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在经历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这些年,聚会的次数越来越多,聊天的内容却似乎总是绕不过孩子、老公和生活琐事。
几天前,朋友丽丽感慨地说道:“我们小区的一个女孩考上了厦门大学,太厉害了!人家不光学习好,还特别懂事,妈妈也是高学历,哎,我就是没她那么优秀。”
听完这话,大家一阵沉默。
仿佛孩子优秀,背后就一定站着一个高学历、家庭条件好的妈妈。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说实话,我越琢磨,越觉得孩子的教育并不是靠学历和金钱堆出来的。回想一下,那些家庭经济一般,父母也没什么耀眼学历的家庭,孩子依然优秀得让人羡慕。
这背后的原因,倒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很多把孩子教育得出类拔萃的妈妈,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充裕的财富,反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智慧。
说到底,她们身上似乎都具备着三个重要的特征。
01 不甩锅,父母“统一战线”那天看了个视频,笑得我肚子疼。一个小女孩拿着糖果找爸爸帮忙打开,结果爸爸随口一句:“妈妈不让吃。”
女孩一下子不乐意了,直接坐地撒泼,还嚷嚷着:“爸爸坏!”
爸爸却只会继续重复:“妈妈不让吃。”
三番五次之后,女孩的撒泼升级,地上滚来滚去,而这位老父亲无奈地看着女儿,不知如何是好。
这样的情景,真的不陌生吧?很多家庭都经历过类似的“甩锅”戏码。
爸爸把责任甩给妈妈,妈妈又把责任甩给爸爸,孩子简直变成了“被甩锅”专家。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从小就钻空子。
爸爸一句话就把妈妈“抛上前线”,孩子自然而然觉得,妈妈是那个“不让吃糖果”的坏人,爸爸是那个会“开恩”的好人。
这不仅让妈妈成了众矢之的,更是削弱了爸爸的权威。
久而久之,孩子只怕“坏人”爸爸,妈妈的话也不再有威慑力,孩子就越发肆无忌惮。
实际上,真正优秀的家庭,父母往往站在统一战线上。
糖果不是妈妈不让吃,也不是爸爸不允许,而是大家都知道糖果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才是全家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有效,而且还能让孩子从小懂得健康的生活习惯。
而那些聪明的妈妈,绝不会用恐吓和“甩锅”来解决问题,她们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看大人脸色行事。
02 建立规则,让孩子有据可循说起规则,这也是我深有感触的一点。
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吃糖,最后搞得一嘴烂牙。每次见到他,手里不是糖果就是饮料。
其实,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小时候家长不懂得控制,孩子闹腾几句,就妥协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你看,那些父母凡事都没有规则意识的家庭,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最后麻烦都是自己找来的。
想想你带孩子去超市的场景,孩子什么都想买,哭闹不休,最后被逼无奈,你只能妥协买下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种情况几乎每个父母都经历过。
但如果我们在进超市之前,先和孩子商量好规则,告诉他今天只能买一个玩具或者一包糖果,并且坚持这个规则,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得多。
刚开始孩子不理解可能会哭闹,但坚持几次之后,孩子就会逐渐适应规则,超市再也不是“战场”,而是平和而温馨的购物时光。
而那些成功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的妈妈,早就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孩子也需要知道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其规则可循。
与其总是害怕孩子不听话,不如早早给他们立下规矩,让他们学会在规则中成长。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变得自律,还会更懂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03 过程中的坚持,塑造了优秀说到坚持,不得不提一个大家都头疼的问题——练字。
家有小学生的,哪个没在“练字”的泥潭里挣扎过?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父母满怀信心,天天跟着孩子练字。然而,到了三年级,坚持下来的没几个。
可是你发现没有,那些坚持练字的孩子,不仅字写得漂亮,还能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收获自信。
所以说,我们大人其实比孩子更容易放弃。
许多父母在孩子一次哭闹后就放弃了原本定好的规则,或者因为一时的效果不明显而轻易打退堂鼓。然而那些坚持不懈的父母最终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就像带孩子背诵古诗,刚开始孩子嫌麻烦,父母也觉得无趣。
但坚持背诵几个月后,孩子的记忆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学习起来也越来越轻松,家长也因此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这些看似简单的坚持,其实是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关键。
孩子从中学会了坚持到底的道理,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归根到底,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高学历和金钱,而是父母的智慧与用心。
不要甩锅,父母要统一战线;要有规则意识,让孩子有可循的行为准则;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别轻易放弃。优秀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这些日常点滴中慢慢积累。
只要父母肯用心,孩子自然会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育从来都是一场马拉松,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跑下去。
而每一个坚持的瞬间,都是为孩子的未来打下的坚实基础。
这并不容易,但一旦我们下定决心,坚持到底,终会见证孩子的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