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娲娘娘是道教神仙,还是佛教神仙,又或是儒教的神仙,网络中,曾说法不一。
从全国主要供奉祭祀女娲娘娘的主要场所来看,绝大多数地方,都实现了佛、道、儒三教融合相处。
河北邯郸涉县的娲皇宫,从汉文帝刘恒建“神庙三楹”开始,一直到北齐时期,文宣帝高洋,曾在这里大兴土木,进行增修扩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凤凰山(中皇山)现在的娲皇宫悬崖石壁上,至今保存有“古中皇山”四字石刻,并在此处建立“神庙三楹”。
公元845年,唐武宗禁止佛教,拆毁寺院,令僧尼26万人还俗。或于此时,娲皇宫渐为道教所有,到了广明元年,佛教又有所恢复。
娲皇宫经过历代叠次修建逐渐成为了一组神庙古建筑群中,既有佛道两教的文化,也有儒家思想的展现,同时包含有浓重的民间乡俗特征。
从传统民俗文化和《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我们知道,女娲娘娘既非佛教,也非道教,更非儒教。
民间传说:上古时期,她因抟土造人的人神,成为炼石补天的恩神,又因她与人祖伏羲结为夫妇,使得人类结晶得以代代延续,还被民间敬奉为高媒之神和送子娘娘。
如今,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娲皇宫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娘娘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
在《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处,为何称中皇山?娲皇功德园里的诗,大有学问》一文中,“源易缘”撷取了5首,赞颂娲皇圣母和娲皇宫的诗篇,读起来意犹未尽,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推荐娲皇功德园(诗词文化园),这些立意深远、文藻优美的诗词文化,以飨读者。
一、《卜算子-题娲皇宫》,作者:赵永红云深高阁悬,何处寻仙石;飞鸟时来涧鸣幽,澄空天如壁。
平畴稻禾香,含笑繁华夕;长祭娲皇补天恩,四海无戈戟。
二、《娲皇宫》,作者:张存寿人力从来法自然,女娲始祖信真传;当初五色石飞处,一木一湖皆补天。
三、《瞻娲皇宫》,作者:高昌举目依依人祖迹,沿阶眷眷子民情;诗轻惟念皇重,恩重遥知五岳轻。
四、《临江仙-娲皇宫》,作者:林峰霞起灵虚叠翠,风来幽谷含英,山腰无数夕阳明;
树留惊世古,石炼补天青,楼活神工造化,崖磨妙手曾经;
九重真气向谁倾,停骖迎爽籁,招鹤下沧溟。
五、《拜谒涉县娲皇山》,作者:刘庆霖西来涉县到云边,俯首圣山恩史前;不问娲皇补天术,拜仙只学爱人间。
六、《登娲皇宫》,作者:左晓鑫女娲施慧向人间,抟土揉石补漏天;万里长行休忘祖,初心永在中皇山。
七、《谒娲皇宫》,作者:吕星宇欲暮时分天色好,中皇山里久沉吟;数声啼鸟来云外,几道斜阳入翠阴。
移步青阶苔半老,栖身谧境意难禁;清风最是吹不止,缕缕丝丝动客心。
八、《浣溪沙·谒涉县娲皇宫》,作者:张金亭到此绝无不敬颜,补天圣迹众趋参,焚香净手礼恭谦;
岁岁娲宫公祭盛,朝朝人祖拜揖连,楼阁挺立入云间。
九、《浣溪沙·登娲皇宫》,作者:徐小平半壁风光半壁烟,登高学补女娲天,楼台一望卧空悬;
早越太行初到涉,长闻美酒不思川,斯时心地落谁边。
十、《八声甘州·娲皇宫》,作者:樊令看悬高万仞锁神宫,想断鳌立极,补天炼石,抟土功成,几折山蹊溯到,芳树染霓旌;
鸟雀归飞处,千里云平,遥瞰太行佳气,是朝朝暮暮,来祷苍生,奈残碑小字,风雨蚀无情;
只人间,谁书上古,只留着,几片刻崖经,斜阳下,送游人云,画鼓低鸣。
(未完,待续)
娲皇宫因其周围山势呈现出了“龙环虎抱”的上乘风水宝地,被古人称之为“千年龙虎抱,日月鬼神朝”,再读赞颂女娲娘娘功德和娲皇宫的这些诗,就会懂得引得日月神(鬼)和后人朝拜的原故,并非只是其迤逦风光,更多的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功德。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