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原型遗孀:贷款千里祭亡夫,如今住上洋楼

熹然说历史 2023-04-19 02:26:00

“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

电影中的梁三喜指着自己流着血的胸口,对赶来的赵蒙生说道。

听着这句话,“高干子弟”赵蒙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

这是著名爱国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一幕,无数观众曾为之流下泪水。

而剧中的梁三喜原型叫王发坤,来自毕节市咸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王发坤死后,遗孀李金花,也就是剧中韩玉秀的原型,继承了他的遗愿,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还清了梁三喜所说的“欠帐单”。

那么,后来的李金花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梁三喜人物创作、有大义大爱大胸怀的军人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改编自同名中篇小说,这是一部创作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符合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佳作。

而梁三喜这个人物,则是作者在小说中重点刻画塑造的主人公,甚至其身上的笔墨比之“高干子弟”赵蒙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小说中,梁三喜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家境贫穷,又遇上天灾人祸,沂蒙成为当地的“重灾区”。

尽管生活艰苦,梁三喜却并没有对国家、对政府感到不满,反而一直以入伍参军,保家卫国为荣。

于是在长大后,梁三喜向部队申请参军,并顺利进入军旅生活。

在平日的军队训练中,梁三喜吃苦耐劳、勤劳克己又善于学习,很快就完成了普通“庄稼汉”到“优秀军人”的蜕变。

生活在变好,梁三喜也因为出色的能力荣升九连连长。

九连是“尖刀团中的尖刀连”,战士们个个都将生死抛之脑后,因此成绩也是众多连队中最好的。

而梁三喜在这样一支优秀队伍中,仍然能得到队员们的敬重,由此足见他的优秀。

而电影的开始,就是九连来了一位指导员——赵蒙生。

按照电影的设定,梁三喜当时已经申请休假,打算回家看望老母亲、陪伴即将生产的妻子韩玉秀。

指导员赵蒙生的到来,正是接替他的工作,指挥九连工作的。

但梁三喜在看到“高干子弟”出身的赵蒙生时,敏锐意识到赵蒙生的能力尚有不足,于是决定留队培养赵蒙生,推迟休假时间。

恰好在这时,战争爆发。

按照规定,梁三喜本可以拿着队伍批准的文书返乡,不用上战场,但他却选择了带队上战场。

而本应该领兵上战场的赵蒙生却想方设法要走,甚至动用关系。

这一对比下,就显得梁三喜形象之突出。

最后梁三喜一改平日“忠厚”的性格,在战场上变成了脾气暴躁的靳开来,带领着战士冲锋陷阵,最后为了救人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

梁三喜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刻画得非常细致,而他的身份恰好是那个时代,经历了建国几十年发展之后,新一代军人的形象。

这一代军人,他们普遍没有上过战场,出身普遍低微。

但心中所怀有的大义大爱,却是真真实实,毫无个人私情的。

而能够作为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本人所拥有的品德也同样值得敬佩,他与妻子李金花(韩玉秀的原型)之间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更加了解到那个时代军人与军嫂的伟大。

王发坤与李金花、从青梅竹马走向婚姻

王发坤与妻子李金花出生在解放前后,两人相差6岁,在李金花眼中,王发坤一直都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不管是自己6岁王发坤12岁,还是自己18岁王发坤24岁。

王发坤给李金花的感觉,永远都是成熟懂事。

两人有着幸福的童年,虽然生活并没有很富裕,但两人却享受着建国初期的那种喜悦。

随着年纪渐长,李金花对这位大哥哥萌生出不同的情感,而王发坤也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浪漫情愫开始滋生。

两人的交往也从游乐变成倾诉人生理想,王发坤向李金花诉说了自己的军人梦,而李金花听着他的描绘,眼神中也透露着崇拜。

对于这对孩子之间的关系,双方父母都没有太多意见,两个家庭知根知底,并没有任何担忧的地方。

于是水到渠成,两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就在两人即将成婚之时,王发坤收到了部队的入伍通知,梦想即将实现,王发坤却担心这一去就是数年。

他的心中装着对国家的大爱,同样装着对李金华的“小爱”,对家庭的责任。

李金花得知后,主动与他诉说了利弊,并告诉他:

“我会等你回来。”

王发坤听着李金花的鼓励,感动得眼眶发红,他心中暗暗发誓,自己绝不能辜负眼前这位良人。

临别时,王发坤对李金花说:

“等我回来,你放心,我一定娶你!”

