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这个工作室,必须让人知道!

湘潭在线 2024-09-10 19:10:30

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

——石灵芝名师工作室的送教故事

烈日灼人。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红军小学,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9月5日,石灵芝老师走出金庭学校前往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红军小学送教。(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大课间时,不知是谁在人群里说了声“石老师来了”,孩子们一个个飞也似的跑出来,将石灵芝、冯艳、张双艳、王迎波、谭玉湘团团围住,嘴里不停地叫着“老师好!老师好!……”

这是2024年秋季新学期孩子们与石灵芝等人的第一次见面,也是雨湖区石灵芝名师工作室的第40次送教之路。每一次他们的到来,都是这里师生最期待的事。

源于2021年的一场讲座,石灵芝与彭德怀红军小学结下深厚情谊。3年多来,她带领工作室的22名教师为这所乡村小学送教送物资,风雨无阻,分文不取。

每趟往返80多公里,每月至少两次,每次2到4节课。这背后,是所有送教老师的接力参与和默默付出,他们用无私无悔之心,诠释了何为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价值追求。

“像盼着过节一样盼着我们到来”

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元帅的故乡。

创办于1922年的彭德怀红军小学,就建在乌石峰下。四层楼的教学楼,四周郁郁葱葱,风景秀美。

9月5日,在约定地集合后,石灵芝、冯艳、张双艳、王迎波、谭玉湘踏上了去乌石送教的路。约80分钟后,一行人到达目的地——彭德怀红军小学。

“石老师,你们来啦!”传达室保安梁师傅,老远就认出了石灵芝,从窗口探出头来,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

一行人赶到教学楼时,第二节课刚下课。天气炎热,加上路途奔波,石灵芝等人原计划在办公室稍作休息,再去送教班级上课。没承想,几个眼尖的孩子发现了她,只见他们转过头说了一句什么,一群孩子便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尖声欢叫着。

石灵芝刚到学校,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紧紧相拥。(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石老师……”彭德怀红军小学五(2)班的俞珊珊,一把抱住石灵芝。在这个10岁留守女童的心里,石老师温柔且有耐心,有次上课她答题出错,石老师没有批评,而是给她学习上的鼓励。

和石灵芝亲昵后,俞珊珊又拉着同学贺煜祺、梁芸彤,跑到冯艳、张双艳、王迎波、谭玉湘跟前,礼貌问好。

石灵芝,雨湖区石灵芝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3岁,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2021年8月,石灵芝应彭德怀红军小学校长罗军之邀,为学校教师作了场专题讲座。

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培训,谁知,一番交流下来,石灵芝被这所乡村小学教师们的淳朴好学打动,她决定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一批教师定期为这里送教。

按照“学校推荐、教师自愿”的原则,石灵芝依托雨湖区教育局搭建的名师工作室平台,从雨湖区各学校中,挑选了一批优秀教师加入送教队伍。

冯艳和张双艳,就是第一批加入的教师。

冯艳当时已工作21年,授课成绩出色。“我是农村孩子,依靠读书改变了命运。听说有送教机会,我二话不说就报了名。”冯艳告诉我们。

送教之路并不轻松。除了路途较远,送教教师还得克服晕车、教学理念更新等困难。

“城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 石灵芝介绍说,有别于过去“大水漫灌”式的送教活动,他们采取“一对一”方式,根据送教对象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送教方案,再依此做课程设置。为最大化地发挥教学效果,每名送教教师会根据送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做优化调整。

三年多的辛勤耕耘,换来了学校师生的真心和信任:“现在,我们一进学校,孩子们就会叫‘老师好’,搂着抱着,眼睛都亮了,像盼着过节一样盼着我们到来。”送教团队的成员们,由衷地感受到了这股浓浓的暖意。

“不能关在山里闭门造车”

也许是受彭德怀元帅精神的鼓舞,乌石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敢作为的劲儿。

这股劲,反映到彭德怀红军小学身上,同样如此。

尽管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不如城区学校,但这些年,彭德怀红军小学一直在寻求突破和改变,只要有学习交流的机会,不管多远、多累,大家想尽办法都要参加。

“新的时代,教研活动必须走出去,不能关在山里闭门造车。”罗军,扎根乡村教育多年,现任彭德怀红军小学校长。他坦言,在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包括他在内,学校教师“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与日俱增。

有个现实不容回避。

由于缺乏外出培训机会和好的交流平台,乡村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还和城市学校存在着差距。要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对乡村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帮扶、指导,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尤为重要。

工作室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在这场资源的链接中,石灵芝送教团队就像一座桥梁,将城市教育资源与农村课堂有效地联结了起来。

