔日意气风发判若两人。"

1901年春,朝廷下诏组建谈判使团,与八国联军商议和约。善耆作为皇族代表,与李鸿章等大臣共同参与谈判。在庚子赔款的谈判现场,善耆亲眼目睹了大清帝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列强的提款机。

谈判期间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一天,日本代表提出要求划定使馆区时,其他国家代表纷纷提出异议。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一位名叫川岛浪速的日本翻译主动请缨调解。他不仅说服了各国代表,还特意为肃亲王府争取了特殊地位,使其免于被划入使馆区。

这次谈判中,川岛浪速多次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一次私下酒宴上,他对善耆说:"亲王殿下乃满洲第一贵胄,日本对贵国皇室向来敬重。"这番话让善耆颇为受用。

然而,善耆并不知道,这位看似热心的日本翻译,实际上是日本陆军派驻中国的特务头子。他早已盯上了这位能为日本所用的清廷亲王。

1902年,清廷重回北京。善耆的王府虽保住了,但他的权力已大不如前。就在这时,川岛浪速再次出现,向他提出了一个诱人的建议:将子女送往日本留学。"日本乃东方第一强国,"川岛说,"殿下子女若能习得我国之长,他日必能助清廷中兴。"

这个建议得到了善耆的首肯。从1902年开始,他陆续将自己的子女送往日本。其中包括后来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她正是在这一年被送往东京。

就这样,一场足以改变大清王族命运的阴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悄然展开。而善耆,这位曾经的少年英雄,正一步步走向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三、深陷泥潭:日本势力的渗透

1903年春,东京帝国大学附近的一座日式庭院内,川岛浪速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会。特邀嘉宾正是远道而来的肃亲王善耆。据当时在场的一位日本外务省官员回忆:"善耆王身着日式和服,举止优雅,若不是那标志性的满洲辫子,俨然一位日本贵族。"

这次茶会的背后,是川岛浪速精心设计的一场政治布局。他让善耆亲眼目睹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发展,参观了横须贺军港、东京兵工厂等军事设施。一位随行的日本军官在日记中写道:"亲王对我国的军事力量赞叹不已,尤其是看到战舰时,连连感慨。"

就在这次访日期间,川岛浪速向善耆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在满洲建立一个由清室宗亲主导的政权。这个政权将得到日本的全力支持,而善耆则可以重现祖辈的荣光。

回到北京后,善耆开始频繁与日本驻华人员来往。1904年,他的王府内甚至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东文馆",聘请日本教师教授日语。一位王府管家在账册中记载:"东文馆每月支出银两,较往日国子监还要多出三成。"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善耆通过川岛浪速的安排,秘密为日军提供了大量清廷军事情报。这一点在后来公布的日本陆军档案中得到了证实。作为回报,日本方面答应在战后支持善耆在东北建立政权。

1906年,善耆将自己的王府抵押给了一家日本银行,获得了巨额贷款。这笔钱的大部分都流向了东北,用于收买当地官员和组建私人武装。一份当时的日本外务省密电显示:"肃亲王在奉天一带已有死忠部下数百人。"

随着与日本的关系越来越深,善耆的处境也越发微妙。1907年,他开始将家族的珍贵文物陆续运往日本"保管"。其中包括清朝皇室赏赐的御用玉玺、古籍字画等。日本外务省的记录显示,这些文物后来被存放在东京帝室博物馆。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朝廷内部权力更迭,善耆的地位进一步边缘化。就在这时,川岛浪速又一次伸出"援手",建议善耆将更多的子女送往日本"深造"。一份日本陆军档案记载:"善耆之子女在日本享受皇族待遇,实为笼络满洲贵胄之上策。"

1910年,善耆在东北的势力逐渐显露。他在奉天(今沈阳)秘密建立了"复辟联络处",成员多为流亡日本的清室宗亲。一位日本特务在报告中写道:"善耆已完全成为我国在华北的重要棋子。"

善耆与日本的这场"蜜月",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这位曾经的亲王越缠越紧。而他那个在东北建立政权的梦想,也正一步步将整个家族带向深渊...

