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质疑活不过40岁,如今怎样了?

维京晋州 2024-09-07 10:00:41

1987年,来自甘肃的郑桂珍听到一条广播,北京的医院正在对试管婴儿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有做父母的机会,郑桂珍结婚快20年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这是他们夫妻俩最大的困扰,郑桂珍听到这个消息别提多激动了,她似乎看到了希望,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到北京碰碰运气。

就连郑桂珍自己也没想到,一位叫张丽珠的医生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困扰她20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张丽珠教授不仅治好了郑桂珍的病,还让她有了做母亲的机会,郑桂珍的女儿郑萌珠是我国首位试管婴儿,当时科学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很多人并不看好试管婴儿,还有人预测郑萌珠活不过40岁。

我国首位试管婴儿是如何诞生的?36年过去郑萌珠的身体状况如何?如今她生活的怎样?一起走进我国首位试管婴儿的“诞生记”。

一、一则广播新闻“改变”夫妻命运

1987年,甘肃礼县的郑桂珍马上就要40岁了,她和丈夫结婚快20年一直没有怀孕,因为没有孩子经常被人议论,这件事始终是他们心上的一个结,郑桂珍和丈夫总是觉得自卑,见到有人聚在一起聊天,他们甚至会绕开人群,生怕别人看到自己后又讨论孩子的话题。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一直“躲”下去也不是办法,出现问题总要解决,亲戚建议他们还是尽快上医院检查,查出根源才好对症下药,郑桂珍夫妻俩一起到医院检查之后才得知,这么多年没有孩子的原因是由于郑桂珍双侧输卵管堵塞导致的,这样的问题也许在如今看来并不大,可是在80年代即使查出病因也很难治愈,更何况他们当地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

郑桂珍和丈夫每天都唉声叹气,夜深人静的时候,郑桂珍经常暗自垂泪,心想着“难道我真的没有机会做母亲了吗?”虽然他们都无法接受这一切,事实就是如此残酷而他们必须面对。

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治疗的希望破灭,郑桂珍夫妇似乎觉得更难抬头,他们能不出门就尽量待在家里,害怕听到流言蜚语,亲戚朋友看到夫妻俩整天郁郁寡欢,让他们尝试偏方,能试的郑桂珍和丈夫全都试过了,然而依然没有效果,

就在郑桂珍和丈夫快要绝望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桂珍听到广播里说北京的医院正在研究试管婴儿,她半辈子都生活在农村。以前完全不知道试管婴儿是什么,她认真的听着广播里的内容,心里越听越激动,她终于明白了广播里的内容,说的是可以帮助怀不上孩子的父母圆梦。

图片来自网络

广播结束很久,郑桂珍的内心依旧无法平静,只有她和丈夫两个人清楚,这些年他们过的有多么煎熬,原来世上还有这样先进的技术,如果是真的,这些年困扰他们的问题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吗?

郑桂珍把试管婴儿的新闻,仔细的讲给丈夫听,试管婴儿是从人体取出精子和卵子,体外受精后再培养成胚胎,移植到女性子宫内,慢慢发育成胎儿,郑桂珍对试管婴儿这一技术深信不疑。

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一例试管婴儿成功过,郑桂珍的丈夫并不相信真的像广播里说的那么神奇,试管婴儿的新闻一出,就在国内引起很大轰动,1978年全球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很多人都和郑桂珍的丈夫抱着同样的心态,大家都不相信领先于世界的技术,能在10年间就被我国掌握。

图片来自网络

郑桂珍的丈夫又对试管婴儿技术做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发现这一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并不成熟,目前仍然处于研究实验阶段,并没有成功案例,他担心郑桂珍去了也是给别人做“小白鼠”,更担心她会有生命危险,原本信心十足的郑桂珍,听完丈夫的话如坠冰窟,她的一腔热情就这样熄灭了。

虽然郑桂珍也不知道试管婴儿手术,是否能圆她做母亲的梦,可是她却很清楚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如果不尽快下决心,可能再也不会有机会做母亲了,那么她以后很可能会一直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无论是谁都受不了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

