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给过刘禅一个很好的评价:“贤相则为明君,奸臣则为昏君。”也就是说,刘禅选择了一个有能力的宰相,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遵从了忠诚和正义的君王,而选择了一个有能力的奸臣,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没有道德的君王。这一段文字,正是刘禅身为一国之君的人生经历。刘禅虽然是蜀汉皇帝,统治了四十多年,但却一直跟随着诸葛亮,按照他的计划行事。诸葛亮以宰相的身份任用蒋琬、董允、费祎等人的身份,让刘禅意识到了自己的无能,所以他才能安安心心的做一个好皇帝。不过,这些人都死了,刘禅就成了蜀国最大的祸害。
蜀汉时期的宰相。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因为刘备留在白帝城留下的遗嘱,所以他就是整个蜀地的掌控者,地位仅次于皇帝。诸葛亮是一位可以全权执掌朝政的谋士,他以宰相的身份,开疆拓土,整顿兵马,一只手就掌握了兵权和政权。可以说,蜀汉帝国的一切事情,都是诸葛亮一手操办的,因为诸葛亮的能力和忠诚,蜀国帝国的局势也是水涨船高。在诸葛亮的统治下,蜀汉的政坛一片祥和,民风淳朴,而这样的风气,更是一直延续到了西晋,《三国志》的撰稿人陈寿,就是生活在蜀汉末期到西晋初期之间,他将诸葛亮的事迹写成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蜀汉民众对诸葛亮的敬仰,就像是一位英雄一样。时至今日,梁益之民,赞叹诸葛亮之名,犹在耳边,纵然是甘棠之歌咏召公,郑人的歌曲子产,也不过如此。
诸葛亮死后,刘禅撤掉了宰相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蒋琬,不过是一个尚书的大臣而已。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刘禅心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诸葛亮死后,蒋琬、董允、费祎三人执掌蜀汉大权,姜维执掌蜀汉军权,秉承着诸葛亮的意志,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北方之路。可是随着蒋琬、董允、费祎等人的相继逝去,刘禅群龙无首,太监们便成了蜀汉的统治者,就连姜维都因为蜀汉内部的矛盾而被迫离开了朝廷,这才导致了蜀汉的混乱。
《出师表》上是怎么说的?从历史上来看,诸葛亮与刘禅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围,《出师表》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在教导自己的弟子,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诸葛亮对刘禅的理解。诸葛亮的训诫很清楚,并没有说一些笼统的东西,比如让皇上努力工作,比如董允劝说刘禅,让他不要太过花心,什么都没有说。《出事表》的重点有两点,一是向刘禅解释了北伐的意义,还有一条,那就是亲近贤臣,远离卑鄙小人。那么,为什么这么温顺的刘禅会被人说成是因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留下的心意,没有辅佐姜维光复汉室,反而选择了臣服?说起来,刘禅可真的很无辜,刘禅按照《出师表》上的要求去做。这才是蜀汉屹立四十多年的根本,不过《出师表》中并没有说如果这些人都死光了,自己应该用什么人。《出师表》给了这个无能的皇帝刘禅很大的好处,他将这个当做了自己的政治方针,诸葛亮让他用什么,他就用什么,《出师表》上所有的名人,他都用了,可是现在,那些名人都走了,刘禅也没有了靠山。
君疑臣,臣必须亡。姜维是奉诸葛亮为蜀汉大将,继承诸葛亮之位,并无过错,但诸葛亮所著的《出师表》中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出师表》是在227年被诸葛亮所写,而姜维则是在228年被诸葛亮所收服的将领,从史学的观点来看,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在《出师表》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应该只有一年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出师表》中并没有他的名字,被朝廷排斥的他,根本不可能获得刘禅的信任,只能孤军奋战。因此,在敌军攻入蜀汉大本营的时候,刘禅被敌军攻入蜀汉大本营给吓得不轻,无奈之下选择了臣服。在这种情况下,姜维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来扭转局面。如此说来,刘禅岂不是违背了诸葛亮的意愿?而刘禅,则是一种近乎于疯狂,完全地信任诸葛亮的话语。蜀汉之所以能够屹立数十年,与诸葛亮对刘禅的教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去婆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