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张对比强烈的图片风靡全网:一座寺庙中,大和尚一脸安详的看着虔诚的游客上香,旁边却站着庄严肃穆的武警队员!
拜佛与武装,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怎么会出现在同一画面?
据悉,图片中的寺庙就是北京的潭柘寺。
去过的游客说,不止照片中有武警,现实中,潭柘寺可是24小时武警驻守呢。
中国的寺庙千千万,为什么只有潭柘寺需要“重兵把守”?它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潭柘寺的“前世今生”在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潭柘山麓,坐落着一座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潭柘寺。
北京人都听过一句谚语——“先有潭柘,后有幽州”。
潭柘,就是指的潭柘寺,幽州是北京的旧称,后来这句谚语慢慢演化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这句谚语由何而来?
其实,最早的潭柘寺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嘉福寺”。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佛教盛行,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寺庙。
永嘉元年(307年),佛教传入北平郡,掌局者为了祈福,建立了北平郡的第一座寺庙——嘉福寺。
不过,当时的嘉福寺由于规模不大,没有发展壮大起来,只为当地人所知。
随着后世“灭佛”活动的开展,嘉福寺和其他寺庙一样,走向了衰败。
直到唐朝,佛教重回“巅峰”,从王宫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尚佛。
很多和尚四处游历,讲经传教,华严和尚就是其中之一。
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华严和尚来到幽州传播佛教。他在幽州都郡的资助下,以嘉福寺为中心,重建了寺庙。
当时的嘉福寺已经破败不堪,庙前还有一个大水坑。
华严和尚见此情景,非常痛心,他和僧众一起填平了水坑,将庙宇修筑一新,还扩大了原来的规模。
庙宇建好后,华严和尚心情非常通畅,他的脸上终于绽放了笑容。
他见后山有两股泉水,一眼叫龙泉,一眼叫泓泉,不仅可以解决饮水、灌溉问题,还增加了一层禅意。于是,华严和尚将嘉福寺改名“龙泉寺”。
经过世事变迁,龙泉寺也随之浮浮沉沉,也曾被改名字为“大万寿寺”。
到了明清,龙泉寺终于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代。
明朝两百年间,一再扩建整修,逐渐形成了现在潭柘寺的规模。
到了清朝,康熙多次亲临,还为它赐寺名“敕造岫云禅寺”,并亲笔为它题写匾额。
从此,岫云禅寺成为了皇家寺院,并享有“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岫云禅寺具体辉煌到什么程度?
当时,紫禁城有9999间半房间,寓意“九五之尊”。
这样有象征意义的数字,只能皇家所有,民间都要有所避讳。但是,岫云禅寺却可以有999间半的禅房。
由此可见,岫云禅寺的地位可见一斑。
嘉福寺、龙泉寺、大万寿寺、岫云禅寺,每个名字都有深层含义。
不过,因为它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人们更习惯叫它“潭柘寺”。
柘树一般生长在南方,在北方很难生存,而在潭柘寺,他们居然可以生长的很茂盛。
这不禁让人感叹神奇,是以潭柘寺“风水宝地”的美名更盛。
从嘉福寺到龙泉寺、大万寿寺、岫云禅寺,再到现在的潭柘寺,这座寺庙穿梭了千年,屹立于天地之间。
都说“寺院多神话”,何况千年古刹?
潭柘寺的传说在潭柘寺,有很多神秘的故事流传世间,引人神往。
潭柘寺最有名的当属龙王殿中挂着的石鱼。
这个石鱼长约五尺,宽近一尺,重约一百五十斤,更神奇的是,敲击会有不同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
相传,人间大旱,很多人到潭柘寺祈福、求雨,寺中的方丈见到人间灾难,心中十分不忍,便经常跪拜诵经,祈求神明解救众生。
忽然有一天,从天上掉下一条石鱼,落在龙王殿的殿前,方丈一看,说:“此物从天而降,是上天恩赐的宝物,我们将它供奉起来,一定能除灾避难、解救众生于水火。”
百姓听了这件事,立即来到寺中,众人一起发愿祈福,方丈随之敲响石鱼。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顷刻之间,狂风四起,大雨滂沱。
连日的旱情解除了,人们纷纷跪拜,感谢上天垂怜。
方丈告诉众人,这个石鱼身体有13个部位,对应中国的13个省,哪个省有旱情,就敲击那一块儿,那个地方便会降雨。
人们欢欣鼓舞,以后再也不怕旱灾了。
后世的人们到了潭柘寺,都会来到龙王殿,摸一摸石鱼,许下美好心愿。
不过,由于历经数千年,石鱼的表面已经遭到破坏,寺方不得不竖起了“禁止摸鱼”的牌子。
与石鱼齐名的,就是潭柘寺中的铜锅。
关于这口铜锅,有一个谚语:潭柘寺的粥锅,添人不添米。
什么意思呢?
