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两汉纪》的一些谬误

三国可不求甚解 2024-06-15 12:58:37

近日无事,闲的翻书,又翻到了几年前买的《两汉纪》(中华书局2020年出版,张烈点校)。突然想起来,几年前在编辑《》专栏时,曾参考过这本书,也发现了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小编对版本学一窍不通,学问又浅薄,不知道算不算错误,所以发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吧。

中华书局版《两汉纪》

在开始正文之前,先声明一下,小编并未看完《两汉纪》全本,只是阅读了东汉末年自黄巾起义以来的篇章,所有的讨论只限于此篇幅内。

总体而来,错误有三:

1.断句有问题。

在第450页,介绍李傕和郭汜相互扣押汉献帝和百官斗法时,有这么一句话:“复以汜从弟济、从子绣、傕从弟桓为质。”小编当时读的时候,翻译为“又以郭汜的堂弟郭济、郭汜的侄儿郭绣、李傕的堂弟李桓作为人质”,当时没多想,也没感觉人名陌生,以为郭济、郭绣、李桓就是昙花一现,一笔带过了。

中华书局版《两汉纪》内容

后来有一次写文章没带书,在网上查原文,找到了周天游校注的《两汉纪》,发现竟然断句是:“复以汜从弟( )、济从子绣、傕从弟桓为质。”翻译过来就是“又以郭汜的堂弟(姓名不详)、张济的侄儿张绣、李傕的堂弟李桓作为人质”。现在人名是不是立马清晰了,张绣正是杀曹操长子曹昂和典韦的那个。

周天游校注版内容

当时我就震撼并崩溃了,感觉中华书局的招牌在我心中不那么神圣了。

2.有错别字。

有了上面的前车之鉴,我再读《两汉纪》时就不再那么盲信了,碰到理解不了的就赶紧去查查,看看是不是又错了。结果还真是。

比如第404页,“十一月,张温、董卓击张约,破之。约走金城。”我又好奇这个张约是谁,在《三国志》中没听过,结果翻周天游校注的《两汉纪》,是“十一月,张温、董卓击章、约,破之。约走金城。”这里的“章”指的是边章(又叫边允)、“约”指的是韩约(他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是韩遂,就是和马超一起起兵反抗曹操的那个),这就说得通了。韩遂失败了跑到了金城,这里确实是他的老巢。

中华书局版《两汉纪》

周天游校注版内容

有了前面张济、张绣的例子,我倒不怀疑张烈点校本会把名字搞错,但这个“张约”是怎么来的呢?是有一个古本里写的就是这个“张”字,还是作者在点校时感觉“章约”太别扭,而直接改为“张约”的呢?

就不得而知了。

3.日期未校勘

订阅过小编《》专栏的朋友们都知道,我这个专栏最独特的就是把三国所有的大事都分解到了每年的每月,有的甚至分解到了每日,力求在时间上最大限度的精准。

可是,中华书局版《两汉纪》却压根没有校勘过干支纪年的准确性。也许是作者(我在网上一直没找到作者张烈的简介,不知为何许人,该不会是某位大佬吧,如果有冒昧之处,敬请谅解)不懂历法吧,所以直接原书照搬。

比如在第453页第二段,记载汉献帝从长安东归洛阳时:“十二月,行幸弘农。。。。。壬申,行幸曹阳。”按这个意思就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12月,汉献帝走到了弘农郡,在”壬申“日这一天走到了曹阳。

但是翻周天游校注本,则备注了“十二月丁酉朔,無壬申”,应当是十一月。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和干支纪年法差不多,也是60天一个轮回,但一个月只有30天时间,所以两个月才能轮一遍,这就导致有些干支日在这个月是不会出现的。

中华书局版《两汉纪》内容

周天游校注本内容

根据陈垣的《二十四史朔闰表》可知,兴平二年12月初一是丁酉日,如果数到“壬申”就是12月36日了,太荒唐了。但如果是11月,11月初一为戊辰日,数到“壬申”就是11月初五,这就很合理了。

陈垣《二十四史朔闰表》

干支表

正是由于中华书局版《两汉纪》在时间上的无用,小编后来编专栏时就没仔细参考过,一直用的在网上搜到的周天游校注版网页,没把我眼睛瞪瞎。

以上就是我发现的中华书局版《两汉纪》的谬误,啰里啰唆了这么多,欢迎大家指正,批评尽量少点,谩骂和网暴可别,小编心理素质不行,承受不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