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中国价值2.7亿美元的电动巨轮将彻底改变航运业!

精清评旅游 2024-11-14 19:04:43

在科技与环保相互交织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再次展现出其非凡的创新实力,一艘价值 2.7 亿美元的电动巨轮正朝着改变全球航运业的方向驶来,其带来的震撼如同科幻走进现实。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因人类工业活动的加剧而日益严峻,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成为罪魁祸首,极端天气频发,生态环境遭受重创。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挑战。美国纽约曾发布报告指责中国碳排放问题,但事实上,中国一直积极履行减排责任。在新能源技术开发与推广方面投入巨大,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水力发电技术,都在国内广泛应用且走向世界,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在交通领域,纯电动汽车的推广,让家庭日常出行的碳排放大幅降低。

然而,航运业的碳排放问题却一直是全球减排行动中的一块 “硬骨头”。全球每天约有 5 万艘商船在海上航行,船舶作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 3%,到 2050 年这一比例甚至可能攀升至 17%,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破坏。虽然中国早前已成功开发多种用于短途运输的绿色船舶,如电动运输船、纯电动深海探测船、甲醇动力船、双燃料集装箱船等,但跨境长途贸易运输的低碳化难题仍待解决。

直到今年 11 月,中国投资 2.7 亿美元的举动震惊了世界 —— 全球最大的 700 余万吨级纯电动智能集装箱船正式开工建设。这艘船堪称海上的钢铁巨兽,其大厅长度约 127.85 米,近似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它突破了传统电动船的技术局限,采用新能源电池驱动,功率高达 1900 千瓦时,以 10 节可更换的海运集装箱电池作为动力源。这种创新设计打破了传统电动船只能一次充电的限制,使得长途航行成为可能。

这两艘万吨级电动海船总长 127.85 米,宽、深 10.5 米,配备双机双螺旋桨推进系统,最高速度可达 11.5 节,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它们拥有约 740 个标准 20 英尺集装箱舱位,在环保方面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航行。这一创举得益于其独特的能源补给方式,在停靠时,船舶既可以通过高压岸电充电,也可以使用悬挂箱式电池快速更换,能源效率和环保水平大幅提升。不仅如此,船上安装的光伏系统还能利用太阳能为船舶持续供能,真正实现了作业和港口装卸过程中的零排放。

除了环保性能卓越,这艘船在智能化方面也堪称一绝。它配备了智能集成平台、智能舱室和开放水域自主导航系统,具备实时视角、全天候导航、视觉感知、航线规划、无人驾驶、自主避碰、驾驶模式切换等多种智能功能。这些智能化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船舶的运营效率,还为航行安全筑牢了坚实的保障。根据建造计划,两船预计将于 2025 年 3 月正式上船台施工,2025 年 7 月下水,首船于 2026 年 1 月投入使用,届时集装箱船将正式开启零排放纯电动时代,这无疑是航运业绿色零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全球运营中的集装箱船数量众多,中国拥有 12.1 万艘运输船,但电动船占比极低,这意味着电动巨轮市场潜力巨大。它的成功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将在中国国内引发航运市场的变革和需求的激增,甚至可能带动全球市场的繁荣发展。

当然,电动船舶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目前,高昂的电池成本是一大挑战,电动船的电池系统成本比同等燃油船高出一到两倍,且电池使用寿命有限,在船舶漫长的生命周期内可能需要多次更换电池,这使得电池投资远超柴油动力船舶。此外,零碳燃料技术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甲醇燃料作为一种替代燃料已被许多全球大型航运公司青睐,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200 艘甲醇燃料船舶的订单,而甲醇燃料船舶技术同样起源于中国且订单不断增加。

尽管面临挑战,但无论是纯电动船舶还是甲醇动力船舶,其目标都是实现碳中和。而中国作为这些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正站在航运业绿色革命的前沿。这艘电动巨轮的诞生,不仅是中国船舶工业迈向新时代的标志,更是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希望之光,它将引领我们驶向一个更加环保、高效的未来。

0 阅读: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