郑桂珍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想去试试,万一真的成功了呢,虽然她的丈夫并不赞成这样做法,可是郑桂珍仍然坚持来到北京,殊不知郑桂珍的决定即将改变他们的人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二、义无反顾回国,面对质疑从未停止探索

1987年,郑桂珍夫妇从甘肃来到北京,当时他们多番打听才得知,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可以做试管婴儿手术,郑桂珍夫妇初来北京人生地不熟,遇到了很多困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辗转找到了做试管婴儿手术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并在这里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张丽珠教授。

张丽珠在妇产科临床和研究上经验丰富,也是北大三院妇产科的创始人,她的医德医术都令人钦佩,虽然早年间在美国留学,可是她对祖国有着深厚浓烈的情感,她曾说“除了祖国处处都不可为家”。

张丽珠

张丽珠教授1921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张耀不仅是同盟会成员,还是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母亲赵汶曾在日本留学,张丽珠23岁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并取得了博士学位,此后开启了长达60年的从医之路。

抗战胜利后张丽珠前往美国深造,1949年她受邀到英国开展妇产科临床工作,出国留学之后,她在临床上面的经历和经验更加丰富,虽然在国外的生活条件和待遇都更为优越,可是张丽珠却没有因为丰厚的物质,而忘记自己的祖国。

张丽珠

抗美援朝爆发后,张丽珠更加坚定了要回国的想法,1951年她义无反顾的踏上回国的路,回国之初张丽珠在上海工作,195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院,张丽珠此时来到北京,带领团队创立了北大三院的妇产科,张丽珠教授不仅医术精湛,医德更是令人称赞。

身为女性她最能理解女性同胞,在北大三院坐诊以来,张丽珠发现很多妇女都因为无法生育感到苦恼,而其中不少妇女对生育问题羞于启齿,张丽珠对此十分痛心,那个时候不孕不育,在我国还是无法攻破的难题,张丽珠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她希望能帮助更多女性同胞解决病痛和生育难题。

张丽珠探视病人

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张丽珠此时的心情是兴奋的,既然有了成功的例子,那么她相信中国人也可以掌握这一技术,张丽珠和她的团队成员决定开始研究试管婴儿,她提出自主研发的时候,不少人都反对或是根本不相信他们能成功,毕竟这项技术领先于世界,而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都十分有限,可是张丽珠并不会因为别人的想法就停止探索的步伐。

1984年,张丽珠开始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领域深耕,那个时候很多医疗器械十分匮乏,就连取卵针都只有一根,还是她从国外带回来的,没有这根针就无法为患者做手术,取卵针也是张丽珠眼中最珍贵的东西,用钝了她就拿到钟表行磨锋利了再使用。

张丽珠

仪器和工具都很有限,张丽珠做完实验拿去消毒,下次接着再用,就连培养液都需要他们自己配制,失败了就重新再来,张丽珠和她的团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做着各种研究和实验。

张丽珠用这根取卵针做了十几次手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郑桂珍找到她的时候,张丽珠也无法保证这次一定能成功,此话一出郑桂珍的丈夫当时就气急败坏地说:“你的意思是打算用我们当试验品。”张丽珠一言不发,她自然是无法保证,因此无法回答对方的问题。

张丽珠

郑桂珍的丈夫愤怒地拉着妻子往外走,可是郑桂珍却挣开他的手,回到诊室里对张丽珠说:“张教授我相信你。”随后她紧紧握住张丽珠的双手,正是郑桂珍无条件的信任,才让张丽珠更有信心,同为女性,张丽珠非常理解郑桂珍的心情,所以她才要更努力帮郑桂珍完成做母亲的心愿。

在郑桂珍的劝说下,她的丈夫终于答应愿意做手术,张丽珠曾经给郑桂珍做过检查,除了双侧卵管堵塞还患有盆腔炎,做手术之前张丽珠开始帮她治病,为了对病人负责,张丽珠不断进行手术模拟工作,她将卵泡分离和体外受精,都操作的十分熟练,目前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把受精卵植入女性子宫内。

