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恺,字茂伯,小字虎子,出身于颍川颍阴的名门望族。他的先祖是汉末名臣荀彧,荀恺是其曾孙,他的父亲是荀霬,母亲是南阳公主,身份尊贵,但同时也变得不可一世。
初立军功荀恺在成年后,被任命为护军将军,在任职期间,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曹魏发动对蜀汉的战争,荀恺也参与了这次重要战役,随钟会伐蜀。在这场战争中,荀恺率领万人军队,对蒋斌驻守的汉城展开了围攻。荀恺将汉城围得水泄不通,立下了军功。他的勇让他成为了当时备受瞩目的将领,可惜此后心态再有了变化。
做事油滑西晋建国后,被晋武帝任命为侍中,这是一个更为亲近皇帝的职位,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同时也参与朝政的决策。
当时,晋武帝非常关心太子司马衷的教育。为了了解太子在东宫的学习情况,晋武帝派遣了荀恺和另一位大臣和峤一同前往东宫进行观察。两位大臣的任务是近距离观察太子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学业和品德修养,然后向晋武帝汇报。
荀恺和和峤在东宫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回来向晋武帝汇报。然而,他们的汇报却是截然相反的。荀恺在汇报时,对太子司马衷赞誉有加,他说:“太子德识进茂”,意思是太子的品德和见识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他对太子的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
然而,和峤的汇报却与荀恺大相径庭。和峤很实在,在汇报时说:“圣质如初”,意思是太子的本质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和峤的汇报暗示太子并没有在学习和品德上取得进步,这可能与晋武帝的期望有所差距。
两位大臣截然不同的汇报,让晋武帝陷入了沉思。荀恺的赞誉可能是出于对太子未来的看好,也可能是出于对太子的庇护以及自己的未来。而和峤的直率汇报则是出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晋武帝需要在这两种不同的汇报中找到真相,并据此做出对太子的教育和未来安排的决策。不过最终,晋武帝还是选择了相信太子。
接近权臣太子司马衷继位后,对荀恺心存感激。为了回报荀恺的付出,司马衷任命他为司隶校尉,负责监督京师的治安和官员的廉政。不久之后,荀恺的堂兄不幸过世,按照礼仪荀恺理应前往吊丧。于是,荀恺向皇帝请求赴丧。司马衷批准了他的请假。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荀恺在堂兄尸骨未寒的时候,竟然去造访了外戚杨骏。杨骏是当时权倾一时的人物,与皇室关系密切。荀恺的这一行为,被当时的官员傅咸所不齿。傅咸批评荀恺的行为是“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意思是荀恺急于去巴结权贵,却忽略了自己家族的礼仪。傅咸的批评他不惜放弃原则和道德,去迎合和巴结有权势的人物。
打击政敌在权力的游戏中,荀恺也不免被卷入了复杂的宫廷斗争。一次,他听从了王恺的命令,参与了对牵秀(牵招之孙)的陷害。王恺与牵秀素来不和,为了打击牵秀,王恺利用荀恺的司隶身份,指使他上奏朝廷,诬告牵秀载他人之妻夜行,这是一种严重的道德败坏行为,如果属实,将严重损害牵秀的名誉和地位。
荀恺在王恺的指使下,上奏了这份诬告。牵秀得知后,立即上表申诉,表明自己是被诬陷的,并且大胆地揭发了王恺的秽行。牵秀的言辞激烈,毫不留情地指责王恺和荀恺的行为。
尽管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出面证明牵秀的品行端正,但这场风波还是对他的名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最终,牵秀因此被免去了官职,他的政治生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陷害大臣权倾朝野的太傅杨骏最终因犯罪被株杀,杨骏的家族和亲信都受到了牵连。在这场政变中,裴楷的儿子裴瓒,因为娶了杨骏的女儿,成为了杨骏的女婿,结果遭到了乱兵的杀害。
此时,荀恺已经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掌握着更多的权力。然而,荀恺与裴楷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两人之间存在着竞争。因此,荀恺趁机上奏朝廷,诬陷裴楷是杨骏的亲属,与逆党有关联。
由于荀恺的诬告,裴楷被收押并交付廷尉处理。傅祗站出来为裴楷辩护,力证他的清白。傅祗的证词和辩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使得裴楷得以活命,没有被处死。
然而,荀恺并没有停止他的诬陷行为。他又因为想要巴结名士武茂,但是没有成功,于是以武茂是杨骏的姨弟为由,诬陷他是逆党的同谋。这种无端的指控导致了武茂的冤屈而死,他的名声和生命都被荀恺的野心所葬送。
荀恺不择手段地陷害他人,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无辜者的生命,也破坏了朝廷的公正和正义。尽管如此,荀恺的官职却一直晋升,最终成为了征西大将军,掌握着更大的权力。
参考资料: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人事部四》
《三国志·魏书列传十·荀彧传》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三国志注·魏书十·引干宝晋纪》
《晋书·列传第十七·傅咸传》
《晋书·列传十七·傅祗传》
《晋书·列传第三十·牵秀传》
《晋书·列传十五·武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