课堂教学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给彭德怀红军小学送教的过程中,石灵芝送教团队最关注的就是课堂,他们除带去新的教学理念和优质资源外,还与彭德怀红军小学教师一起听课、评课,引导大家积极思考,激发其成长动力。

“不搞虚的,不摆架子,就是课堂上真刀真枪地干。”27岁的彭德怀红军小学青年教师周叶,今年暑假独自前往云南支教。因为表现出色,她收获了同行的一致好评。

“特别感谢石老师。”周叶说,为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石灵芝,总是亲自上阵,以课例引领教研。“不光是她,所有送教教师都会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实施教学设计,然后由共性问题出发讨论怎样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周叶说。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石灵芝等人刚来送教时,本以为市里来的教师会顺应潮流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没想到这些老师用传统教具,一样带来了精彩的课堂。那一刻,这位年轻教师发现,缺乏硬件设施不是上不好课的理由,有效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

课堂上,工作室的老师与学生游戏互动。(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石老师团队,点亮的不只是农村儿童心中的希望之光,也点亮了学校32位教师的希望之光。”罗军感慨。

他告诉我们,受家庭条件所限,学校很多学生缺乏亲子阅读陪伴。为丰富孩子们的视野,提高大家的阅读鉴赏能力,石灵芝团队为学校引入了绘本教学,还多次自掏腰包采购衣服、绘本、文具和故事书,支持学校开展暑假陪读活动。

在石灵芝等人的组织下,彭德怀红军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在自己学校体验到了绘本课、心理辅导等课程。2022年,他们还和雨湖区金庭学校联合举办了一场隆重的10岁成长礼。

善心是一盏灯,照亮了别人,同时也能温暖自己。

“为让农村孩子都能有机会听送教老师的课,校长直接把学生安排到学校大礼堂。那一次,我上了一堂容纳了4个班、120多名学生的大课。课堂上,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石灵芝名师工作室送教教师陈益多说。

石灵芝名师工作室送教教师马想,家住九华。送趟教,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得三四个小时。三年多来,马想几乎很少缺席送教活动。

“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马想说,每次送教结束,孩子们都恋恋不舍,盼着下次和老师见面。这种朴素的情感,正是支撑她和团队前行的动力。

“收获情怀和梦想”

每一次送教,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为上好送教课,从课题到教学设计,再到教学实施,团队成员磨了又磨。大家自费购买教具、教辅材料和文具,让孩子们获得最佳的课堂体验。

这些年,送教团队的努力付出,彭德怀红军小学副校长张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说:“每次来送教,石灵芝等老师都是竭尽所能,要么带人,要么带物,甚至连茶水都是自带,坚持不给我们增加任何麻烦,用‘掏心掏肺’来形容他们都不为过。”

工作室的老师与彭德怀红军小学的老师们交流教学经验。(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抓课堂,带老师,推举措,提建议……23名送教老师坚持不懈的付出,收获了明显成效。彭德怀红军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一批有思想、敢创新、爱孩子的教师正在不断涌现。采访当天,罗军还向石灵芝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在今年上半年湘潭县期末文化素质检测中,彭德怀红军小学语文学科稳居全县前列!

“孩子们反馈给我们的爱,总是能让人心头一暖。”送教教师谭玉湘说,在三年多的交往中,她感受到了送教学校的成长,也在这里收获了情怀和梦想。

而让谭玉湘感动的是,比起豪言壮语,彭德怀红军小学师生总是把情感,隐藏在一些细微举动上。比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食堂师傅总会悄悄地为他们准备一份地菜煮鸡蛋;又如,只要听到国歌响起,不管是学校师生还是学生家长,所有人都会停下来朝着国旗肃立、敬礼……

“我更愿意把这三年多的送教活动,称为一堂特别的微党课。我们在传承彭总故里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着、感动着。”石灵芝表示。

9月5日,彭德怀红军小学有两节送教课,一节心理健康,一节科学。在六(3)班教室,当冯艳以奥运会为主题,给孩子们讲授心理知识时,石灵芝、谭玉湘等人则在教师办公室,向六年级老师了解孩子们近期的学习情况。

心理课结束。谭玉湘提着笔记本电脑走进了教室。

就在谭玉湘上课正上得投入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停在后侧的窗台上。

它仿佛也被课堂吸引,安静地待在一角,认真听着课,久久不愿离去……

原载《湘潭日报》9月10日2版

来源:湘潭日报社重大报道工作室

总策划:龙香玖

执行策划:王超 冯叶 杨期仁

本文采写:王超

本文摄影:陈旭东

海报:刘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