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曾经和朋友们说过,自己的妻子血糖有一点问题,但还定不上糖尿病,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介于血糖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说的简单点,就是血糖已经出现了异常,但是,还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水平。这个概念可能会颠覆一些朋友的认知,都异常了,怎么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呢?
这个东西怎么理解呢?张医生个人的观点是,这种水平的血糖异常,只是体内的调节出了问题,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应该警惕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医中所谓的“大工治未病”的阶段。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吗,生活中有这种烦恼的人多吗?
咱们拿数据说话,2015年-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在全国31个省进行的甲状腺碘营养状态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2%,这也是张医生作品里最常引用的数据。同时,这个调查也显示,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则高达35.2%。这是一个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这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每3个成年人,就有一位血糖有问题。
发病率高可能还不足以引起朋友们的警觉,下面咱们再来看看它的危害。首先,糖尿病前期的朋友每年有5%-10%的机会会变成真正的糖尿病,其次,这类朋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都远高于正常人群。一旦出了这类问题,我们的未来就变得更加不确定。
生活中还有一个问题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就是中心性肥胖,又被称为苹果型身材。所谓的中心性肥胖是指女性腰围大于85cm,男性腰围大于90cm。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心性肥胖也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糖尿病家族史及中心型肥胖都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而且,二者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着交互作用。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不免会感到疑惑,交互作用是什么意思呢?
生物学交互作用是指两个因素皆为病因的前提下,发病机制是否有相互关系。协同作用为正交互作用,拮抗作用为副交互作用,生物学的交互作用评价是基于相加尺度,而非相乘尺度。咱们国内多采用相加交互作用分析。但是,生活中综合评价多因素综合影响时,需综合相乘和相加交互模型,说远了,咱们回到正题。
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糖尿病前期一般都没有什么症状,很难让患病的朋友察觉。这也是很多朋友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发现自己血糖早就出现问题的原因。正因如此,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可以提高知晓率,尽早干预,延缓糖尿病发病。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朋友们都知道,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绝对会患上糖尿病,只是风险大为提高而已。
这是因为,同一家族遗传背景相同,饮食生活习惯相似,所以患病风险才会高出很多。因此,很多医生会将家族史作为遗传因素的重要参考指标。与此同时,肥胖对血糖的影响与脂肪含量及其分布密切相关。
敲黑板了,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阶段,只要我们及时发现,给予正规的处置,我们的身体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年龄增长、糖尿病家族史、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缺乏体力运动,可预测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研究还特别指出,中心性肥胖会促进正常血糖进展为糖尿病前期。
这是因为中心型肥胖会引发胰岛素抵抗,所谓的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原本需要1个人干的活,现在需要2个,甚至3个人来干,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身体很容易放弃抵抗,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年龄增长,现在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同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都可以引起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它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而糖尿病前期又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既有家族史,又有中心性肥胖,二者的危害是否是翻倍呢?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国内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及中心性肥胖都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但是二者无显著的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这两种因素肯定是1+1>1,但肯定不是1+1≥2。二者相互交叉互有补充,具有协同作用。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3高的问题就一直在纠缠我们,年龄增长,现在生活方式,营养过剩,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这些是宏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健康体检,这些属于微观因素,我们自身完全可以调整,而这些微观因素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健康走向。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