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这个角色,水浒原著明确写他心地窄狭,安不得人,赞诗里更是嘲讽说“斗筲可笑王伦量,抵死推辞不肯留。”,毫无疑问,施耐庵是将这个角色视作反面人物写的。其中他忌惮排挤林冲的剧情,应当就是想让读者讨厌这个角色,也进一步为未来晁盖等人上山夺他梁山,带有几分正义性。
但现在比较奇怪的是,不少人倒是对王伦共情起来,觉得林冲犹如丧家之犬之际,王伦无论怎么说,收留了他,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本文就来说说这观点的荒谬,以及从整个梁山的角度说说王伦身上的大问题。
王伦
强贼的世界现在解读古典名著的,很多都希望拿现代办公室政治那套东西去代入名著,这的确让许多读者容易产生共鸣。然而不少读者大概没意识到一点,水浒的江湖绿林,不是金庸笔下那个成年人的童话世界,也不是现代和平年代的公司企业,而是血淋淋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金庸笔下很多江湖人士,都是不事生产的,而且朝廷和江湖很多时候井水不犯河水,江湖上杀了人,朝廷从来不管。而水浒世界的绿林好汉,是实打实要被朝廷追捕、围剿,并且他们不去打劫,只靠山寨上的物资是不够生存的,山寨要是不够强,也很可能被其他山寨吞并。
这样的例子水浒传中有很多,比如邓龙容不下鲁智深,最后被鲁智深联手杨志、曹正直接夺了二龙山。呼延灼在兵败梁山之后,逃到青州慕容知府处,急着立功,就要剿灭二龙山、白虎山、桃花山戴罪立功。桃花山的李忠、周通知道远不是呼延灼的对手,就直接写信表示愿著投献二龙山大寨,月月供奉。如果这三山不是有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大概率直接是要被呼延灼剿灭的。而梁山面对童贯、高俅的围剿,同样是若无强悍实力,也是要被剿灭的。
因此,别看各个山寨看着活的潇洒,众头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但实际上中小规模的山寨仍然是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站在整个山寨角度讲,王伦排挤林冲这么一个武力值很高,又曾是禁军教头,懂得练兵的人才,问题是很大的。
就水浒绿林的逻辑来说,林冲这样的角色,既然你留下了,就是要给予高位。就像周通打劫李忠没有打赢,周通那可是直接把山寨之主让给了李忠。而宋江多少次擒了好汉上山,那都是表示要把山寨之主的位置让出来给人,你可以说宋江此举虚伪,但这个态度必须是要有的。
梁山是生存在强贼的世界,失败了,付出的是整个山寨上下近乎所有人全家老小的性命,根本不是什么公司办公室政治那套。王伦自己文韬武略均不足,气量又低,所以在这个绿林世界,他最终就是没能生存下来。
王伦之死
投名状的羞辱林冲上山后,王伦一方面不想留下林冲,另一方面又是难以驳了柴进面子,所以让林冲去拿投名状,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林冲的一种羞辱。
所谓投名状,就是让林冲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以表示自己上心诚心,本质上就是让入伙的强人彻底断了后路,已经犯了死罪,那自然只能死心塌地的当强盗了。
但问题是,这种事儿针对的是小喽啰,而不是头目们,试想后面梁山也好,其他山寨也罢,多少好汉上山,有谁需要纳投名状了?原因在于江湖上这些成名之人,既然决定要落草为寇,那他们往往都早已经有人命官司了。
回到林冲身上,林冲身上有哪些罪名呢?一是被陆谦等人诬陷,火烧了大军草料场,这已经是一条死罪了。二是他杀了差拨、陆谦、富安,身上有三条人命,而且三个人里有两个都有公职在身。换言之,目前林冲身份就是,杀死多名公人,火烧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的逃犯,这个罪名远远比什么杀一两个路人要严重的多,结果王伦用对待小喽啰入伙的方式让林冲纳投名状,这是既是一种刁难,也是一种羞辱。
这种刁难羞辱,王伦还真就不如最后直接以投名状没找到,让林冲离开呢,那样底下小喽啰不见得知道林冲事迹,还以为只是林冲没完成投名状才走,最后他还把林冲留下,还各种排挤,直接导致他手下人都说王伦不能容人。
王伦事实上失去了哪些人才?而但凡王伦能善待林冲,那么他手下很快就不止林冲一个人才了,因为阮氏三雄不止一次商量过去梁山泊落草,但最后都是以王伦这家伙不能容人,放弃了。阮小五甚至表示过,如果王伦要是像吴用这样看重他们,他们三个替他死了都甘心。
阮小二道:“先生你不知,我弟兄们几遍商量要去入伙,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窄狭,安不得人。前番那个东京林冲上山,呕尽他的气。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弟兄们看了这般样,一齐都心懒了。”阮小七道:“他们若似老兄这等慷慨,爱我弟兄们便好。”阮小五道:“那王伦若得似教授这般情分时,我们也去了多时,不到今日。我弟兄三个便替他死也甘心!”
试想如果三阮早就投靠了王伦,那晁盖等人还能夺梁山吗?注意啊,电视剧版三阮、刘唐跟晁盖早就认识,但其实原著里三阮和晁盖长久处于闻名但未曾见面,双方是在劫生辰纲前,通过吴用牵线搭桥才认识的。
另外,杨志在丢了生辰纲后,也想过去梁山落草,只是觉得当初王伦邀请自己,自己拒绝了,现在再去,显得没志气,这时候恰好又跟曹正打了一架,曹正也对杨志说,王伦那家伙心地狭隘,安不得人,杨制使不去是对的。
杨志道:“洒家欲投梁山泊去,寻你师父林教头。俺先前在那里经过时,正撞着他下山来与洒家交手。王伦见了俺两个本事一般,因此都留在山寨里相会,以此认得你师父林冲。王伦当初苦苦相留洒家,俺却不肯落草。如今脸上又添了金印,却去投奔他时,好没志气。因此踌躇未决,进退两难。”曹正道:“制使见的是。小人也听的人传说,王伦那厮心地匾窄,安不得人,说我师父林教头上山时,受尽他的气。不若小人此间,离不远却是青州地面,有座山唤做二龙山,山上有座寺,唤做宝珠寺。
杨志
试想如果王伦气量广大,曹正会怎么说?他大概率会说“制使不需多疑,我闻王寨主气量宽宏,我师父林教头在那里颇受厚待”,那杨志估计就直接去投梁山了。
总结一下,王伦排挤林冲远不止他自己和林冲两个人的问题,这里完全足够以小见大,他在弱肉强食的绿林世界,是没有生存下来的能力的,他排挤林冲是担心林冲取代自己,但事实上别说林冲当时没有这个心思,就是有,以林冲的性格,王伦要是善待他,林冲于情于理也不会要王伦的性命,而等到吴用上山,王伦直接把命都丢了,这才是自食其果。
首先肯定一点,这篇文章不是ai生成的。但从历史的同情心而言,这篇文章立论又有很大问题。王伦作为一个山寨小头目,他需要考虑的首先不是发展壮大,而是基本的生存空间。所以这篇文章观点的前提是,梁山是必须做大的。事实是什么呢?在林冲上梁山之前,它不过是一个在柴进的资助下和二龙山同等体量的角色,避免吸引朝廷的注意和围剿是他生存的前提。他拒绝林冲,其实也只是在维持柴进给他的基本盘。站在他的角度,他错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