四、家族沦陷:38个子女的悲剧命运

1911年冬,日本东京的一所贵族学校里,善耆的长子爱新觉罗·溥伟正在参加毕业典礼。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满洲亲王之子今日毕业,着陆军少尉制服,仪表堂堂。"而就在同一时期,善耆的其他子女也陆续分布在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军事院校中。

一份保存在日本外务省的档案显示,从1902年到1911年间,善耆先后将38名子女送往国外。其中25人在日本,8人在德国,5人在英国。据统计,这些子女的留学费用,几乎耗尽了肃亲王府的积蓄。一位王府老管家曾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些年,府里的银库几乎被掏空,连日常用度都要精打细算。"

在这些子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七公主爱新觉罗·显玗。1912年春,年仅七岁的显玗被送到东京,由川岛浪速收为养女,改名川岛芳子。一位日本贵族夫人在日记中记载:"那个满洲小公主,说日语时已经毫无异国口音,举止也完全是大和抚子的模样。"

1915年,善耆的几个成年子女相继进入日本军政界。长子溥伟在日本陆军担任少佐,次子溥仪在横须贺海军基地任职,三子溥杰则进入了日本参谋本部。一份日本军方档案记载:"善耆之子皆为帝国储备的重要人才。"

然而,这些子女的"才能"很快就在中国人民身上施展开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善耆的多位子女参与了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其中,川岛芳子更是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日本特务头子,在北平、天津等地从事情报活动,其罪行累累,让无数中国人痛恨不已。

一位曾在北平遭遇川岛芳子的商人回忆:"那个女人虽然穿着旗袍,说着一口京片子,但眼神里全是日本特务的狠毒。"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35年到1937年间,川岛芳子就导致数百名抗日志士被捕。

其他子女的遭遇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日本军中升迁,有的在德国军校任教,还有的在英国经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再也没有回到中国担任过任何公职。一份1940年的日本外务省报告称:"善耆之子女,皆已成为帝国之臣民,对满洲故土再无留恋。"

这些子女中,最令人唏嘘的是排行第十二的溥仪。他在日本海军服役期间,曾多次参与轰炸中国沿海城市。一位日本海军军官在战后供述:"溥仪每次执行轰炸任务时,都显得异常亢奋,仿佛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中国血统。"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时,这38个子女中有27人仍在日本。其中15人被美军逮捕,以战犯身份受审。而川岛芳子则在1948年被国民政府处决,成为了这个家族最著名的罪人。

一个曾经显赫的满洲王族,就这样将自己的子女推向了背叛祖国的不归路。而这一切,都源于善耆那个致命的决定...

五、帝国余晖:一个王族的最后挣扎

1912年深秋,北京城外的香山脚下,一座偏僻的别院内,卧病在床的善耆召集了所有在京的子女。一位当时在场的仆人后来回忆:"那天下着小雨,王爷的声音虚弱得像风中的烛火,但说起日本人时,却格外坚定。"

善耆对着跪在床前的子女们说:"我这一生,看尽了大清的衰落。现在,你们的未来在日本。永远不要回到中国为官,也不要认自己是中国人。"这段话被其长子溥伟记录在日记中,成为了这个家族最后的训诫。

就在善耆弥留之际,他特意让人从箱底取出一枚玉玺,这是当年慈禧太后赐予的信物。他将玉玺交给川岛浪速,说这是"肃亲王府对日本永远效忠的证明"。据日本外务省的记载,这枚玉玺后来被保存在东京皇居。

1914年初,善耆在北京病逝。令人意外的是,他的葬礼非常简单,甚至连牌位都没有按照亲王规格摆设。一位参加葬礼的清室宗亲在回忆录中写道:"那天到场的清贵只有寥寥数人,倒是日本使馆的人员来了不少。"

善耆去世后,他的家族成员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大部分子女遵循父命,在日本扎根。据1920年的一份日本户籍记录显示,善耆的23个子女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

然而,也有少数子女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排行第十五的溥杰在1925年秘密回到中国,在北平开了一家古董店。一位老主顾回忆:"溥杰从不提自己的身世,整日埋首于文物之中,仿佛要用这种方式赎罪。"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善耆家族的命运迎来了最后的转折。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投身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一份日本陆军档案记载:"善耆的后人在帝国军中表现出色,充分证明了当年策略的正确性。"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时,这个家族已经支离破碎。有的被俘虏,有的逃亡,有的改名换姓在日本乡下隐居。一位美军情报官员在报告中写道:"这个满洲王族的覆灭,是东亚近代史上最具讽刺意味的故事之一。"

1948年,当川岛芳子在北平英勇监狱被处决时,几乎没有人记得她曾是清朝的格格。行刑前,她用流利的日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对得起父亲的遗愿。"

如今在北京,善耆的王府早已改作他用,当年气势恢宏的庭院杂草丛生。铁门上锈迹斑斑的门环,似乎还在诉说着这个家族曾经的荣耀与没落。而在东京的某个角落,一枚沾满尘埃的清代玉玺,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见证着这段令人唏嘘的历史。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