相传,早年间,天下大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
潭柘寺的和尚不忍看到灾民忍饥挨饿,便用一口铜锅煮了一锅粥,分发给饥民。
奈何,灾民太多,寺中的粮食有限,还是有大量的人喝不到粥。
这可急坏了慈悲为怀的僧众。
寺中有两条蛇,一条叫大青、一条叫二青,它们经过佛法的洗礼,渐渐通了人性。
两条蛇看到人间惨状,便爬到锅中,献身为食,挽救了无数灾民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两条蛇,僧众为它们塑了像。而那口拯救万民的粥锅,则成了寺中一宝。
如果说这“一锅一鱼”太过“神话”,那么“公主拜砖”则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相传,妙严公主跟着自己的父亲忽必烈征战沙场。当看到战场上的士兵身首异处,百姓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时,妙严公主心中悲痛不已,遂决定出家,来赎清父亲和自己身上的罪孽。
妙严公主出家的寺院正是潭柘寺。
妙严公主每日都会站在一块儿砖上诵经、祈福、拜佛。久而久之,这块儿砖上竟生生被踩出了深深的脚印。
为了歌颂妙严公主的虔诚,这块儿拜砖就被供奉在观音殿中,任后人膜拜。
当然,潭柘寺除了传说,它的奇景更是天下闻名。
潭柘寺的奇景每到3、4月份,人们都会前往潭柘寺欣赏“二乔玉兰”。
玉兰花是一种清新、优雅的花卉,深受人们喜爱。
但玉兰花随处可见,为什么还要专门跑到潭柘寺?
难道仅仅因为它种植于明代,是拥有400年历史的古树?
“古树”是一个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潭柘寺的玉兰花与普通的玉兰不同。
众所周知,玉兰花大多数是白色、粉色或黄色,紫色的玉兰并不多见。尤其在北京,紫色的玉兰,更是少之又少。
而潭柘寺的玉兰树,却紫中带白,煞是好看,就像三国时期的美女大乔、小乔。所以,人们就给它命名为“二乔玉兰”。
10月——11月中旬,潭柘寺“帝王树”是不容错过的美景。
银杏叶从24米高的“帝王树”上纷纷飘落,场面非常壮观,仿佛在赶一场盛大的晚会。
“帝王树”,听名字就知道,它不一般。
古代帝王很喜欢给植物赐一个官名,比如,五大夫松、遮阴侯等。
潭柘寺的这颗银杏树,却直接被乾隆赐名为“帝王树”,是所有皇帝御封的最高封号。
据悉,这颗银杏树种植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是名副其实的“树王”。
古树多的是,凭什么只有潭柘寺的这棵被封“帝王”?
“帝王树”的树下挂了一个铭牌,讲述了具体原因。
相传,清朝每一个皇帝登基,潭柘寺银杏树的根部就会长出一枝新枝干,与老枝干合为一体;每当有一个皇帝驾崩,便会从这树上掉下一棵树杈。
可以说,这棵古银杏树见证了清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乾隆听到这个神奇的现象,当即把这棵树命名为“帝王树”。
由于这个特殊的原因,“帝王树”在爱新觉罗家族的心中占有很重的地位。
末代皇帝溥仪和“帝王树”之间就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故事。
1959年,溥仪被提前释放,成为新公民。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无可奈何,当皇帝不能随心,战败后又被关押十几年,依然没有自由。
出狱后,溥仪终于呼吸道了新鲜的空气,体会到了自由的人生。所以,那段时间他游览了很多地方。
60年代初,溥仪来到潭柘寺游玩,看着古色古香的寺庙,溥仪的心里一片宁静。当他走到“帝王树”身边时,神色暗淡了下来。
他用手指着西侧的矮小树枝,笑着说:“你们看,这棵小树干就是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了歪脖树。”
听到溥仪的自嘲,不禁令人唏嘘。
成败得失,自有历史评判,而潭柘寺,则静静地看着时代变迁。
结语如今的潭柘寺已经历经千年,很多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破坏。所以,它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需要时常对其进行修复、保护。
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外出旅游。
北京作为首都,是很多人旅游的首选。
潭柘寺作为北京最大的寺庙,还因为其风景优美、历史厚重以及神秘传说,吸引了大批游客。
不忍心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潭柘寺坚持开门迎客。
不过,人流量大,意味着存在安全隐患,意味着文物会受到伤害。
所以,为了保护文物,也为了保证人民的安全,潭柘寺专门请了武警保护。
当然,有人会有疑问,即使寺庙需要保护,也不需要24小时不停歇吧?
除了以上的原因,你觉得还有什么呢?
作者:月浅编辑:二爻参考资料:
[1]李自典,李海滨.潭柘寺的传说[J].北京观察,2020,(01):78-80.
[2]康健.京都第一寺——潭柘寺[J].北京档案,2016,(01):37-39.
[3]王岗.潭柘寺史事略考[J].北京史学,2019,(01):161-175.
[4]千年古刹潭柘寺[N].中国民族报,2007-11-20(007).
[5]潭柘寺有棵“帝王树” 树下铭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丨北京晚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