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再次退守淮南后,所面临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熠彤说历史 2024-06-19 14:47:24

遭受197年九月的陈国之败后,袁术的地盘再次退缩回淮南。

这一次,他的威望彻底丧失,可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四面楚歌,内忧外患全都接踵而来。

(197年袁术退守淮南初期局势图)

来自吕布的威胁

袁术逃回淮南,主要是抓紧时间建立依托淮河的江防,防范曹军继续南下。

还要曹操西回许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征讨张绣上。

剩下主要的外部威胁,来自于徐州的吕布。

上图徐州下邳国的淮河以南部分,还有部分地盘由袁术占领,没有标注出来。

袁术在下邳淮陵县,建了一座“公路城”,以防备吕布、陈登来犯。

泗州招信县,本汉淮陵县,有公路城,在县北六十里。袁术僭号九江,率兵击杀陈王宠。曹操征之,(袁)术渡江,筑此城以自据。--《寰宇记》卷十六

淮陵城,其名源自处于淮水高地,在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潘村镇的女山湖北侧高地。

(淮陵和东城位置)

袁术又在县北临近淮河的位置,再建公路城,说明公路城的的地势比淮陵城更利于防守。

还好,吕布把精力放在了整合徐州,并没有趁机攻打袁术。

众叛亲离

(袁)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闲相食殆尽。--《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陈国之败,袁术折损多名大将,兵马已弱,手下都对他失去了信心。

又逢淮南旱灾饥荒,袁术和后宫不顾军民死活,继续过着奢靡的生活,致使士兵又冻又饿,百姓更别说了。

他的领地人们相食,死的死,逃的逃,几乎成了无人区。

(九江郡几乎成了无人区)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官员军队,有的自立,有的投降,有的弃官逃走,还有的上山为匪,众叛亲离。

就比如上面提到他占领的下邳部分地盘,除了淮陵,还有个东城县。

鲁肃是东城本地人,袁术不顾三互法任命鲁肃为东城县长,鲁肃见袁术没有纲纪,带着家人跑到庐江郡投奔了居巢长周瑜。(《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弃官逃走)

鲁肃的事大家都熟悉,他的一个继任者,在东城直接烧城掳人,先准备北投吕布,后来投降了曹操。

东城(县)令戚奇(寄)欲北就吕布,焚城叠,虏人众......《太平御览·人事部八十二·贞女下》录《列女传》

建安初,(刘馥)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三国志·刘馥传》

戚寄作为一县父母官,都这样胡作非为,可见袁术的地盘已乱到了什么程度。

庐江太守刘勋自立

后来连袁术自己都没法混了,居然跑去现在的大别山,想投奔原来的手下雷薄、陈兰,居然还被无情地拒绝了。(裴注《三国志·袁术传》引《吴书》)

(刘晔已投奔刘勋)

雷薄、陈兰在庐江郡的山中,为什么袁术即使被拒,也不去投庐江太守刘勋呢?

说来悲惨,刘勋见他搞得一塌糊涂,已脱离他自立了。

昔袁术僭逆,王诛将加,则庐江大守刘勋,先举其郡,还归国家......计深虑远,审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陈琳在文中,称赞了刘勋先“举其郡”自立,再带着人马投奔许都“归国家”的功绩。

可见,在袁术再次退守淮南不久,实际已失去了庐江郡,只剩一个九江郡了。

也正因为刘勋的自立,才使庐江郡的情况,保持得比九江郡好得多。

(刘勋自立孙策取历阳)

九江郡历阳为孙策所得

更惨的是,袁术仅剩的一个九江郡,还被南边的孙策挖了个墙角。

我们知道197下半年-198年,孙策的主要精力在江东讨伐严白虎、祖郎等豪族武装。

(孙)策讨丹杨(阳)七县,使(孙)辅西屯历阳以拒袁术,并招诱余民,鸠合遗散。--《三国志·宗室传》

趁着袁术的九江郡混乱,孙策让孙辅“西屯”历阳城,横绝江东,以便抓紧时间平定丹阳郡七县。

由于长江在历阳这段,是南北走向,孙辅是实打实地占据着长江西边的历阳城,属九江郡。而不是像刘繇之前一样横绝长江。

孙策不只攻取了旧主袁术的城池,还让孙辅在历阳开辟了一条安全走廊,“招诱”九江百姓到江东发展。

(孙策挖九江郡墙角)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啊!

袁术看着孙策抢他城、挖他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后记

再次退守到淮南后的袁术,就是自生自灭的标准范例,只剩了空荡荡的九江郡,在宫里和妻妾们混吃等死。

这还有什么资本,让雄踞一州的吕布“复叛为术”?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复叛为(袁)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三国志·吕布传》

陈寿也是有立场的,198年吕布再次与衰弱的袁术结盟没错。

但说此时鼎盛的吕布“叛为术”,不过是给吕布定性一个“叛贼”的立场,把他归为僭越称帝的袁术的爪牙,为曹操征讨吕布找一个正义的理由罢了。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