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的艰苦岁月中,红军中涌现出许多英勇的小战士,他们虽年幼,却也坚定地跟随部队,一路走来,历尽苦难。这些被称为“红小鬼”的孩子们,以惊人的勇气和坚持,为革命贡献了他们年幼的力量。1936年,一名自称经历长征的10岁小男孩,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他声称自己是红军的一员,毛主席问他,有谁能证明他的身份?他大声答出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是谁呢?
这个男孩名叫向轩,他的故事得从他妈妈贺满姑讲起。
1926年,向轩诞生在湖南的一个声名显赫的革命家庭。他的母亲贺满姑被誉为湘鄂西革命的女战士先锋,而他的大姨贺英,享有“双枪女侠”的美誉,是洪湖赤卫队的创立者;他的表姐夫廖汉生,则是开国中将;他的舅舅贺龙,更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在这样一个满是革命火种的家庭中长大,向轩的童年充满了动荡与非凡。贺满姑与贺英姐妹在向轩仅一岁时,就已经在桑植地区建立了地方游击队,而舅舅贺龙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毅然返回湖南,秘密重组力量,策划起义。
当贺龙回到家乡时,他发现姐妹二人已组建了一个两千人强的队伍。为了支持贺龙,他们无私地将这支队伍交给了他。这批队伍后来成为了红二军团的骨干力量,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逐渐形成了湘鄂西的革命根据地。
不过,由于资源重新分配,贺满姑的力量变弱了,她不幸在桑植的桃子溪自己家里被敌人包围并抓了起来。贺满姑虽然拼命抵抗,但因为敌人太多,最终还是被捕了。那时候向轩还不到两岁,也被国民党抓去坐了牢。
贺英知道这事后,急忙搞到一些银子,打算用来贿赂监狱看守,希望能救出母子俩。但看守因为害怕冒险,不敢放走贺满姑,贺英只好先救出身体弱的向轩。
国民党由于无法从贺满姑处获得贺龙与贺英的情报,愤怒至极,对她施以严刑。贺满姑面对酷刑依旧坚贞不屈,直到被处以凌迟极刑,她在临刑时依然高喊反抗口号。
贺英在救出向轩后,带他一起游击,尽管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向轩在大姨的影响下,逐渐展现出对枪械的兴趣。最初他仅是模仿贺英操作退膛的手枪,不久后,他开始偷偷练习实弹射击。
1933年5月的一个夜晚,贺英在准备将向轩哄睡时,游击队突遭袭击。贺英迅速将向轩藏入地下藏身处,随即组织队员抵抗。在突围的紧要关头,贺英不幸被炸弹击中。向轩冲出藏身地听到爆炸声,见到贺英重伤的情景,悲痛欲绝。
临终前,贺英从怀中掏出几块银元,交给向轩,嘱咐他将这些钱交给贺龙,作为红军的军费,并告诫他找到红军,找到贺龙舅舅。说完,她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将向轩推向安全区。
泪眼朦胧的向轩,心中充满不舍与痛苦,但在贺英的坚持下,他只能忍痛遵命,逃离了战场。小小年纪的他,一路狂奔不知道何去何从,只能沿着山路奔跑,希望能找到传说中的红军营地。
经历了漫长且危险的夜晚后,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极限,向轩终于因为疲惫和脚伤昏迷过去。幸运的是,廖汉生和几名红军战士正在附近搜索失散的队员,及时发现了他。
数日后,向轩醒来时,他所见的不再是昨日的恐怖与绝望,而是温暖的阳光和贺龙舅舅关切的面容。向轩泪流满面,向贺龙叙述了贺英的英勇和牺牲。
贺龙沉默良久,然后深深吸了一口烟,眉头紧锁,随即严肃地询问廖汉生和向轩:“贺英已经牺牲,你们打算怎么做?我们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廖汉生毫不犹豫地回应:“我们绝不放弃,将革命进行到底!为所有牺牲的同志报仇!
