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林长制工作的推进,成为保护绿色生态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自浦东新区“林长制”实行以来,各街镇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林长制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动地区的环境更加生机勃勃。
高行镇:边角绣花 见缝插绿
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把最优服务供给人民、把最美环境献给人民,让“‘大美高行’颜值更高、‘品质高行’气质更佳、‘幸福高行’魅力更足”,这是高行镇党委政府向全镇人民的庄重承诺,依靠“公园+”“道路+”“生活圈+”,“点、线、面”全覆盖推进,共同打造“生态+”。
据悉,高行镇持续推进环境美化、道路净化、生态绿化、街区亮化、治理优化,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微更新,统筹考虑绿化品质、业态生态、风格风貌、小品布局。
为了写好“绿化美化”这篇大文章,不让一寸土地裸露,不放过一处闲置空间,高行镇见缝插绿,16个点位“微景观”相继竣工;4座公园提档升级陆续建成开放;一批市级、区级花园单位、绿色社区创建成功。
镇域内4个口袋公园的建成,依托更多“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更新绣出城市更多“方寸之美”。此外,高行镇还完成了高行历史文化公园一期建设,森兰绿地北区二期、浦东牡丹园全面对外开放,让居民畅享绿色福利。
同时,通过绿色街区塑造、“针灸式”改造、微空间活化等方式,高行镇完成金高路、东靖路等15个点位生活秀带改造提升,打造了多个自然映衬下的现代艺术花园,并对位于路口及街角的12个点位进行更新提升,通过连接点线面,构出一心多点的新格局,同时串联内外,向周边辐射,将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形成高行花园带。
这些秀带空间独具特色,有的点位增设了休闲座椅,以供居民漫步时驻足休息;有的点位放置了兔子形象的雕塑,打造独属于高行的现代艺术展览角;还有的点位则与梵高的著名油画《星月夜》相结合,充分利用空白之处,在座椅和电箱上绘图作画,营造出灵动多彩的星空氛围。
此外,高行还充分发掘桥下绿色生态空间,对桥下灰色空间、不规则零星用地进行微更新。目前,已有赵家沟两岸4座桥梁的桥下空间完成微更新,通过绿化改造、修缮运动设施、改建活动空间等方式,增加公共开放区域约2000平方米,实现桥下空间从“灰色”到“绿色”的华丽转身。
张江镇:科技为核 文化为脉
张江镇则立足张江科学城建设和发展的大背景,坚持把“科”字融合进生态建设,依托域内突出的科技产业、科普文化和科创人才,不断推动林长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科技企业是张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张江镇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此,张江镇不断挖掘、发动更多科技企业成为“两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去年9月正式成立首批“张江企业护林联盟”,其中不仅有张江镇商会的杰出代表,还有多年来在生态建设一线深耕的创新企业。
比如,张江镇与“元易科技”合作开发的张江镇智慧林业管护平台,已经成为全国首家将“无人机+可见光智能识别+计算机深度学习”应用于林地场景智能巡查的智能平台,通过“智慧巡查-发现-处置-复核”监管和稽查业务闭环,实现高效治理。今年,张江镇在不断升级技术的同时,还与城运大数据平台对接联网集成,以“张江”样板向福建、湖北等林业大省推广覆盖。
此外,张江镇把“中国药谷”的科技资源引入“林下经济”新模式,与“国味堂”共同探索中药材的林下复合种植,目前已在长元村试点100亩林地发展树栽铁皮石斛特色产业,以科技之力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协同发展开辟更多可能。
具有张江科学城特色的林绿资源也向广大群众开放,进一步推动由“园”向“城”的蝶变。据悉,张江镇与中医药大学合作建设了占地近7200平方米、种有400多种中草药的“百草园”,并在今年进行了改造升级,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定期提供科普讲解服务,用丰富多彩的文化装点起绿意盎然的空间,进一步满足周边居民和工作者对生活、休闲、学习、探索的需求。
张江镇还与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合作建设“一亩花田”,率先探索以林绿阵地建设,联动更多“开放日”“文化日”活动,由此推动相对封闭的园区内生态空间向公众开放,成为国之重器和属地居民群众之间高效互动、密切往来的“生态纽带”。
2022年起,张江镇启动“民间林长”制度,并不断拓展深化,目前共招募有“民间林长”256人,其中来自科研行业的“院、所、企、校”团队负责人39人。今年,张江镇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进一步开发“红色纽带”护绕“绿水青林”系列品牌,与多个单位合作,为张江镇生态品牌进一步赋能增效,以全域治理共建“生态之城”。
文字:章磊 姚静烨
供图:区生态环境局
编辑:倪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