李金花郑重点了点头,目送着王发坤离开。

此后,王发坤穿上军装,开始在军队中训练,而李金花则担负起照顾家庭,照顾王发坤父母的责任。

虽然两人尚未完婚,但李金花却将王发坤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闲暇之余,她也会想,自己的意中人如今过得怎么样?

……

王发坤在部队中成长非常快,他性格沉稳,做事刻苦,很快就立下二等功,没过多久就成为排长,最后成为机炮连副连长。

虽然两人多日不见,但王发坤心中想的就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给在家中的李金花美好的生活。

按照部队的规定,一直到1974年的夏初,王发坤才得到一个较长的假期。

他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奔回家中,与父母简单叙旧,之后就上了李金花家的门。

看着眼前这个臂膀更宽,棱角更加坚毅的男子,李金花双眼湿润,之后王发坤就对她说:

“我们结婚吧!”

这样简单的求婚,李金花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延迟退伍、王发坤不幸牺牲

两人虽然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但过的依旧是聚少离多的生活。

婚后,李金花就搬进王发坤的家中,开始照顾起公婆的生活。

而王发坤则依旧在部队中,他们经常书信往来,互诉衷肠。

在信中,王发坤看不到李金花生活的艰难,但事实上,没有丈夫在家的李金花生活非常辛苦。

公婆已经上了年纪,身体又带着病,家中事务都是李金花一个人在料理。

而两人所处的地区经济并不发达,甚至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再加上李金花一介女流,在吃苦力的大环境下很难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王发坤不清楚具体的困难,但他是知道李金花为了维持家庭所做的努力,因此他将部队的工资都寄回家中。

但除此之外,他没有向组织、向国家提出半点要求。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期间王发坤偶有回家,他知道如今国家太平,暂不需要上战场保卫祖国。

于是,他打算退伍找单位,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1978年,王发坤确定了转业的想法,也联系好了地方上的工作。

他想着生活在向好,也有了在老家盖房子,于是有了让妻子和家人住得更舒适的想法。

于是,他向周边乡亲们借了钱,用于家中盖房子,这笔钱连同先前为父亲操办后事,共有3000块左右。

这个数目在当时可不少,但他想着入了单位,自己省吃俭用肯定能还上。

就这样,家里的房子开始建了起来,但就在王发坤准备退伍之时,边境战争一触即发。

越南在边境频频挑起冲突,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公一声令下,决定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对于王发坤来说无疑是一道“天职”命令,他只留下一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需要,我义不容辞!”

在王发坤看来,自己这些年来享受着国家给的补贴,就算自己是合法合规退伍,也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

就这样,王发坤上了战场,再度留下在家中等待的李金花。

只是这一次上的是真正的战场,是顷刻间见生死的战场。

在战场上,王发坤带领炮兵连冲锋陷阵,他鼓舞着初次上战场的战士,向他们讲述民族大义、国家大义。

在他的带动下,炮兵连的任务执行得非常顺利。

一直到1979年2月17日下午5时许。

当时王发坤所在的部队正准备攻打251高地,刚到一片稻田时,越军的炮弹突然飞来,战士们及时闪躲,但还是有人受伤。

王发坤也在其中,他的左腿被炸伤。

还是新兵的罗顺良赶紧给他包扎,但越军的炮弹又飞来,王发坤于是用尽力气将罗顺良推走。

等到罗顺良再次爬到王发坤身边时,王发坤已经被炮弹炸死,壮烈牺牲。

事后,罗顺良每每想到这一幕,都会感动不已:

“是副连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才有了我今日的生活。”

……

王发坤就这么死了,但他留给妻子李金花的信中,却给了李金花一个责任——还债。

李金花还债、新时代中过上好日子

“……我总共借了乡亲们三千多块,这笔账你要替我还上,咱人走了,账不能赖……”

看着王发坤的信,李金花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在小说或者电影中,赵蒙生与一众连队战士请求能为副连长还这笔债(在电影中是欠战友),但被韩玉秀和王发坤的老母亲拒绝。