贺龙重重地砸下烟斗,立即下令加强游击队的力量,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补充兵力,恢复战斗力。与此同时他决定让向轩加入红三军,正式成为一名最小的红军战士。
向轩身为贺龙将军的外甥,但在部队里,他和其他战士一样,没有得到任何特殊待遇。红军里,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向轩也不例外。即使是在长征这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也没享受什么优待,和大家一起迈着步子,跋山涉水。
1933年,红军因为屡次反围剿战斗的失败,被迫开始了一段历史上著名的长征,目的地是陕北。在贺龙的带领下,他们的红二军从湖南出发,一路上遭遇了无数困难和挑战。最后他们终于在陕北成功会师了红军的主力部队。
当时年仅九岁的向轩,也随红二军踏上了这段艰辛之旅。为了照顾到队伍中的孩子们,贺龙特地安排了一匹骡子,让他们在行军途中交替骑乘休息。尽管向轩年纪小,他表现得异常坚韧,经常将骡子让给其他更疲惫的伙伴,自己则坚持步行。
在长征的道路上,红军不断宣传革命理念,希望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虽然红军士兵面带风尘,面色蜡黄,但向轩和其他孩子却以充满活力的歌声和故事,激发了民众的关注。向轩在群众中讲述的红军故事生动感人,极大提升了红军的吸引力,让许多民众决定加入队伍。这使得向轩在队伍中被誉为“开心果”,深受大家的喜爱。
纪律是红军的生命线,红军战士们严格遵守着不取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向轩尽管年幼,也严格自律,即便是在经过某些乡民家时,被好心的村民递上食物,他也会坚决拒绝。
长征路上的生活极为艰难,有时候连草根都成了食物。在食物极度短缺时,贺龙会带领孩子们到附近的河流捕鱼以解决温饱。然而大多时候,连干粮都所剩无几,队伍只能啃树皮,吃野草来维持生命。
某次,饥饿驱使向轩和几个伙伴在附近搜寻食物时,他们发现了一片红薯地。饥饿使得理智瞬间消失,他们冲进地里,拔起红薯就地解决饥饿。向轩还想到了舅舅,偷偷地将几个红薯藏入怀中。
事后,向轩将红薯交给贺龙,但被贺龙严肃的质问,向轩此时才意识到自己违反了纪律,低下了头。贺龙抑制住怒气,带领向轩和其他孩子返回红薯地,亲手整理被翻动的土地,并让孩子们向地主道歉。面对老农的宽容和理解,贺龙坚持赔偿,即使老农拒绝接受,贺龙仍留下了一些钱。
这次事件深刻教育了向轩,让他明白了纪律的重要性。之后的旅程中,无论再如何饥饿,向轩都没有再触碰任何一家的食物。通过这些艰苦的经历,向轩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最终,在无数战士的共同努力下,红二军成功抵达延安,长征终于圆满结束。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后,考虑到向轩年纪尚小,贺龙决定将他送往延安,使他在相对安全的后方环境中继续学习和成长。在延安,向轩继续担任后勤工作,如送信、传递哨信,而且还在哪里需要人手时就补充到哪里。在那里,他学习了不少军事和政治知识,逐步深化了对革命理念的理解和信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向轩在执行送信任务时遇到了毛主席。当时向轩刚到驻地大门,即被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小哨兵拦下。向轩急忙解释自己的身份:“我是通信班的,有紧急信件需要递送。”但是小团员依旧不信,半信半疑地阻止他进入。
向轩急切地解释自己的红军背景和参加过长征的事实,希望能获得信任,但对方依然坚持让他离开。就在这时,毛主席恰好经过,听到了他们的争论。他向向轩询问了情况,对向轩的称述表示好奇:“孩子,你说你是老兵,有什么证明呢?你还说参加过长征,这真的吗?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么小的战士参加长征。"
向轩迅速解释:“我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贺龙是我的舅舅,他可以作证。”毛主席听到贺龙的名字,脸上露出了微笑:“原来是贺家的小兄弟,来,跟我进去吧。”
这次意外的相遇,让向轩在延安的地位有了不小的提升。随后他被送往陕甘宁边区学校深造,直至1941年重返部队,继续他的革命职责。
解放战争期间,向轩担任西北野战军的一支工兵连的连长。他的连队面临激烈的战斗,为了增强战斗力,向轩与部队工程师合作,设计了一种类似于“土炮”的简易但威力巨大的火炮。这种土制火炮能够发射重达几十公斤的炮弹,射程达到惊人的500米。
在一次关键的战斗中,向轩亲自指挥使用这种土炮。他的勇敢无畏和直接参与前线指挥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士气。然而在一次炮击中,由于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向轩不幸被飞溅的碎片击中,严重受伤。他的右眼受损严重,全身多处被碎片击伤。
当贺炳炎将军,带着内疚和重重心情向贺龙汇报向轩的伤势时,贺龙虽然对侄子的遭遇深感心疼,但他坚定地表示:“向轩受的伤,是他为革命付出的代价,我们不能只因他是我侄子就有所顾忌。如果人民的孩子可以牺牲,我们家的孩子同样可以为革命牺牲。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向轩共计负伤逾二十次,身上留下了多片至今未能取出的弹片。
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向轩自幼加入红军并在战场上的表现,中央领导层一致决定,将他的军龄追溯到1933年5月6日,那是他第一次手持贺英赠予的步枪,勇敢地在战场上回击敌军。因此向轩被正式认定为“中国最年轻的红军战士”。
1955年,经过党的评估,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并获得三级八一勋章等荣誉。随后在1960年,他晋升为上校。到了1982年12月,向轩结束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军事生涯,正式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