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3日,蒋经国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第二天,张学良获准到医院怀远堂悼念。张学良和蒋经国相交40多年,有几分情分。
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蒋氏家族在台湾的统治力也土崩瓦解。而有关张学良被幽禁了半个世纪的事实,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关押是非法的,有人要求翻案。李登辉上台之后,台湾政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李登辉与蒋氏家族并无什么政治渊源,对于蒋氏遗留下来的问题,自然是想尽快处理干净的。
张学良
刚上任不久,李登辉就先后两次邀请张学良到家中喝茶叙话。但张学良的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国际问题,处置需要谨慎。
在张学良的问题上,无论人们是怎样的态度和想法,都只能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去解决。而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1990年,张学良就要90岁了,是高寿,是个正式露脸的好机会。
张学良九十大寿1990年6月1日,是张学良90岁的生日。早在2月,总统府的张群就开始领衔筹备祝寿活动。截止5月初,已经有80名政府要员在张学良九十大寿筹备会的邀请函上签字,甚至很多人都是国民党的元老或者高官。
李登辉
像这种规格的祝寿活动,台湾40年以来,除了蒋介石,也就只有张学良了。虽然祝寿属于私人性质的活动,可张学良身份特殊,再加上大量政治人物聚集,难免吸引各方关注。
远在美国的宋美龄派人送来了一个精致的花篮。李登辉委派李元簇专门到张学良寓所,送了一副寿屏风和一盒人参为寿礼。原国民党中统局创始人陈立夫从美国赶到台湾,准备参加祝寿活动。
一时间,张学良的寓所会门庭若市。面对这种情况,主人公张学良异常平静,他前半生统军打仗,后半生被关押蹉跎,有过巅峰,经历低谷,对个人的荣辱哀乐,已经看得很淡了。
张群和夫人
6月1日,台北市园山饭店人头攒动,12楼的昆仑厅被布置得一派喜气,入眼全是红色,大厅正中是一个红底金字“寿”。大厅前方还有一个九层大蛋糕,有一人多高,非常引人注目。
6月1日上午8时,很多记者就守候在饭店,等待重要时刻的来临。
上午10点,两辆绑着大红绸花的轿车出现在饭店大厅大门前。车门打开,身穿黑色西装的张学良和身穿红色旗袍的赵一荻从第一辆车下来,从美国赶来为父亲祝寿的张闾琳和张闾瑛从第二辆车下来。
众人乘电梯上12楼,张学良今日精神很好,电梯门一开,却是十几架闪光灯对着,电梯里的人都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张学良回头拉起赵一荻的手,才从容走出电梯,进入大厅。
张学良和赵一荻
在大厅内转了一圈,张学良点点头,对夫人说:“真是有劳朋友们了!”
赵一荻眼中泪光闪烁,良久才开口:“汉卿,真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
张学良:“是啊,谁能想得到呢。”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就失去了自由,54年的幽居生活,各种滋味,除了他自己,没人能知道。可此时此刻,张学良是很平静,甚至他对自己的平静也有些惊奇。
中午12时,大厅中已经坐满了人,发起人张群宣布寿典正式开始。张群已经103岁,是坐着轮椅来参加寿典的,他率先致词:
“我和张学良在东北、华北、华中、抗日初期,同生死共患难,是60年的老朋友......”
张群致词后,又邀请张学良致词。张学良先是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才开口说:
“我真是愧不敢当,蒙各位亲友替我做寿。张学良唯一能告慰亲友的,是现在一切的生活,蒙基督耶稣的慈爱,上帝天父的恩典。我自己从来没想到能活到90岁......”
最后,张学良抬高了声调:“虽然我是年迈了,但若有我还能为国家、为人民还能效力的地方,我必定尽我的力量,我能做得到的地方,照着我年轻时一样的情怀去做!”
张学良的话,让大厅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两个人致词为张学良祝寿。致词结束,寿宴进入高潮,由张学良和赵一荻一起分切九层生日蛋糕。
张学良和赵一荻
待仪式结束,张学良入席,人们纷纷涌上来向张学良敬酒。赵一荻见丈夫起起坐坐,担心他受累,笑着对众人说:“能不能不起来,张先生脚都酸了。”
张学良笑意盈盈看了夫人一眼,干脆就一直站着接受敬酒。老夫老妻的互动令人侧目,赵一荻美貌不再,但时光在她身上凝结出温婉的气质。
张学良听周边羡慕他们夫妻互相扶持,主动接过话说:“要不是这些年幽居岁月让我们互相依靠,我早不知道到了何种地步。”说着,张学良举起酒杯朝向赵一荻,两人碰杯共饮。
这次九十大寿,不仅台湾报纸报道,海内外报纸、杂志都有记述。
张学良和赵一荻
1990年6月和8月,日本记者两次赴台采访了张学良,并现场录音。这是自1936年被拘押后,54年来第一次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
后来,电视上的张学良神采奕奕,面对记者和摄像机侃侃而谈,讲述多年前的旧事。讲起他和蒋介石的恩怨,张学良说:“我同蒋总统存在政见之争,就是蒋总统主要是安内攘外,我就主张攘外安内。从开始我们两人就存在这方面的意见分歧,但没有后来这么尖锐......我现在90岁了,脱开政治环境才说这些话.......”
张学良和赵一荻
这次采访播出后在日本引起重大反响,台湾后来也买下版权,在本地播放,收视率很好。可惜后来这个节目被删掉不少。张学良对于后世的评价,也并不那么看中,他就是一种坦坦荡荡的军人作风,只不过历史和现实将他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无法论断谁是谁非了。
参考文献:《张学良幽静秘史》 王爱飞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