而在现实当中,按照有关规定王发坤的这笔债可以由当地政府进行补贴,但王发坤却在信中提到:

“国家也不容易,我们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因为王发坤的一句话,李金花决定独立承担欠债。

她将王发坤的抚恤金全部用来还债,之后带着两个孩子艰难打拼,用自己的双手,花了11年时间才彻底还清这笔欠款。

这11年间,国家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李金花却始终没有找有关部门帮助,而是自己默默忍受生活的磨难。

后来孩子们相继长大,李金花的生活才逐渐宽裕。

她有了去祭奠丈夫的想法。

当得知丈夫葬在云南的烈士陵园中时,李金花一刻也不想等,她让儿子去银行贷款,之后远赴千里之外祭奠亡夫。

这是多年来王发坤夫妻离得最近的一次,李金花在墓前痛哭一场,诉说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

时间一晃多年过去,在孩子的陪同下,李金花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直到这时她才知道,原来当年自己的丈夫牺牲,国家和人民一直都记着。

她接受了采访,也接收了政府帮忙盖好的洋楼。

2016年,在接受采访时李金花带着微笑说:

“我就快搬家了,政府出资帮盖的小洋楼。”

日子变得好了起来,儿子们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李金花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后半生。

她决定将小洋楼最宽敞的二楼腾出来,专门用来收藏丈夫的物品,同时她设法找到当年丈夫的战友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收集了许多有着历史意义的文物。

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这可以作为当地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之一,于是主动在附近收集各种相关物品,帮助李金花修建王发坤烈士纪念馆。

现如今,这座纪念馆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这里学习的学生、游客达上千人次。

2020年,人民网记者再度采访了李金花,对老人表达了关心。

临别之际,李金花的孙子王明建前来向李金花报喜,称自己应征通过,正憧憬着军旅生活。

李金花听着孙子的话,脸上满是自豪感。

而记者也对李金花一家表达了敬意。

是啊,正如孙子给记者说的那样:

“我要接过爷爷的钢枪,报效祖国!”

时间一直在往前推,而人民不变的是对这个国家的那份满腔热血。

正因如此,即使过去这么多年,《高山下的花环》依旧能让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后人落泪。

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

参考资料:

《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大结局:最美军嫂李金花要进新房 张国防 人民网

“梁三喜”后人:烈士精神在传承

位卑未敢忘忧国 正义战火著群雄---评《高山下的花环》人物形象系列 胡国强

做一个有大情怀的人---感悟《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的英雄情怀 裴海波

15 阅读:2127
评论列表
  • 2023-04-19 16:33

    高山下的花环,拍得最好的越战电影,没有之一

  • 2023-04-19 21:37

    祝贺老人家乔迁新居!也祝愿英烈们的家属健康长寿、永远安康!!!向关心、支持英烈们家属的好心人、各级领导表示感谢!

  • 2023-04-19 22:27

    对于这样的家庭国家和地方政府一定要给于照顾!

  • 2023-04-19 11:29

    那时候部队有工资吗?好像只有津贴吧。

    用户13xxx57 回复: 老兵
    没当过兵,真不了解,见笑了![笑着哭]
    老兵 回复:
    干部是工资,我们战士称津贴,干部吃饭每月都要缴费的。
  • 2023-04-19 19:20

    两参人员中的英雄!

  • 2023-04-20 00:00

    向英雄 向英雄的妻子致敬

  • 2023-04-19 20:30

    致敬,国家英雄。

  • 2023-04-19 13:32

    那时候部队工资和地方倒挂,直到2000年左右才改回来,九零年左右工资相对来说是最低的,我九二年领19块钱,那时候日用品不便宜,卫生纸都要一块五,香皂三块五,最便宜的烟一块钱包,去拉屎都用报纸擦屁股[呲牙笑]搞的厕所整天堵,都是靠家里寄点钱去才够用,记得海飞丝洗发水19块一小瓶买烟买一根一根的,真穷

    夜行歌 回复:
    海飞丝小瓶小瓶的买,那时候已经不算穷了。之前是买的是一次性的小袋装[呲牙笑]
    悟空本是妖 回复:
    我是八九年兵,当时才18块钱一个月津贴。
  • 2023-04-20 01:02

    78年的三千块钱,等于现在几十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