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曾经评价粟裕:“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结果,粟裕的能力超毛主席预期,巅峰时期指挥的部队超过60万,包打了国军70%以上精锐重兵集团。
从某种程度说,粟裕几乎凭一己之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他绝对是解放战争中最为亮眼的一颗将星。
正如1994年,在时任军委主席江主席的批准下,军委副主席张震和刘华清在权威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以及解放军报上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一文中说道:
“解放战争时期,是粟裕同志作为军事家的辉煌时期。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对粟裕高度信任和器重,战争初期,就把他放在了华东战区主将的位置上.......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光辉战绩,在战役指挥上,粟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上面这段话,对于粟裕有两层评价,我们要领悟:
一是解放战争是粟裕的军事辉煌时期;
二是粟裕是华东战区主将位置,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粟裕一切辉煌成就的背后,其实离不开陈毅的高度信任和器重,因为粟裕的上级是陈毅。
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三野)副司令员、副政委,陈毅则是正职司令员兼政委。后续在淮海战役,成立了“淮海战役五前委”,统筹解决战役指挥和后勤保障等问题,陈毅是前委常委、同时兼任军事领导小组组长,可以说,陈毅是军事第一责任人,是粟裕的上级,粟裕在军事上要接受陈毅的领导。
陈毅的直接上级则是邓小平,陈毅要接受邓政委的指挥。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华北、中原两解放区辖区和人选》,指定“中原中央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为军区和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这里面的层次架构是,中原局领导中原军区,中原军区再领导野战军,简言之,陈毅的直接上级是邓小平。
即使最后成立的淮海作战五人总前委,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刘伯承、陈毅、邓政委三人为常委,粟裕、谭震林是委员,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从政治层面来说,邓是前方最高书记,他指挥陈毅、粟裕都没任何问题。
邓政委的直接上级,则是毛主席了。中原中央局是中央派出机构,第一书记邓政委的直系领导只能是毛主席了。而且,邓政委深得毛主席信任,几乎从来都是地方大局的第一书记。
比如:中共中央在华东地区的代表机关华东局,和中原局是一个级别,第一书记一直以来都是饶漱石,但在1949年3月,邓政委调到华东后,邓政委立马被毛主席任命为第一书记,饶漱石则变成第二书记,陈毅是第三书记,足见邓政委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