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雪山区,雪崩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最常见的雪崩是由积雪聚积过厚引起的,上部的积雪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向下快速滑动,随着积聚的能量不断增大,破坏力也不断增强。这个过程山体滑坡类似,只是滑动介质由土壤变为雪而已。
虽然我国较少发生由雪崩酿成的严重灾害,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欧洲和北美),雪崩每年都能导致数百人死亡。
因此,如果您要去这些国家的积雪山区,了解并掌握一些雪崩的应对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雪崩的特点及规律
与山体滑坡类似,雪崩也有最容易发生的坡度,在倾斜度为30°~45°的山坡上,往往会产生威力巨大的雪崩。说来也巧,这也是最适合滑雪运动的坡度。
除了积雪本身和山坡形态,人类活动也是导致雪崩发生的重要因素。冰雪运动爱好者、积雪山区的居民及冬季旅游者,他们的活动常常作为导火索,在不经意间引起雪崩的发生。
雪崩还有重复性。因为地形和气候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剧变,当其他条件满足时,雪崩一旦在某个地方发生,就会不断地卷土重来。
从地形特征上看,容易发生雪崩的地方主要有:外凸的悬崖、背风面的斜坡或峭壁、沟渠的侧壁等。
除了雪本身,雪崩的巨大破坏力还在于雪流挟带的气浪,尤其当大量积雪急速滑动时,将推动雪流前方的气流往山坡下冲去,这样的气浪可以摧毁建筑物。
雪崩致人死亡的原因有三类:窒息,外伤和失温。其中,窒息是最主要的。当咽喉或胸部受到积雪压迫,吸入大量积雪导致呼吸道阻塞,或生存空间内的氧气耗尽时,人体就会缺氧而死。
至于外伤,主要是因为撞击和压力。基岩、石块、冰块及树干等坚硬物体,都能给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最后一项失温,就是常规意义上的冻死,不再赘述。
雪崩发生前,如何避险
当我们在积雪山区活动时,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让我们更加安全。
第一条,不要滑野雪。正规的雪场中,滑道上的积雪都经过了处理(比如机压雪道),不会给雪崩任何发生的机会。
第二条,选择合适的时机出行,遇到降雨、大雪、大雾等异常危险的天气时,要避免出行。
雪后下雨或气温升高,会增加雪崩发生的可能性,因为融化的雪会使崖壁更加润滑;持续的大雪也能造成雪崩,因为新下的雪没有足够的稳固时间。
最好是在早晨或是傍晚行动,因为这些时候气温都比较低,发生雪崩的可能性不大。午后,不要靠近刚刚经过阳光照射的积雪坡地,可以去已经暴露在日光下很长时间的地方。
第三条,避开危险的地带,不做危险的行为。
不要到小沟渠和有陡峭岩壁的山谷中去,也不要去新雪堆积很厚的背阴山坡;尽可能选择在山脊上行走,而不要在谷底行走。尽可能不要横向穿越陡坡,行进过程中也不要大声唱歌或喊叫,因为这样极容易引发雪崩。
第四条,充分保暖,有备无患。穿上保暖且轻便的衣服,带上手套,做好保暖工作。这里有个小技巧,戴上口罩,不仅可以保暖,还能防止把雪尘吸入肺中。
对于身上带的其他东西,要做到说丢就能丢,千万不要死死绑在自己身上,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它们只会拖累你,让你行动困难。
第五条,细心观察,及时应对。如果听到了雪层断裂的声音,或者看到了断裂的雪层,甚至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雪球正在滚动,那就意味着这个地方下层的雪已经不稳定了,要立即从这个地方撤离。
雪崩发生时,如何自救
一旦雪崩来袭,就要迅速向与雪流垂直的方向跑,或者跑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切勿向山下跑。如果身上负重太多,影响逃生速度了,那就应果断地抛弃,比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
倘若雪崩不是很大,可以抓住树木、岩石等坚固物体,也可以就近找一个掩体躲避(如岩石背面),一般就能脱险。
如果实在跑不开,又无物体可依时,应让身体背对雪流的方向,双手捂住口鼻,闭口屏气,以免冰雪涌入咽喉和肺引发窒息。
当被雪掩埋时,要抓紧时间,使出浑身解数往雪堆表面爬;因为雪崩停止数分钟后,碎雪就会凝结成硬块,那时再逃生将会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