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有五个成员,这一规则引发了很多国家的不满,所以有关“改革常任理事国机制”的呼吁讨论了十几年。
联合国安理会宣布已经开始启动改革谈判,“扩员”正式被提上了台面。
四个国家跃跃欲试准备入常,谁最有希望?
俄罗斯一口否决两个国家“不可能”获得席位,又是什么原因?
常任理事国席位随着《联合国宪章》的签署而被确立,成员只有中、美、法、苏(俄)、英五个国家,这也是宪章第23条明文规定的条款。
半个多世纪以来部分国家试图跻身入常,主要是因为常任理事国有三个特殊的权力。
其一就是旧金山制宪时赋予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的能力。
在任何只要不是程序性法案的国际事务投票上,五常任何一个国家不同意即宣告否决,意味着“国际”这个概念不再有干涉的能力。
其二是常任理事国能通过安理会代表其他国家行使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宪章第24条中明确为了保证高效性,安理会集体可以代表其他国家行使“代表权”,无需其他国家投票同意就能发起行动。
这也是很多在常任理事国之外的国家最为不满的一点,认为五常的权力过大。
因为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军事行动的机构。
其三是安理会成员拥有对全球军备管制的权限。
第26条规定安理会可以建立对各国军备限制条款,此举是基于和平之需要。
虽然很多国家认为武器问题是“内政”,但安理会对此具有干涉的权限。
常年以来一直有国家质疑五常的权力太大。
他们的改革构想是将常任理事国分散扩大到更多的国家,从而使得联合国更加具有代表性。
拜登在2023年联合国大会上已经提及,美国对改革持开放态度。
2024年俄罗斯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官员加季洛夫表示,俄罗斯同意对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国际机构进行改革。
中方在79届联合国大会上也明确表示支持对安理会改革,但需要做到三个前提:全面、有意义、系统性。
加上英法也同意美国的观点,至此安理会算是达成共识,联合国以及安理会的改革行动提上了日程。
俄罗斯透露各国政府将就安理会改革问题进行新一轮谈判,当前重点讨论的就是“扩员”相关的问题。
各国目前对于扩员的人选以及进展还没有披露。
但根据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提前拿出了“名单”,表示德国、巴西、日本和印度应当入常。
这几个国家也是近年来安理会改革呼声最高的几个,尤其是印度甚至开始挨个寻求支持,看得出来想入常的心思非常迫切。
谈判还没有开始,外媒已经开始热议到底谁会获得加入常任理事国的资格,这要从联合国的“阵营”开始算起。
首先是法、英、美三个国家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且总体讨论应该是以美国的意见为主。
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扩员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要求。
其希望增加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给非洲国家,但没有明确是谁,同样也给全球岛屿小国一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此外,美方只同意给他们正常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但不希望给他们否决权。
俄罗斯对于常任理事国扩员进行过两次表态,且都很重要。
第一次是在2023年宽泛地表示如果对常任理事国扩员,俄罗斯优先支持亚非拉地区能入常,至于具体国家俄方还没有下定论。
第二次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明确表示,“德国和日本永远不会获得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外媒认为可能是这两个国家属于二战战败国地位,再加上他们是对俄罗斯“不友好国家”。
因为被驻军的原因没有自主权,被俄方不同意放行,这些国家入常无疑是美国又多了几个傀儡而已。
所以美俄都没有对印度、巴西进行否定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是最有机会进入常任理事国的首批成员,这一个“关键票”要看中国。
根据傅聪代表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的立场来看,中方要求任何改革方案都必须兼顾各方关切,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中、美、俄在“非洲需要有成员进入常任理事国”问题上高度一致。
所以如果下次改革扩员,非洲国家入常的概率要比印度、巴西等国家理论上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声音认为仓促改革不符合国际利益,安理会还是需要保持“五常”规模。
原因在于安理会的现有架构是基于五常在国际事务中相对突出的作用和责任而构建。
其运作模式和程序有着特定的逻辑和节奏,半个世纪以来已经非常稳定。
扩员若缺乏严谨规划和充分考量,极有可能沦为部分国家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
甚至会形成“小团伙”来打压另一方,造成联合国如同WTO一样失效的局面。
再者美国所说的给予新来的国家常任理事国席位,但不给他们否决权等关键权限,这些国家真的会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