图片来自网络

在国外有专业的手术设备,所有操作都可以一气呵成,但是我国当时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张丽珠只能自己想办法,她改造了一根特殊的塑料管,把受精卵放进管子里再植入人体内,一切就绪后,郑桂珍终于可以手术了。

三、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谣言不攻自破

1987年6月的一天,郑桂珍被推进手术室,张丽珠从她身体里取了四颗卵子进行体外受精,最终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张丽珠将卵子进行体外授精,通过一天的观察这一步顺利完成,受精卵形成胚胎,她用特殊的塑料管把胚胎植入郑桂珍体内,还要时刻观察胚胎的情况,这项工作才是关键,也是整个团队最难熬的时期,谁都无法预测最终结果。

张丽珠和团队医生

过了7周之后终于传来好消息,通过医生的检查,已经可以清晰的听到胎儿的心跳声,这就意味着试管婴儿手术成功了一大半,也是医学界的一次重大成功,试管婴儿在国内尚属首次,大家对这一技术没有全面的认知,所以很多人质疑孩子身体是否健康、究竟能不能存活、即使生下来到底是否能活到40岁。

对于这些问题,张丽珠也无法立时给出答复,她目前能做的就是时刻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郑桂珍怀孕期间做的检查,都显示妈妈和孩子一切正常,郑桂珍10月怀胎,终于在1988年3月生下一名健康的女婴,这也是我国出生的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这期间,面对的质疑让张丽珠压力倍增,孩子顺利出生并且身体健康,她这时才能松口气。

郑萌珠

孩子出生后,郑桂珍夫妇给孩子起名为郑萌珠,郑萌珠的名字里的“珠”,是父母希望她记住张丽珠教授,萌则代表新生的出现,张丽珠看着孩子可爱的样子、郑桂珍夫妇满足的神情,她的喜悦同样是发自内心的,郑萌珠得到了很多很多的爱,不仅仅是父母的,还有张丽珠和她团队的所有医生。

郑萌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生命,她的诞生让更多无法生育的夫妻看到了希望,郑萌珠两个月的时候出院了,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张丽珠一直都和他们有联系,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郑萌珠从小就能感受到大家对她的关心。

张丽珠和郑萌珠

然而时间给了众人最好的答复,郑桂珍透露女儿郑萌珠和其他孩子并没有不同,智力和身体都发育的很好,身体素质也很强,从小到大连生病都很少,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都很好。

2007年郑萌珠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她也成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工作人员,做着病历管理的工作,郑萌珠知道很多人一直都在关注和帮助她,如今她也有能力帮助别人,郑萌珠曾表示她的生命里有两道光,一道光是母亲郑桂珍,另一道光是张丽珠教授。

如果当初不是因为母亲和张丽珠教授的坚持,或许她就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郑萌珠时常用自己的故事鼓励病患,让他们不要放弃治疗,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希望,2016年,张丽珠去世,郑萌珠悲痛万分,她对张丽珠教授的感激溢于言表,虽然老人过世了,她会永远记得是张丽珠教授给了她生命。

郑萌珠和她的儿子

2019年4月,郑萌珠同样在北大三院生下一名男婴,郑萌珠看着自己的孩子,想到了母亲当年生她更加不易,也想到了张丽珠教授遭到的质疑,这个孩子的出生,让很多当年的谣言不攻自破,试管婴儿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他们不是社会的“异类”,同样可以生活的很好。

如今的试管婴儿技术和过去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张丽珠教授的潜心研究,使得我们国家的试管婴儿技术日趋成熟,圆了更多人做父母的梦,她做到了医者仁心,虽然她已经离开了,但是她给世间留下了生的希望,张丽珠教授值得被大家尊重和铭记。

张丽珠

参考资料

张丽珠 |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澎湃新闻

张丽珠:“除了祖国,处处都不可为家”——光明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